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 增强发展新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景祥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要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率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省政府专门制定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的指导思想和方向目标。河北位于京畿之地,区位优势独特,但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2010年,全省人均GDP达到4235美元,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我们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潜力巨大,而这一过程所产生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将会创造大量投资和需求,形成乘数效应,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长期动力。
我省的城镇化发展不仅潜力巨大,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面临历史机遇。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加快城镇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拥有政策优势。中央明确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省第八次党代会把城镇化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推动河北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重大举措。三是拥有独特区位发展优势。借力京津、突出沿海的区域优势不可替代,这一优势只有充分融入自身发展中,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面貌明显变化,城镇化发展掀开崭新一页。“十二五”时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省城镇化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二、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构筑城镇发展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合理城镇空间格局,是城镇化进程取得突破的首要问题。城镇化发展格局复杂,任何一种单一模式都不可能适应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构筑合理协调的城镇格局。而河北目前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点还不明晰,特别是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明显,城市规模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区位优势的发挥。我省海岸线虽长,但缺乏连绵的城市带,南北纵向延伸受到其他沿海地区的竞争压力,东西横向扩散缺乏足够的辐射力。
因此,要实现城镇发展转型,要坚持多样化协调发展,突出城镇特点,梯次发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找准发展定位。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整合各级城镇资源,加快构建环首都、冀中南两大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构筑群带结合的城镇空间新格局。继续扩大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规模,构筑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组团型城市。积极扶持壮大中等城市和新兴区域中心,重点培育扩权县(市),发展一批人口聚集能力强、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推动小城镇扩容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重点镇,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突出特色的要求,提升综合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优质产业聚集,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
加快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地区聚集,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吸纳和居民收入吸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聚集效应。但河北目前城市竞争力还不强,产业结构和优质产业聚集能力还不高。我省城市产业聚集能力偏弱,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弱,就业吸纳能力不够高。低碳排放、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城市服务业发展不足,吸纳就业能力弱,大量人才被京津“虹吸”作用吸走。同时,城镇化带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使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但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京津及沿海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抑制了相关产业发展。
激发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努力促进城镇产业和人口聚集。要实现产城互动,聚集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重大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用以产兴城模式,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吸引优质生产要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扩大“百家央企进河北”成效,坚持“错位发展”,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聚集区。大城市要大力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农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档次,增强中心功能。中小城市向“专、精、特、深”的方向发展,小城镇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四、完善城镇综合功能,全面提高城镇承载力
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问题。由于我省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市政设施建设与人口聚集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城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路面交通堵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小城镇普遍存在建设水平低、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供水、集中燃气、供热刚刚起步,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尚处于空白。
城市建设的基础问题不解决,制约着城市整体品位上升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由外延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集约式的新型城镇化转变。加强城镇发展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高标准的规划体系。对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及各种建设活动综合部署,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持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低碳环保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运行和服务效率,树立城市整体品位形象。
五、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健全机制保障力
我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就业转移、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文化生活有待提高。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设区市市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广东、江苏、浙江的50%左右。而居民收入水平也不高。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263.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45.6元,比京津分别低10,531.6元和8029.6元,相当于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的59.4%~81.5%。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
城镇化发展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和谐河北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分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确保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加大就业指导,创造就业机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有序;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提高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好各项公共体系建设,加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等社会公共保障服务,扩大参保覆盖面;实施好医疗卫生改革,加快发展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作者: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于亚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