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永顺莓茶产业建设成效及发展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永顺县立足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推介、科技创新和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缺少长期规划、标准化程度不高、公共品牌不响等问题,针对短板提出了加强莓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永顺莓茶;建设成效;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48
  永顺莓茶,是用武陵山区野生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的藤条加工制作而成的饮品。每年清明节开始,溪洲民间在野外采摘显齿蛇葡萄芽叶,用原始的方法晒干保存,用开水冲泡用以治病,被誉为“土家神茶”。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记载:显齿蛇葡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作用,可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目赤肿痛、痈肿疮疖[1]。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第10号公告,批准显齿蛇葡萄叶为新食品原料[2]。此后,莓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上市。永顺莓茶产业经过20a的发展,已经成为永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笔者对毛坝乡、万民乡、万坪镇和润雅乡4个核心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就永顺莓茶产业建设成效及发展路径作简要分析。
  1 莓茶产业建设成效
  毛坝乡是永顺莓茶之乡,百姓栽种和饮用莓茶历史悠久。2000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就高度重视这一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尝试人工规模化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距今已有20a历史。可以说,永顺县莓茶产业起步较早,然而,长期受制于市场开拓和资金筹措,曾有10多年发展缓慢期。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借助国家农业农村部、济南市历下区、湘潭市对口帮扶之外力,永顺县委政府把培植发展莓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精准扶贫的一项重点产业来抓,采用“四跟四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产业发展思路,莓茶产业走上了快速轨道,发展成为永顺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
  1.1 借优惠政策之东风,扩大了种植规模
  永顺县委政府出台了《永顺县关于“产业兴村、富民强镇、乡村振兴”促进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将莓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支柱产业纳入永顺县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毛坝、润雅等6个乡镇重点发展莓茶产业,成立永顺莓茶产业协会,统筹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出台贫困户种植667m2莓茶,政府给予2000元补贴,人均667m2免费提供种苗、铺设底肥等优惠政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12月,永顺县已在毛坝乡、润雅乡、万坪镇、首车镇、砂壩镇、车坪乡、万民乡、塔卧镇、盐井乡、两岔乡、石堤镇等乡镇122个村建设2600hm2种植基地,建设了毛坝乡万亩示范园,万民、润雅千亩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孵化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35家,带动了1.2万户,4.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1.2 招商引资强化市场主体,提升了标准化水平
  过去受制于资金短缺,永顺县莓茶加工场所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加工粗放、品质欠佳,莓茶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永顺县莓茶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到永顺县洽谈莓茶合作、投资兴业的企业明显增多,不断推动莓茶走俏,上市价格逐年提高,涉茶企业对于做好做大莓茶产业的信心明显增强。截至2019年底,永顺县共建成莓茶加工厂24家,现代化标准厂房12座,主要环节通过机械进行生产,年产莓茶600余t。目前,9家茶企拥有SC证书,最早取得SC证的是金顺公司,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是天禾公司和大丰公司。另外,河坝溪、茗山、雨阳、柯溪等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望年底完工,通过验收后获取SC证书。
  1.3 加大宣传知名品牌,逐步打开销售市场
  永顺县莓茶产业和张家界茅岩莓几乎同时起步,也同步发展了多年,却一直未能真正走出大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产品市场端重视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产业综合收益大打折扣。2005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2号公告,批准“溪洲莓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由于永顺县内莓茶经营公司、协会,彼此缺少沟通,互相抵价,加上茶农市场散卖,市场管理混乱,莓茶种类杂乱,造成市场销售不畅。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永顺县委政府确定“以销促产”思路,加强宣传,打造永顺县莓茶知名品牌。2016年,永顺县莓茶走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7年,永顺莓茶获得第三届亚太茗茶大奖评选银奖;2018年,永顺县领导在农业农村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上代言推广永顺县莓茶;2019年,永顺县莓茶获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0年,永顺县领导走进湘农荟与快手直播间,开创了全新的互联网直播助农模式。永顺县莓茶发展实践,先后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团结报》及CCTV7、湖南广电、湘西电视台等媒体平台报道,产生了较好的品牌效应。通过这些宣传推介、对接活动,提升了永顺县莓茶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永顺县莓茶销路遍布全国,以北京、天津、济南、内蒙等北方城市居多。
  1.4 吸引科研机构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
  2016年以来,永顺县委政府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为发展壮大永顺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人才保证。先后吸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山东中医药研究院、湖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到永顺深入考察莓茶。目前,联合吉首大学建立了永顺莓茶深加工与产业开发研究专家工作室。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以刘仲华院士领衔的“永顺莓茶研发推广工作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申报了《永顺莓茶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的技术创新项目。科研机构不断参与,产学研深度合作,成为拓展产业发展链的技术支撑。
  2 永顺发展莓茶产业存在的短板   作为永顺县9大农业产业之一,永顺莓茶虽已具规模,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与张家界莓岩茶、来凤藤茶先进地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逐步解决。
  2.1 科学统筹规划不够深入
  当前永顺县莓茶产业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村一级,出现了有的村对于是否适宜种植、种植多少面积、种植后如何经营等问题摸不准,想发展又不敢发展;有的村申报了莓茶项目,执行困难又将资金退回;有的村积极发展莓茶产业,却未充分考虑市场风险,种的时候大干快上,销的时候一筹莫展等现象,说明产业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规划引领。
  2.2 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永顺县莓茶的种植、采摘、加工方式遵循的是传统习惯,靠的是多年经验积累。没有统一的种植、加工、分级、检验标准和技术规程,种植水平参差不齐,茶叶产量高低不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分级标准作为产品品质和价格定档的基础,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迫切需要优先解决。为减少人工成本,使用化学药剂,破坏天然绿色品质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上市前大多没有经过科学指标检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和消费纠纷风险。
  2.3 “溪洲莓茶”公共品牌不够亮
  虽然“溪州莓茶”早在2005年就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原产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却未得到很好利用,商标也在到期后被私人企业抢注。近10a的时间,县域内的莓茶品牌一直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市场上关于永顺莓茶的称谓有十几种,仅毛坝乡的5家企业就注册了9个莓茶品牌,永顺县大大小小的莓茶品牌超过20个,产品质量、包装参差不齐,销售价格高低不等,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降低了永顺莓茶的辨识度,损害了永顺莓茶整体形象。
  3 永顺莓茶产业发展建议
  永顺县莓茶产业虽长期在低位徘徊,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其有自身特点、有发展基础、有后发优势,因此建议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统筹整合政府和市场双向资源,促进永顺县莓茶产业不断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打造茶旅融合,将莓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1 科学统筹规划,指导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永顺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和产业现状,结合大扶贫、大健康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组织编制“十四五”莓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依靠政府推动、政策促进、科技带动、企业拉动,做大做强永顺县莓茶产业;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并在产品加工、科研开发、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保证莓茶种得出来,卖得出去;針对良种驯化培育、生态种植、产品加工、市场推广、技术改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措施,确保产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升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
  龙头企业内联茶农,外接广阔市场,具有加工制作,开拓市场的综合能力,是推进莓茶产业的核心。培育壮大天禾莓茶、大丰生态等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制定《永顺莓茶种植技术规范》、《永顺莓茶加工技术规范》和《地理标志产品永顺莓茶》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对莓茶栽培、采摘、分级、生产加工、检验、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进行科学规范,提倡使用有机肥、手工除草,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和商品稳定性,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莓茶加工企业(合作社)按照SC认证标准进行加工生产,在厂房建设、设备购置、认证申请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在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给予指导,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进行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对取得认证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引导莓茶加工不断规范、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3.3 创设公共品牌,打造“永顺莓茶”名牌
  2019年,“永顺莓茶”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为创设莓茶公共区域品牌创造了良好条件,继续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创设“永顺莓茶”区域公共品牌。在“永顺莓茶”公共品牌之下,实行系列标识制度,形成不同企业的不同子系列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对外宣传。同时,加强公共品牌使用监管,制定严格的公共品牌使用管理规定,将生产标准、SC认证等作为授权使用要件纳入其中,并统一包装的主要标志标识。对于不符合要求或不按规定使用的一律不予授权或取消授权,对于冒用的坚决予以查处,切实维护品牌形象,举全县之力打响“永顺莓茶”这一公共品牌。
  3.4 努力做好宣传推介,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
  融入湘西州农业特色产业产销联盟,加大茶企开拓市场的引导,大力开发旅游农产品,加强对莓茶产品的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的各类展会资源和国家级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济南历下区和湘潭的市场资源,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将生态景观与莓茶有机结合,定期举办永顺莓茶文化节、“千村千红湘西香伴”等电商直播带货活动,不断提升永顺莓茶知名度。加强与京东、快手、抖音、拼多多等社会力量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现代互联网优势,扶持建设永顺莓茶天猫、京东线上品牌店,展示销售永顺莓茶,宣传推广永顺莓茶。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19.
  [2]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2013年第10号)[S].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溪洲莓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第122号)[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
  (责任编辑 李媛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1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