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秉武

  摘 要:初中语文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很多学生七八百字数的作文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写出来,作文大多呈现一种“模式化”现象,各种素材案例过于老套,与生活脱节。针对这些初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部分建议,期望对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有所助益,也期望能帮助更多的初中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5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体会,对情感的描述和对自己阅读积累的应用。学生的作文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经过教师精心的指导和自己不断的练习,只有“方法+实践”充足之后,初中学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才能体现出来,学生才能轻松地应对作文。
   一、语文作文教学及问题概述
   (一)一味地教学生凑字数导致立题不清
   在初中语文作文考核中经常会有八百字的字数要求,而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组织能力凑满八百字,教师也要求他们写流水账写到八百字。其实,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从少到多,慢慢练习才能达到字数的要求。如果在写的时候一味地凑字数,很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达到字数要求而盲目拼凑,偏离题目。很多教师在阅卷的时候也遇到过,学生前面的内容还可以,但是后面的内容都是自己背诵的一些字词,甚至一些学生将阅读理解的内容抄袭上去,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只理解表层含义,造成审题不明
   要想写好中学语文作文,必须要审核阅读材料或者是深入分析作文题目,尤其是一些立意较为抽象的题目,学生更需要仔细地研究。现在一些学生在审题时不注重思考,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构架,一拿到笔就急于开始写作,然而写到后面就会发现自己写的内容与主题存在着偏差,但此时也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了。
   另外,中学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整体性、思维性以及深度表达能力都有着一定要求,如若只是针对作文题目进行简单的描写和拓展,那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一些学生喜欢将材料进行直白化描述,没有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写上去,一味的“套路分析”显得言之无物。在某些半命题作文中,学生还喜欢将自己以前写的作文原封不动地套用起来,只要主题是一致的他们就会使用,这不仅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还使学生走入了一个误区。很多学生会觉得这种办法高效、快速,自己不用怎么审题就能够将整篇文章写完。这就是在审题不明,只了解了浅层含义的情况下给思维套上了紧箍咒,也把整篇作文的写作变得机械化,没有真情实感,自然也无法打动读者。
   二、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建议
   (一)阅读积累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
   阅读积累是个性化写作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依据。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初中生作文写作也是如此,看得多了,读得多了,即使写不出来个性化的作品,也能写出让教师满意的作文来。但是阅读积累并非让学生随便阅读、随便选择的,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审核,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看中学生作文范文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不是对学生的写作没有帮助,但是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公式化概念的影响,刻意地让自己的作文风格与这些作文相贴近,最后学生很可能无法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出来[1]。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写作基础推荐一些对学生写作提升有帮助的书籍,如某同学写作过于公式化,很多开头和结尾不是排比句就是比喻句,过于老套,那么教师可以推荐“新概念作文”给他参考和阅读,这里面的很多作文都是当年有争议的高分作文,很多学生不受格局的约束,简单并且丰富地描写了特定的事件或者情境,选择素材也都十分新颖,十分值得阅读。那么对于积累相对较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看一看“满分作文”,但是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要去看别的教师的点评,自己思考作者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将这些东西吃透了才能灵活应用。
   其次,阅读之后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作文练习是由简入繁再入简的过程。初一阶段,学生处于高速积累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积累一下写作的手法和特色,从小的布局入手。如一开始就开头进行培训,一个好的作文开头也是会让读者一见钟情的。在写开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语言簡洁明了,开门见山。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越复杂的开头越好,应用修饰手法越多的就越好。但是其实一个简单的开头会让读者更加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些简单的修饰可以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过于冗长的开头会削弱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个命题的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资料的比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社会性的命题。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主要反映各种社会实践和充满社会性的课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具备个性特征的文案,让学生思考以什么结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会生活中,感受时代的变化。
   (二)主题定义必须准确
   现在很多教师都喜欢出自主命题作文,这需要学生正确理解作文主题内容,否则很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的写作必须具备个性,虽然大家理解的主题很可能相似,但是如果能将这些主题进行拓展则会让阅卷教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师的主题作文定义还需要具备特色,最好可以具备很强的社会性,调动起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特征的积极性[2]。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也要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向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最好是将富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让学生借鉴一下。另外,命题还需要具备包容性,好的作文命题应当是包罗万象的,让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素材,只有素材选择广泛了,学生的个性才能有展示的舞台。    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一些知识积累也都有着差别,教师不要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别人,最好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还有教师命题必须具备开放性,写作要求不宜过多,过多的要求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写作需要具备个性,具备自己的写作特点,体现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审题准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首先,作文即使是满篇珠玉锦绣,但是不贴合题目也是无法得到高分的。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审题的技巧,比如关键词检测法、重点段落检测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让学生不偏离主题的好方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花费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忙下笔,如果一开始写偏了题后面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让学生以“情怀”为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情怀”是什么?“情怀”是谁的?“情怀”是对谁表达的,是对国家对父母还是对其他人等?在确定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可以不用写,先跟教师交流一下想要写的内容。一些学生想写有关父母的情怀,一些学生想写有关国家的情怀,也有些学生想写有关陌生人的情怀,呼吁给陌生人更多的关爱。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新颖的内容,也会发现更多个性化的主题。
   (三)剑走偏锋,打造个性语言
   每个人的语言都是独特的,有些喜欢优美含蓄的表达,有些喜欢直白的表达,有些喜欢平淡的表达,在平时写作的时候,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努力做到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与人沟通的感觉。
   现在学生的作文语言过于浮夸,修辞手法应用过多,各种公式化套路也多,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审美手法,不要刻意使用背诵的内容。现在很多学生会感觉如果使用简单的语言会让教师感觉到枯燥,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学生选对素材,即使是简单的语言,只要描述出来正确的立意,也能获得一个较好的评价。如果学生想要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就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路,例如在写惊心动魄的感觉的时候,学生可以写“我的心头一颤”,这样会让人感觉十分真实。新概念作文中有很多这些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多学。
   (四)创新思维,体现个性化文化
   个性化的作文也需要学生具备个性化的思想。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寻求变异,多角度思考,唤醒学生个性化的觉悟,帮助学生追求自己的思维突破。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辩论赛或者是主题讨论赛,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深入挖掘,创新文章的立意[3]。只有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才能跳出旧的框架,把握时代的脉络。
   其次,学生必须进行多样化思维。多样化思维就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也需要采纳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教会学生写出文章的亮点。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成熟美观的作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标题、材料、构思、情节等多个角度出发,充实学生的见解。以后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打造自己作文的亮点。
   最后,思维的个性化还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语文与其余学科相互关联,在学习基础作文知识的同时进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细节,将这些亮点知识融入作文中,一定能创造出让教师耳目一新的作文。
   教育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性。作文教学更是一种具备时代性的文化教学活动,它体现了任务的多样性,对象的可变性和教育的复杂性。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个性的作文教学方法,真正帮助学生做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正权.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32):682.
  [2]邱为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1):3.
  [3]劉炳东.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2.
  作者简介:高秉武(1981.2—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4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