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一顿饭引发的感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带儿子跟朋友吃饭。儿子喝完一瓶饮料后还想再喝,由于是朋友请客,我就偷偷的在儿子耳边说:“儿子,这不礼貌。想喝回家再喝。”儿子不理解,有些生气。忽然感到平时对儿子的教育还欠缺许多。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听父母讲故事,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小伙伴曾一度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那时候的我们,给长辈递东西一定要用双手,吃饭时人不齐一定不能动筷子,动了筷子也是只能夹自己面前的,即使再喜欢也不能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那时候的我们,找别人帮忙一定要说“请”,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要说“对不起”……这一切一切都成为大家判定一个小朋友有没有教养的标准。
  而多年后的现在,虽说科技文明在进步,但一些基本的传统美德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回想我的身边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大桌子人吃饭,客人还没动筷子,主人家的小孩子便自顾自地转动着大桌子,一见到自己喜欢吃的菜,恨不得全部抢到自己碗里来。吃饭的过程中,也是喜欢什么挑什么,哪管别人怎么想。看着类似的场景反复上演,作为教师的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学生。多年过去了,他们对传统美德的关注也越来越少。
  以前的孩子课间玩耍,你碰了我,我碰了你,总是抢着说“对不起”,然后一句没关系,小伙伴便相视一笑,继续玩耍了。而现在的孩子,同样是不小心的碰撞,往往总会演变成一场大战。你碰了我,我不乐意,就对骂起来,进而拳脚相加。以前孩子间打架后,父母总要批评自己的孩子,质问孩子有没有做错的地方。而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打架会说:谁欺负你了?走,找老师去。吃亏了的,家长总要要求对方拿点经济赔偿,而忘记了要从正面引导孩子是否哪里做错了,以后吸取教训。老师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家长也有同样的困扰,他们也总是说:老师你一定帮我们管着孩子。在家里我们管不了,他(她)就听老师的。真是这样吗?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知道,越是这样说的家长,我们越是要小心的。
  “人之初,性本善”,难道真的是现在的孩子变了吗?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当时儿子只有四五岁,有一次我做鸡脖给他吃。他没吃够,看到盘中只剩下几块鸡脖,他说:“妈妈,我没吃够,剩下几块都给我行吗?”我说:“不行。你想吃,妈妈下次还给你做。不能从小就自私,好的东西大家都要分享,不能因为你小,什么都要给你。”他不情愿地说:“好吧”。自此以后,他从来再没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可以自己外出了,每当看到好吃的,他总会多买几份带回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就是简单的一件小事,也许儿子早就不记得了,但“分享”的种子早就在他小小的内心中生根发芽了。
  既然责任不在孩子,那么传统美德的丢失,是不是跟我们的父母的教育有关呢?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多,家里的好吃好穿都由着他们,我们这些七零后、八零后的父母从小听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接受了“最好的东西要先给长辈”的教育,但對自己的子女却忘了应有的教育。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多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引导,加上工作忙,隔辈亲,爷爷奶奶总是护着孩子,父母偶尔开口教育,也总会招来长辈的不满。难道我们就任由孩子这样自私下去?任由谦让的美德在我们的子女一辈中消失?我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也许我们改变不了时代,但至少可以从自身做起。
  回到家以后,我和儿子谈了很多,从传统美德小故事,再到自己小时候,也讨论了不少身边的例子。儿子似懂非懂,但却饶有兴致。他也表示,自己做得不对,再也不会这样了。
  多年的课改,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中华传统美德却渐渐在流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不是专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我只想说,也许社会现实我们改变不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我们的子女做起,从我们的学生做起,重拾中华美德,让文明之花盛开,绝不能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丢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