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师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文华 罗继荣
【摘要】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由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构件形成的内涵实力的竞争。因此,要在地方高师院校中着力打造科研相对优势和自身科研特色,紧贴专业、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积极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以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师院校 科研核心竞争力 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由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构件而形成的内涵实力的竞争,而科研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桥梁和基石。所以说,高校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研实力的竞争。从世界高校建设发展兴衰史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事实:科研兴学校兴,科研强学校强。综观国内外著名大学,其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往往也是建立在其丰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之上的。所以说,科研核心竞争力,始终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件。
打造科研优势和特色是地方高师院校提高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地方高师院校多而分布广,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其实是旧中国教育事业落后,新中国要想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而不得不加快各级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由于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特别是大都不建立在中心城市等原因,所以自创建之日起就存在科研资源相对偏少、科研人才相对缺乏和科研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因此严重制约和影响到其科研实力的建设发展,而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国家提倡实行多元化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地方高师院校的生存发展压力也与日俱增。正因如此,高等教育改革越是深入发展,地方高师院校越日益感到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对于保证自身良好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考察国内外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高校没有形成自身的科研相对优势特别是科研特色,就无科研核心竞争力可言。换言之,任何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形成,都是建立在其科研相对优势特别是其科研特色之上的。而科研相对优势和科研特色的形成,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并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建设发展历程方可最终实现。
作为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不仅要有急起直追不甘落后的勇气,还必须善于进行“破冰之旅”。而为了尽量缩短其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破冰之旅”,地方高师院校只有首先立足于做大做强传统优势科研领域,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才能尽快形成自身的科研相对优势特别是科研特色,继而真正形成自身的科研核心竞争力,使其科研工作在所在的省市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如赣南师范学院地处客家文化摇篮之地,拥有其丰富的第一手科研资源,加上始终注意相关科研力量的整合和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并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积极开展其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不仅获得大量的相关的省级研究项目,同时随着相关科研人才的增多特别是相关的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增多,获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也不断增多,加上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客家文化学术会议,以及坚持与台湾和港澳地区的有关高校联合开展客家文化夏令营等研讨活动,从而使学校的客家文化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提高,并使学校客家研究中心成为了首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而且港、澳、台地区和日、韩、法等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频频到校参观访问或查阅客家文化研究资料,特别是学校有关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客家文化研究方面的话语权日益扩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客家文化研究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如中央苏区研究、教育经济研究方面,该校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条件,而且一直是传统优势科研领域,所以经过多年积极努力开展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因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教育经济研究中心也先后被批准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
紧贴专业、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地方高师院校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必然要反过来指导服务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诚然,开展科学研究,始终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但高校的核心任务始终是教学,即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为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亦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必须为促进学校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学科建设良性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才能体现并不断张扬其存在的价值,因而也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一点上,对于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人才为己任的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快速发展,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盛衰的关系日益紧密,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必须更加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着力提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才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科研资源和科研资金,继而才能使学校的科研工作越做越强,最终使其科研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这也就是说,高校科研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形成,越来越取决于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否则,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将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不得不偃旗息鼓,其结果必然是毫无科研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尤其重要。
正因地方高师院校科研必须更加注重兼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决定了它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科研核心竞争力获得全面快速发展。如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产业开发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紧紧抓住地方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化经济建设的良好契机,及时组建相关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经过短短的三、四年的努力,不仅获得大批的省级科技开发研究项目,同时还获得国家科技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和农业部科技开发重点项目及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加上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时被应用于生产,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该校的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脐橙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很快被提升为省级科研基地,而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被列入所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成为所在省拟创建的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之一,这不仅使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迈出了更加扎实而又更加有力的步伐,而且使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且,随着该校科研实力特别是科研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学科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省级重点学科由“十五”时期的3个增长到“十一五”时期的8个,硕士点由2003年前的0个增加到去年的16个,而今年则获得了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从而使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真正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高层次科研人才是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良性发展的有力抓手
目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由企事业单位委托或合作开展的各类研发项目,特别是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励等科研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许多重大学术问题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大团队的科研人才合作攻关。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科研实力较强、科研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特别是没有建成相应的科研创新团队和集群优势,就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就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日益被边缘化,就不可能有科研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说,科研人才始终是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科研创新团队始终是提升高校科研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正因如此,地方高师院校在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科研发展需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引进相关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不断充实壮大科研队伍,为学校科研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人才基础。其次,要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力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好多层级的科研创新团队。一方面,要通过筑巢引凤做大做强原有的国家、省和校院(系)四级科研创新团队,这其实就是要做大做强学校的传统优势科研领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要根据引进的科研人才的科研优势及时做好引凤筑巢亦即不断组建校院(系)两级新的科研创新团队工作,这其实就是要不断培育学校科研新的增长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大力加强多层面的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平台是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的重要基地。平台即舞台,没有舞台,纵然是顶尖的演员也无法将其所固有的艺术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结果只能是埋没其才艺,贬损其社会价值。一旦这样,任何演员都可能选择放弃表演。地方高师院校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本不容易,倘若引进后学校不能为其提供适当的科研平台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就很难将其留住。所谓事业留人,对科研人才来说,就是要用适当的科研平台将其吸引住。而感情留人,就是要充分理解科研人才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之心。不过,有了科研平台而没有合适的科研助手相匹配或者说组建成相应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人才终因孤掌难鸣而一走了之,结果是仍难将其留住。所以说,围绕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地方高师院校只有始终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切实建立起科研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团队与科研平台建设紧密结合良性互动机制,着力建设日趋合理的科研梯队和多层级的科研创新团队与科研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继而才能真正使科研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最终使科研核心竞争力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
最近几年,赣南师范学院在想方设法不断引进博士等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把他们的科研优势及时充实到学校原有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中,或积极鼓励他们领衔组建新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及时为他们搭建起相应的校级科研平台,从而使他们不仅愿意来,而且来后便潜心开展科学研究,同时积极主动争取早出研究成果、出大成果。如该校引进博士及时组建的有机药物化学研究创新团队,自组建的当年开始,不仅年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获得所在省份至今为止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项目,特别是去年由该团队负责人任首席科学家,联合湖南、安徽等省市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一举成功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血吸虫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提高了该校在所在省份乃至国家科技界的影响,并使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他如该校的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基地,都是通过引进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便立即组建相应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然后经过几年的建设而孵化成省级科研基地的,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
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是地方高师院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快速成长的基本保证
从实践来看,科研贵在坚持,科研需要持之以恒。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越做越宽广、越做越强、越做越精深、越做名气越大,最终科研核心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也是科研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既然事实如此,那么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就必须尽早做好统一规划,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认真“谋篇布局”,集中“优势兵力”攻关,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使其科研核心竞争力逐步成长发展。否则,学校科研就容易陷入东一榔头西一锄头甚至一盘散沙之境地。一旦这样,也就根本无法形成科研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发展,始终离不开科研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并自觉争创一流科研业绩的良好科研工作环境。农民种植庄稼离不开土地,但其收成的大小则取决于地力和肥力。科研工作环境就是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土地”,其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收成”。所以说,优良的科研环境,始终是科研核心竞争力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要建成优良的科研环境,首先必须根据科研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从而使科研的软环境日益优化;其次,必须建立起与科研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加强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建设,努力优化科研硬件条件;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必须不断创新完善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大力提高科研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环境真正得到优化,继而才能保证学校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有条不紊而又富有成效地展开。
如赣南师范学院在学校“十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战略和科研优先发展领域,而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则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将客家文化、中央苏区和教育经济研究,以及有机药物化学、脐橙技术、稀土镁合金技术、功能材料化学和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研发等优先打造成学校的科研品牌,同时根据打造科研品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了一系列的科研和人事管理制度,重点加大了高档次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和科研成果奖的奖励力度,加上学校科研投入年年成倍增加,从而确保了科研工作稳步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科研工作目标全部如期实现,从而使学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提升。
经过1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赣南师范学院立项的各类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稳步增加,并开始挤身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高校之列,外来科研经费由“十五”初期的年均20万元左右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年均近600万元,其中2009年超过了1000万元,省级科研基地由2003年前的0个增长到目前的8个,已名列所在省份同类高校的前列,科研成果奖的数量和档次日益增多提高,以科研为重要支撑的重点学科和硕士点也获得快速增长,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该校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建设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作者分别为: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赣南师范学院研究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地方高师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ZD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