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城镇化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郜雪梅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不仅是楼房化和建制城镇化。
2006年至2007年,因兴义市兴泰新区的建设,水库村被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范畴,全村常住的700余户、1998人的土地被征用,相当一部分农户的房屋被拆迁,身份就地转变为城市居民,并入水库社区。
50岁出头的李光秀,家住水库社区五组(原水库村二组)。李光秀说,2006年兴泰新区规划建设时,他们家的土地被征用而获赔8万多元,这就是他家的“老本”了。现在,一家6口人的经济来源,全靠着一个近20平方米左右的日用百货商店。从去年以来,他们一家祸不单行:先是老母亲摔成重伤,送医院去治疗,花费了10000余元。李光秀自己患有冠心病,去年到医院手术治疗花去44000多元,幸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了10000余元。丈夫潘仁国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因而他家的“老本”正在慢慢变得越来越少。
社区里还有一户人家仍住在窝棚里,那是60多岁的赵金荣与蒋正芬夫妇。他们的土地被征用了,房屋也被拆迁,目前还没有划到宅基地,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尽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村里还有52户人家,他们与李光秀和赵金荣家的情况不尽相同,他们都在民族风情街上盖了新房。胡金国家盖了180平方米的三层半楼房,一楼有两间门面,一间出租,一间自己开个烟酒店。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他们的生意很冷清。其他的楼层除了自己住的那层外,余下的均出租给外来人口居住,每年每层可收入4000元左右的房租费。但他们是借款修建的房屋,目前还欠着一笔不小的外债,因而房租的收入多数是用于归还借款和利息。
和其他人家相比,50多岁的黄华安要轻松一些。他们一家5口人,孩子已经结婚了,负担相对要轻一些。他担心的是,失去了土地,却又没有工作,现在连养老保险都没有办理,年老体弱后的生活保障是个问题。
水库社区主任贺万昌介绍,目前,社区的年轻人基本都有事做,有的在超市当导购员,有的在宾馆当保安人员。但是在40至50岁这个年龄段,就业很不乐观,不少人闲在家里没事做。
记者观察到,这里的水、电、路全是统一规划建设,生活设施上很方便,至少一半人家里都有电脑,连接了宽带。但是和成熟的城镇比起来,这个社区显得有些寂寥。这是因为虽然社区700多户农民就地转化为城镇户口,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
贺万昌谈到,刚刚转变身份的市民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收入来源有限,又没有充分的就业,不少人家最后只能靠吃补偿的“老本”,“老本”吃光了,又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如何加快推动农民市民化、让农民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贺万昌等干部建议,一是要加紧对新市民的技能培训,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工作,三是要有产业带动。
“仅仅只有身份的转变是不够的。”贺万昌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7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