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恩铭

  摘要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是对“新政”式自由主义的回应和反击,旨在遇制和矫正激进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在重构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新保守对内举起继承和发扬传统价值现在大旗,对外摆出一副强硬好斗、盛气凌人的架势。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和70年代的经济衰退为机关报保守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处的条件;美国新保守主义70年代的舆论攻势、有效组织和坚强领导为新保守派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坚定基础。
  关键词 美国
  新保守主义 政治舞台中心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2-0051-58
  美国文学、文化评论家利昂乃尔・屈林(LionelTrilling)1950年曾宣称:“此刻,自由主 义不仅是美国的主导思想,而且是美国唯一的主导思想。一个简单而又明了的事实是,保守 主义思想在美国现在已流传不起来。”应该说,屈林1950年对美国保守主义的这一判断 不无道理。这是因为,二战之后,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政策独步美国政治舞台,在美国 政治思想领域沾尽风光。其最明显标志就是,由罗斯福总统开创的“新政”式大政府模式已 为美国广大民众所接受,不仅联邦政府被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在美国国民经济和美国民众生 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罗斯福之后的数任总统都因“新政”塑造起来的大政府形象 而无法走出“罗斯福的阴影”。正是基于这种政治氛围,利昂乃尔・屈林大胆放言:保守主 义在美国已走完它的“最后仪式”,美国的政坛将由自由主义统领天下。
  然而,事态的演变并没有像屈林所预测的那样发展。经过一阵“卧薪尝胆”之后,保守 主义不仅卷土重来,而且还先后把尼克松、里根和布什父子等保守主义政治代言人送人白 宫。如今,自由主义在美国已如同美国政治学家西奥多・罗伊(Theodore Lowi)所说的“走 向终结”,鲜有任何政治领袖敢于公开以“自由派”自居。与此相比,保守主义则四处出 击,不仅气势上咄咄逼人,而且还大有独揽美国内政外交的架势。
  是什么原因使得屈林的“预言”落空,导致60年代如日中天的自由主义思想政治边缘 化?又是什么因素使得沉寂数十年的保守主义思想及保守派力量恢复元气,回到美国的政 治权力中心?
  
  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起源和重构
  
  二战至今,美国政坛上存在两支影响力极大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具体而言,newconser- vatism是指二战后萌芽、50年代“反省重构”、60年代蓄势待发、70年代“出击拼杀”、80年 代称雄扬威的保守主义势力,其中罗纳德・里根1980年问鼎白宫可算是这股新保守主义势 力成功崛起的标志。Neoconservatisim是指滥觞于60年代、兴起于70年代、活跃于80-90 年代、发威于世纪之交的保守主义势力。这批所谓neoconservatives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他们 原先都是60年代左派阵营的人,有的是冷战自由派,有的是反正统文化批评干将,有的是不 满于“黑人权力”(BlackPower)的政治自由派。诺曼・波德赫瑞茨(NormanPodhoretz)、丹 尼尔・贝尔(DanielBell)、丹尼尔・莫尼汉(DanielMoyniham)、纳什・格雷泽(NathanGlaz― er)和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等都属于这类neoconservatives。这里限于篇幅, 将主要讨论newconservatives。
  newconservatives始于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政策的反对。保守主 义反对“新政”式自由主义政策的主要政治理念是,政府扩大权限、增加对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干预之后,普通百姓的自由必将受到威胁,社会公共空间也必将日益缩小。然而,大危机 及二战时期,保守主义的这些思想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因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和战争时期 的经济协调工作,不仅需要美国政府的积极干预,而且要求美国政府提供高度有效的组织领 导工作。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政治氛围出现了一个有利于新保守主义崛起和发展的 重要转机。一方面,“新政”式自由主义在这一时期里开始慢慢消退,其政治号召力也跟着 逐渐减弱。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政坛掀起一股极右反共浪潮,为新保守主义卷土重 来鸣锣开道。再一方面,共和党温和派人物艾森豪威尔稳坐白宫长达八年之久,有足够的时 间打造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尽管具有这些有利条件,保守主义50年代时期并没有实现它的 重新崛起,其最主要原因是:1.50年代的保守主义,“从严格意义上讲,既没有在人员上组织 起来,又没有在意识形态上统一起来”。这个时期的保守派们大多“仍受自由意志论思想的 影响”,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如何摆脱“新政式大政府”模式,“坚持地方政府权”,“限权联邦 政府权”。2.50年代时期,“新政”式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上留下的深刻印记远没有消失, 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走出它的思维模式。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美国在国际 事务中应发挥领导作用,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美国政府在国内事务中应积极介入,以促进 国民经济增长,确保资本主义健康发展。50年代的这一主导思想,有的美国学者称之为 “自由主义共识”,有的称之为“冷战自由主义”,也有的称之为“增长式资本主义”。这一时 期,自由主义思想尚未受到其他思想的严峻挑战,因而能继续它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自由主义共识”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保守主义可想而知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 境地:如果默认“自由主义共识”的政治主导地位,保守主义将冒被前者吞没甚至同类化的 风险;如果与“自由主义共识”的政治主张完全相背离,保守主义将冒政治上边缘化的风 险。””显然,要有所作为的话,保守主义必须重构其政治思想及其政治主张。从很大程度上 讲,保守主义对自己政治思想的重构过程,就是新保守主义孕育和产生的过程,其短期效应 是引发了乔治・纳什所说的“保守主义知识分子运动”,其长期效果是确立了新保守主义 的发展方向,培育和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新保守主义力量。
  就新保守主义对保守主义思想重构而言,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外交方面,新保守主 义摒弃了传统保守主义的孤立主义立场,代之以某种形式的国际主义立场;内政方面,新保 守主义坚持自由放任(1aisser―faire)资本主义,从道德层面继承和捍卫资本主义精神。
  总体上说,20世纪50年代保守派反省重构的保守主义思想,基本上仍保持30年代保 守派反罗斯福“新政”式大政府治理模式的思想,即反对“新政”大规模干预国民经济的政策 和反对“新政”所提倡的集体福利主义思想。就此而言,20世纪50―60年代的保守主义与 30年代赫伯特・胡佛所代表的保守主义可说是一脉相承。使新保守主义有别于旧保守 主义的,是前者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进行了重新诠释。新旧保守主义的都认为“新 政”式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违于资本主义的基石――自由放任主义精神。传统保守主义所 主张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精神,主要基于强调个人主义精神的自由意志论(1ibertarianism)。 对那些信奉自由意志论的传统保守派来说,“新政”式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治经济观之所以 必须反对,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主张和措施导致了政府权力的无限膨胀和个人自由、个人权 利的大幅度削弱。新保守主义不同,它除了指出“新政”式大政府抑制乃至销蚀了个人主义 精神之外,还特别强调个人过分依赖政府和利益集团过分相互争利之后而导致的道德水准 失范及社会共同体失落之后果。换言之,新保守主义不仅关注个人自由问题,而且还关注社 会道德和社会共同体问题。经过这样重构之后,原先主要借助于自由意志论为自由放任式 资本主义辩护的保守主义思想,现在又增添了一层传统价值观所强调的道德精神色彩,使得 保守主义所鼓吹和赞赏的自由放任式资本主义既有“源于自由意志论的功利主义思想作支 撑”,又有“源于传统价值观的道德精神作依据”。如此一来,保守主义对自由放任资本主 义的辩护就不再停留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层面上,而是把它放在与社会秩序和共同体建设等 道德问题相联系的层面上,从而使得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捍卫转变成对社会道德和共同 体精神的捍卫。这也是新保守主义具有较浓道德色彩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美国保守主义之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孤立主义思想。 直至二战之后,美国传统保守主义对美国以反共名义在世界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深感忧虑, 对美国军费开支高速增长颇有啧言,对美国总统不断扩大其军事和外交权力甚为不悦。究 其原因,传统保守主义的忧虑和不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担心美国领导的反共运动 只是美国支持老牌腐朽帝国或腐朽政府的借口,实际上是在为建立美国新帝国主义寻找托 词;2.担心美国扩张主义推向全球范围后,美国的军事战线势必拉长、经济援助势必增多,直 至拖累甚至搞垮美国自己本身;3.担心美国咄咄逼人的扩张行为将招致苏联的抵制和反击, 从而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4.担心美国领头组建的反共战线之本身将给美国自由构 成威胁,其威胁程度也许远远大于苏联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换句话说,自由派认为,美国 在全球负有广泛的责任,主张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上发挥领导作用,而保守派则强调 美国第一,坚持以美国利益为主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愿意看到美国因大规模卷入世界事务而 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的转折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主要标志就是新保守 主义急先锋詹姆斯・伯恩汉(JamesBurnham)在5―6年时间里连续出版了三本对新保守主 义兴起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即《为世界而战》、《共产主义即将战败》和《遏制还是解 放》。他的思想可简要概括为两点:1.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应承担起积极的领导作用,动员 和组织全世界的反共、反苏力量;2.美国在这场世界权力斗争中利益悠关,应不失时机地调 整其外交政策,作出必要牺牲,以确保自由世界的安全。詹姆斯・伯恩汉这些有别于传统 保守主义外交思想的主张和观点为保守主义思想重构定下了基调。时至1955年,伴随着新 保守主义思想旗帜《国民评论》的出刊,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和立场已出现明显而又决定性 的变化,基本上完成从孤立主义反共到干预主义反共的转变。保守主义对自己的思想观点 作了调整性的重构。””这种重构为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做好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工作。
  
  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崛起
  
  尽管保守主义对其内外政策思想作了调整和重构,形成了面貌一新的“新保守主义”, 但在20世纪中期,保守主义的政治力量尚不足以撼动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导权。50年代下 半期,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政治思想既不是“新政”式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扩展,也不是保守主 义思想的大反击。那个时期全美国范围内的自我满足感使得新保守主义难以有所作为,而 自由主义则以此保持现状。
  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崛起发生在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之间。在这20年里, 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渐成规模,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共和党内也开始从边缘地 位走向权力中心。大体上讲,新保守主义在这20年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50年代 末至70年代初;二是从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第一阶段里,新保守主义羽毛渐丰,成为一 支挑战和抗衡自由主义的有力政治力量,其主要标志是新保守派成功地使他们的代言人巴 里・戈德华特(BerryGoldwater)成为196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二阶段里,新保守主义 走向成熟,活跃于美国的政治舞台,其主要标志是新保守主义全力拥戴的罗纳德・里根 1980年竞选总统成功,使共和党连续坐镇白宫12年。
  戈德华特成为共和党1964年总统候选人是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逐渐壮大的一个标志。 戈德华特是一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右翼保守派。他不仅支持资方、反对工会,而且对共 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税收、预算和对苏政策也猛烈抨击。戈德华特得以成为共和党总 统候选人本身即说明,新保守势力60年代中期已在共和党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温和派 势力则随之慢慢失去影响力。尽管戈德华特最后竞选失败,但他竞选期间对自由主义的谴 责和对保守主义的褒扬,在美国民众中,尤其是在所谓的“沉默的多数”(Silent Majority)中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得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得到了极为可观的增强。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新保守主义干将威廉・鲁胥(WilliamRusher)认为,戈德华特之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竞 选人,对保守主义的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为此后所发生的一切奠定了基础”。
  时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政策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 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如色情文化泛滥、吸毒现象蔓延、性自由失控、青少年犯罪上升 及社会福利群体扩大等,新保守主义强调的道德观念、个人负责精神和传统生活方式对美国 普通百姓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于是乎,原先集聚在民主党旗帜下的“蓝领工人、小农户及 其他中下层社会群体”,纷纷背弃民主党自由派,投奔保守倾向愈益明显的共和党,使得新 保守主义得以慢慢“组建起一支新的政治联盟”,为它的最终崛起打下厚实的群众基础。 到了尼克松1968年竞选总统时,共和党中的右翼保守势力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此 时,对任何共和党政治家来说,要想竞选成功,取得新保守派的支持已变得不可或缺。尼克 松对此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说任何共和党人仅靠党内右翼支持尚不足以获胜的 话,那么,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则不可能取胜。总之,随着60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激进反 抗力量的“大闹天宫”,50年代中期形成的“自由主义共识”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难 以为继。新保守主义以此为契机,把60年代出现的社会文化动荡现象一古脑儿地归咎于自 由主义,并以自己一贯坚持的传统价值观,向传统势力根深蒂固的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真 正大多数”伸出政治橄榄枝。其结果是,生活在这两条“圣经带”(Bible Belt)里对美国道 德水准下滑深感忧虑的选民大批转向共和党。从此,自由主义政治力量在美国政治角力中 开始走下坡路,而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则随之步步上升。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已日趋强大,那么,它 为什么要迟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发威称雄?回答这个问题,实 际上也就是要解答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是怎样从其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的。
  站在历史高度来考察的话,新保守主义虽然在60年代末已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但 诸多主客观因素仍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使它难以即刻成为主宰美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首先,新保守主义一直没有把自己的政治资源与当时唯一能把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转换为政 治权力的两个人――乔治・华莱士和理查德・尼克松的互相结合。前者尽管坚定不移地反 对自由主义,但他支持福利计划的立场和打造平民形象的做法使得新保守派无法把他看作 “自己人”。至于尼克松,在新保守主义者的眼中,尽管他竞选时高唱保守主义论调,且入 主白宫后对自由主义不断抨击,但他控制工资和物价、增加政府开支的国内政策,以及与苏 联搞缓和、同红色中国接触的外交政策,使得新保守派们无法完全认同他。鉴此,新保守主 义思想旗帜性刊物《国民评论》1971年8月郑重其事地宣布,“暂停”对尼克松的支持。
  新保守主义70年代下半期尚不能占据美国政坛主导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发生于60 ―70年代美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反叛,那时尚在演变发展过程中,远没有最终完成其转变过 程。众所周知,白罗斯福“新政”起,民主党通过其社会福利、就业保障、自由开明、政府干 预、增加开支等政策建立了一支以中下层阶级为主体的政治联盟,导致美国两党力量出现了 这样一个简单划分:共和党代表白领阶层利益,民主党代表蓝领阶层利益。60―70年代 的社会动荡,尤其是性自由、同性恋、女权运动、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对美国白人中下层阶 级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这些集中居住在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价值观念上倾向于传统准则 的白人中产阶级开始怀疑民主党的自由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政策。此外,相对繁荣的经济 也使得他们较少关注政府的经济政策,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社会道德和家庭价值观念问 题。1968年起,这些中下层群体逐渐改变他们长期以来支持民主党的政治立场,慢慢向共 和党靠拢。然而,70年代时期,这部分人数庞大的中下层阶级虽然对民主党失去了信心,但 尚未对共和党建立充分的信任,因而仍无法百分之百地“投奔”保守派控制的共和党阵 营。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之后,尤其是当社会文化价值观问题70年代末越来越成为 美国政治争论话题之后,这些以白人为主体的中下层阶级才完成他们政治上的“重新站队” (realignment),成为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到了1978年,“共和党成了代表中产阶级中更 保守、更传统力量的党派,而民主党则成了代表中产阶级中更开明、更自由、更左翼的党派力 量。”
  妨碍新保守主义70年代末之前叱咤美国政坛的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60年代及 70年代初期间,美国经济走势良好,发展健康。普通民众对经济状况基本满意。根据美国 政治“定律”,公众是否对经济感到满意,是政党权力更替和政治力量重新组合的重要变数。 鉴于7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经济运作良好,新保守主义力量显然还缺少一种促使美国民众投 入共和党怀抱的催化剂。换言之,不管新保守派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问题 来攻击和贬低民主党自由派,只要民主党坐镇白宫时经济不衰退,那么,共和党就难以在政 治权力斗争中稳操胜券。
  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事态的发展为新保守主义正式登上美国政治舞台中心扫 除了上述三大障碍。首先,新保守派们衷心拥戴的政治代言人――罗纳德・里根70年代末 终于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总统职位。对新保守派来说,里根这样一个对内坚决反对自由 派、对外执意主张强硬的共和党人,自然是领导他们“杀向”美国政治权力中心的最佳旗 手。
  新保守派迈向政治权力中心的第二障碍在70年代末期间出现了决定性的变化。前面 提到,60年代下半期,众多美国选民对社会大动荡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极为关注。 大量持传统观念的蓝领工人、小农户和基督教徒对民主党的自由主义政策甚为不满,于是, 他们纷纷背弃民主党,投奔提倡传统价值观的共和党。保守派抓住机遇,尽其所能打造和组 建由北方天主教白人蓝领、南方农村白人新教徒,以及中部中下层普通百姓为主体的“道德 大多数”(MoralMajority)政治联盟。新保守派还积极动用其舆论工具和思想智囊库,如 《国民评论》、《人类事件》、“遗产基金会”和“基督教自由基金会”,一方面向对民主党自由 派政策颇有啧言的选民发动“思想进攻战”,把他们统统吸纳进共和党阵营;另一方面,趁 着70年代下半期席卷全美的福音派基督教运动,新保守派主动迎合,积极利用,借助福音派 遍布全美的网络体系,把宗教保守势力与政治保守势力组合起来,使宗教右翼势力转换成支 持共和党的政治力量。正是在新保守派积极活动和高效组织之下,以美国中下层白人为 主体的大批选民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完成了他们的政治“重新排队”,成为共和党新保守 派的主干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一“重新排队”,80年代初时,美国“自称保守派的人以四比三 的比例高于自称自由派的人”。如此之多的民众政治立场朝右转后,新保守派击败自由派 的日子当然也就近在咫尺了。
  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夺取政权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美国经济的运作情况。前面提到, 美国经济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初运作良好,繁荣景象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到 了70年代中期,繁荣景象不再,职业不再稳定、购买力不再上升,普通民众习以为常的“好 时光”似乎就此终结。之后,美国经济一路下滑,不仅“滞涨”现象成为美国经济生活中的顽 疾,而且美国生产力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其竞争力。整个70年代下半 期,美国经济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气。如此不景气的经济状态,为新保守主义势力和它 的代言人里根提供了攻击活靶子。里根不遗余力地痛击民主党的高开支政策,并以此为例 作出结论说,以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主党缺乏领导美国经济重振的能力,不能引领美国 经济走向强大和繁荣。里根为此建议采纳“供应学派”理论来振兴美国经济,通过减税和 削减政府开支激活私营经济的创造力,并通过增加军费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在卡特经济政 策无效、政府庞大开支难以负重的情况下,里根的经济振兴口号对广大选民无疑具有极大的 吸引力。
  上述三大障碍扫除之后,新保守派通向政治权力中心的道路便一下变得坦荡无阻,一路 畅通。作为新保守主义力量的代言人,里根以其漂亮的竞选战绩,顺利入主白宫,从而宣告 新保守主义针对“新政”式自由主义作出的“迟来的反击”最终取得成功。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里根总统把自己的竞选成功看作是新保守主义的胜利――“这是你们的胜利”。
  
  几点结论
  
  1.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是对罗斯福“新政”式自由主义的回应,是对二战后独 步美国政坛、气势如日中天的自由主义力量的反击,是自由主义发展过猛、过激之后新保守 派试图“矫枉过正”甚至“拨乱反正”的努力,是新保守派向美国民众提供的有别于传统保守 主义、与自由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思想意识、另一种治国方略。
  2.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是伴随着自由主义的日渐衰弱而同时进行的。自由派 60年代“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政策的失误,及在自由派默许甚至鼓励下发生的各种社会 运动和社会思潮,引起了美国社会中中下层社会群体的不满和怨恨。这些以白人为主体、居 住在东北部、南部和中部的蓝领阶层构成了新保守主义兴起的政治基础。
  3.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是在对美国传统保守主义思想进行重构之后的基础上 展开的。这些重构涉及到保守主义的内外政策。具体而言,对内政策上,除了继续主张自由 放任式资本主义、预算平衡、缩小联邦政府规模等之外,新保守主义特别强调传统道德价值 观,如家庭价值观和共同体价值观等,使新保守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辩护带有一层浓厚的道德 色彩。对外政策上,新保守主义走出了传统保守主义长期以来坚持的孤立主义立场,从赞 同、支持到主张和要求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乃至领导角色。
  4.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是多种保守主义力量集聚的结果。有经济保守主义 的,坚决主张放任自由资本主义;有文化保守主义的,竭力要求恢复传统道德价值观;有政治 保守主义的,坚决反对联邦政府扩大权力,主张把权力归还与地方政府;有宗教保守主义的, 誓死反对美国生活日益世俗化的趋势,执意要求恢复“学校祷告”,模糊“政教分离”界限;有 社会保守主义的,竭力反对“肯定性行动计划”和其他旨在保护社会少数群体的法律和措 施;还有表现在外交方面的保守主义,强烈要求对外强硬,并不遗余力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美国价值观。总之,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单一的、仅 受一种思想驱动、在某一宏观规划指挥下行动的政治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80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