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网络记者:从细节看差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 亮
我于2000年试点成为当时中国首批拥有新闻出版总署制记者证的网络新闻记者,记者证统一编号为W5100010015。某种意义上说,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新闻史上的重要一页。
作为一名一线从事新闻采访,同时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媒体采编,以及网络媒体采编身份转换的新闻人,我对二者细微差别的若干体会在于―
一、思维方式。传统媒体记者写稿时表现时间概念常用昨天、今天或者明天,但网络新闻严格要求使用具体日期。此外,传统媒体多喜欢用“我市”或“我省”这样的字眼来表达地域,但网络的传播空间宽广,网络记者写作时必须考虑到外地甚至外国人对新闻事件发生地点的理解程度,尽可能在报道时对地名进行详细交代,而不能只考虑本地读者的需要。
二、行为方式。一名记者的日常行为一般包括采访、写作和交稿。由于报纸出版习惯,传统纸媒体记者通常是下午较晚时交稿,以便更多地收集新闻素材和掌握新闻动态。然而网络媒体记者(以四川新闻网为例)正常情况下被要求动态消息必须在事发后一个半小时内完成采访、写作和交稿任务。通常,动态消息会在事发后两小时内完成发布任务,而重大的突发新闻更可能采取嵌入式动态报道。
如,2006年3月17日成都东部龙泉邑区发生一起城管执法人员殴打新闻记者的事件。事发时我本人在成都西部郊区采访,得到消息后立即回成都并赶往龙泉邑区。由于路途遥远需要时间较长,因此记者采取了边开车边口头采访的形式,从龙泉邑区委宣传部和相关人员处了解到打人事件的初步情况。然后通过手机口述方式,将第一篇动态消息发回网站并及时发布。这样当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第一篇简讯已经在互联网上发表:
成都记者曝光乱收费遭毒打对方叫嚣是城管人员
(本网记者蒋亮 许莉)3月17日下午2点50分,四川电视台记者在对成都龙泉城管涉嫌对当地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乱收费一事进行咨询时,遭到三名持政府证件工作人员的毒打。
……
事发后,记者立即与成都执法局有关领导取得联系……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龙泉邑区委宣传部,对方说,已经知晓此事,有关方面将在恰当的时候对此发表意见。
四川新闻网记者将在稍后发回更为详细的报道。
上面这篇简讯实际上已经交代了较多的新闻要素,足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到达事发现场后,记者本人和其他传统媒体记者一起对事件进行了较深入的采访,获得更多新闻要素并掌握了事件的最新动态。然后当晚当传统媒体记者向报社交稿时,一篇长达四千字的通讯已经再度在互联网上发表。
三、写作方式。报纸版面有限,网络的容量无限。这决定了网络新闻记者和传统媒体记者在写作方式上的区别。作为四川新闻网的采访负责人,我要求消息报道字数越多越好,消息内容越详尽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冗长,而是要求必要的新闻要素都尽可能多地罗列,其度的把握是:传统媒体可以登但由于版面限制原因被删去的都应该在网络媒体上登出来。
一般来说,四川新闻网要求常规消息字数为500到600字。因为按照经验判断,这样的字数既能较完整表述和传达新闻事件本身,又不至于使读者厌烦。
四、标题表现方式。我在实践中发现,传统报纸的“引主副”标题在网络新闻无法表现,因此必须采取新的标题方式。事实上,这是两种媒体性质不同在写作上引起的又一细微差别。
传统报纸的“引主副”等标题形式是为了适应报纸的需要,这些标题除了要求吸引读者注意外,还有内容提要甚至美化报纸版面等功能。而网络媒体的版面是模块化,其标题的长宽高都事前确定,无法变动。其次网络媒体的标题必须吸引读者,否则网民不点击,新闻就无法实现传播,这和报纸眼角余光可以浏览新闻还有不同。
总的来说,网络新闻标题通常字数固定,四川新闻网要求网络新闻标题为17.5个字,其目的是配合版面整齐、美观的需要。此外,标题必须在准确交代内容同时尽可能吸引人。最后一点是网络新闻标题通常不用数字和标点,数字尽可能用中文替代,标点尽可能用空隔体现。
(作者简介:蒋亮,男,35岁,四川新闻网采访中心副主任。2000年试点成为当时中国第一批拥有正式记者证的网络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十三年,网络新闻业七年。从事网络新闻业以来获众多省级好新闻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8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