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茶文化遗产与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秋华 李世乾 席禹梅

  摘要:在贵州全境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同质化问题也浮出水面。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对都匀毛尖茶文化进行简要讨论,认为其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征。都匀毛尖茶是文化沟通媒介,是黔南少数民族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联通方式,代表了黔南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悠然闲适的情感体验以及生活趣味。鉴于此,笔者提出力塑“毛尖之都、山水桥城”的都匀茶旅城市名片,针对中高端游客市场,设计体验式、高端疗养茶旅融合模式,旨在为都匀茶旅融合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都匀毛尖茶;茶文化;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2
  人们常说旅游发展是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旅游作为一种体验他者文化的方式,自诞生之时起,就与文化相生相连。在旅游业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寻求自身文化价值的独特性成为实现旅游异军突起、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贵州都匀毛尖茶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浅要分析,针对都匀毛尖茶文化设计具体旅游活动,试图为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建议。
  1 都匀毛尖茶文化
  1.1 都匀毛尖茶物质文化
  1.1.1 都匀毛尖茶的品质及主要特点
  都匀毛尖茶主要产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的团山、哨脚等高山地区。清明节前的毛尖茶用料相当讲究,采用清明期间新长出的一、二叶未展开叶片,并先去掉受病蟲害叶片,后选取细小短薄、嫩绿匀齐的叶片。凡是嫩度和长度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用。原生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紧细卷曲,白毫满布,清香独特,色泽鲜绿,饮后生津口爽、余味悠长。
  1.1.2 非遗项目——都匀毛尖制茶技艺
  都匀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因手法精湛、传承古法,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扩展项目名录。都匀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方法需经采、炒两道工艺。一为采摘。须去除鱼叶、杂质等物,经精心挑选后方能入茶料。放置两小时左右,表面水蒸发后便可以等待炒制。二为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其中,较为特殊之处是搓团提毫。当锅温度达50℃,茶叶已达五成干时即可转入此工序。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干,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其次是干燥。即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至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做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提升香气。都匀毛尖茶精细的传统加工工艺流传至今,成茶即突出“毛”和“尖”两个根本特征,省茶科所等部门主持的调查研究显示,贵州名茶中现还保留着原有制作技艺和品质风格的,仅有都匀毛尖和贵定云雾,其余大多失传或湮没无闻[1]。
  1.1.3 茶文化旅游建筑物
  都匀市内现有百年古建筑百子桥茶楼、目前世界最大的生态茶博园以及毛尖茶文化产业园、毛尖小镇影视城、螺丝壳生态茶园景区等,它们为都匀毛尖茶物质文化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纵览都匀毛尖茶物质文化,可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自然古朴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这是山水桥城、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所孕育的;二是甘甜清香、淳朴悠长的原生风味与自身品质;三是工匠精神,必须进行熟练的人工采摘和精巧制茶,精挑细选,把握分寸;四是方兴未艾,虚位待客的茶文化旅游建筑群,物存在的本身就带来文化符号上的传播与感知。因此,毛尖茶物质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文化特性与良好的市场适应性。
  1.2 都匀毛尖茶精神文化
  都匀毛尖茶的茶俗、茶礼受到了黔南境内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为都匀毛尖茶精神文化增添了地域文化特色。众多少数民族同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仪式,赋予饮茶行为一种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都匀毛尖以茶塑德的价值观念润物于无声,传递着都匀毛尖茶静、俭、雅、忠等精神文化价值[2]。
  1.2.1 黔南少数民族主要茶俗茶礼
  都匀毛尖多彩独特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多民族茶习俗上,在待客、婚丧、祭祀等多种场景下使用。例如,招待客人时,苗族有“吃茶成双”“礼貌茶”等礼仪。水族则自饮第一碗茶,以示无毒且可口,第二碗才敬奉给客人。在婚恋方面,布依族有“姑娘茶”,“浪响”时的以茶为媒,接亲时的“塞枕头”“拜茶酒”等礼仪。布依族和苗族婚礼时有“进门茶”“交杯茶”“请茶钱”等礼仪流程。在丧礼方面,布依族和苗族长辈去世时,孝子向唱孝歌的人进行敬茶礼仪。在祭祀方面,布依族腊月二十用茶送灶神,初一早上到井里取新水煨茶接灶神。布依族和苗族在元宵节时会煮茶祭祖。苗族过年时要开财门,也是用茶来进行路祭[3]。
  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茶元素符号,可见都匀毛尖茶对其而言,已经成为美好生活与祝愿象征的一部分。以茶为媒,与日常琐事的世俗生活相离分,沟通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将茶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文化媒介,将人们从日常忙碌的世俗生活中解放出来,汲取悠然的茶香,得以片刻的解脱和怅然。
  1.2.2 茶文化传播渠道丰富化
  对都匀毛尖茶精神文化进行简要分析可知,都匀毛尖茶是在与当地多民族文化交融中互动衍生而来的,具有多民族的文化特性,是少数民族同胞日常生活、节庆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匀毛尖茶亦成为少数民族生活的神圣世界与世俗沟通的媒介文化符号。文化符号在被发明出来的同时,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拥有饮茶传统的黔南地区少数民族,因茶而造就的内敛、静雅、闲适的品质,在历史的沉淀下显得纯善质朴、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面对外部市场的冲击及外来文化的融合,都匀毛尖茶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增添了时代精神与内涵。作为宏观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切割,使都匀毛尖茶自身文化内涵与定位认识不清,甚至缺乏自我认同感。因此,如何让都匀毛尖茶立足自身特色,同时做好市场对接,在文化交融中发挥自身资源特色,应成为思考点与关注点。为此,笔者试图讨论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旨在为都匀毛尖茶的文化定位提供策略与建议。   2 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初探
  贵州省都匀市是黔南自治州州府,素有“高原桥城”之美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都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客源是省内游客。但由于在民族风情的挖掘打造上远不及就近的黔东南地区。在自然风景方面,又被黔南境内的荔波县等自然景区引去大部分客流。因此都匀作为优秀旅游城市,自身定位一直颇为尴尬。如今,在贵州省内外交通愈发方便的今天,如何抢占和引流省外旅游市场,避免省内旅游的同质化现象,挖掘独特的都匀毛尖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都匀城市旅游新亮点成为当务之急。
  2.1 力塑“毛尖之都,山水桥城”的城市旅游品牌定位
  茶,作为种类丰富的饮品其可替代性是很强的,但如今大众市场却更乐意投入知名茶叶的追逐中。名茶为人们提供的是一种身份价值、情感认同与想象体验。都匀毛尖“名茶不名”缺少的正是一个群体的名茶符号的价值认同与情感体验。因此,都匀应力塑“毛尖之都,山水桥城”的高端疗养茶旅品牌,树立都匀“山水人文”的毛尖茶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新形象。都匀毛尖作为养生饮品,相比其他省内自然景点,可以成为深度体验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将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定位在省外、过夜游旅游者,将城市品牌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主打养生休闲之都、茶疗养旅游的综合效益是较高的。
  2.2 创新疗养型、体验式茶旅融合模式
  笔者建议应结合独具历史风韵的都匀毛尖茶文化,针对省内外中高端旅游消费人群,依靠现有茶园、茶博园、毛尖小镇影视城和文化产业园等景点,开展如下疗养型、参与式的茶文化旅游活動设计。
  2.2.1 茶园:采茶、制茶炒茶、茶包装纸制作
  以螺丝壳生态茶园景区主要茶叶栽培区为依托,开展茶园观光、采茶和现场制茶等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同时让游客亲手体验制作简易茶叶包装纸、艺术花草纸及白皮纸等,以亲手“制茶+造纸”的文创形式进行旅游体验与文化营销。
  2.2.2 茶博园:茶食、少数民族文化竞技展演
  为增强游客对毛尖茶文化的体验感知,可在茶博园开展如游客互动茶艺表演及毛尖茶文化、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知识竞赛等,对获胜游客奖励茶叶实物和茶叶售卖折扣优惠等。丰富开发多种旅游食品,如毛尖茶叶蛋、茶糕、茶饼等茶食品,开发毛尖茶宴如毛尖虾、毛尖酸汤等菜品。并可收集与挖掘毛尖茶相关民歌、山歌、民谣,开展对歌表演、竞技。
  2.2.3 茶镇:少数民族茶俗节庆体验
  未来毛尖影视小镇应增加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茶文化节庆主题活动。茶庆活动可融入毛尖茶的虫茶、打油茶、水族姜葱米花茶、瑶族咪咪茶、苗族甜酒茶等茶礼茶俗,邀请当地毛尖茶非遗传承人、毛尖茶文化乡贤及少数民族寨老、茶农等向游客介绍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中使用都匀毛尖茶的文化含义,游客可一同体验民族节庆角色,吃茶、敬茶、话茶,增强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感受。
  2.2.4 毛尖茶文化产业园:茶文化讲解、茶文化消费
  在毛尖茶文化产业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设计毛尖茶文化消费项目,适当延伸都匀毛尖茶产业链。一可依托“明前”茶等高品质毛尖茶,针对中高端市场,开发毛尖泡汤、毛尖温泉度假酒店等,并增加茶楼的店内文化陈设,配套毛尖茶文化高级导游员,根据都匀毛尖历史渊源、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冲泡品饮、保健功能等,对贡茶文化、佛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茶文化进行深入讲解;二可依托毛尖系列中低端秋茶,针对大众化市场,开发毛尖养生型饮料产品产业化批量生产,创新设计,推出相关茶旅游产品,如茶护肤品、茶养身纪念品等。此外,还可树立毛尖茶产业品牌高端形象,聘请专家进行富有地域色彩的毛尖奶茶店的连锁品牌设计打造,并向全国推广。
  2.3 增设毛尖茶文化高级导游员
  导游是游客是认识城市的窗口,传递着城市文化的精髓。毛尖茶文化导游具有特殊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导游的严格管控,如设立毛尖茶文化高级导游员,对象应选取毛尖茶非遗传承人、当地乡贤及文化精英,以及有一定知识储备、普通话较为标准的茶农等,要求其考取相关毛尖茶导游资格证等持证上岗。此外,应配合茶业专家的定期培训,并融入当地寨老、乡贤等开展茶礼俗文化、汉语茶文化山歌等培训,定期定量地对都匀旅游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提高毛尖茶文化导游的美誉度,让都匀毛尖真正香满人间。
  2.4 设计茶旅精品旅游路线及增加配套设施
  为进一步促进茶旅融合,笔者以都匀市区为茶旅游中心基地,设计规划三日的精品旅游线路如下。第一日茶旅体验游:都匀市区—螺蛳壳茶区—茶文化产业园。第二日茶旅疗养游:斗篷山风景区—青云湖森林公园—杉木湖中央公园。第三日茶旅风情游:西山大桥—都匀石板街—都匀文峰园—都匀毛尖小镇影视城—都匀茶博园。此外,在配套设施方面,可开设专线旅游交通线路,加强市区茶文化旅游符号打造等。
  3 结语
  在“多彩贵州”旅游品牌全面唱响之际,都匀毛尖茶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上升。都匀旅游发展应立足于都匀毛尖茶独树一帜的优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本文从茶物质文化与茶精神文化入手,浅析都匀毛尖茶的文化内涵,依托现有茶文化旅游景点,提出应打造疗养型、体验式茶旅融合模式,针对省内外中高端旅游消费市场,围绕四个点,即茶园、茶博园、茶镇、毛尖茶文化产业园,开展四条线,即“采茶、制茶、炒茶,茶包装纸制作”茶文化感知体验型活动、少数民族文化竞技展演活动、少数民族茶俗节庆体验活动、茶文化产业链延伸及消费体验活动等,并为此提出增设高级文化导游员、增加配套路线及设施等相关建议,力图营造疗养型、参与式的都匀毛尖茶文化高端旅游氛围,旨在探索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的诸多措施,为更好地推进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其生,邓乃朋.贵州名茶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总结[J].茶业通报,1982(06):24-28.
  [2] 张亚芝.贵州都匀毛尖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北方经贸,2019(06):155-156.
  [3] 周潇潇.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初探[J].贵州茶叶,2017,45(04):37-41.
  作者简介:李秋华(1993—),女,贵州都匀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李世乾(1994—),女,云南大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席禹梅(1996—),女,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2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