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德强

  【摘要】通过对重庆高职教育和城乡统筹情况分析,针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重庆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高职院校以自身教育资源为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整合理的高职教育体系和机制,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主力军,有力助推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务 城乡统筹 对策3
  
  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重庆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作用的重大举措。作为重庆的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社区服务功能的优势,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政策保障,才能真正发挥高职院校的独特社会服务功能,起到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与重庆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机遇
  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国务院明确了重庆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中重点要实施好“一圈两翼”开发、扩大内陆开放、产业优化升级、科教兴渝支撑、资源环境保障等“五大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原则”,要求“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到2020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
  重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机遇。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现有近3300万人口,仅有1200万户籍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按照《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重庆在城乡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将得到全面改革和发展,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因此,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大量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高职院校正担负着培养这些应用型人才的历史责任,也是促进重庆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新机遇。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服务城乡统筹的优势
  重庆高职院校的现状。重庆市创办高职教育开始于21世纪初,第一所高职学院始建于2000年6月。目前重庆已有31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公办22所,民办9所;主城区有18所,郊区有12所,县城里仅有1所。2009年重庆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专业方向)已有200多个,但在专业设置上有趋同化、偏弱性等倾向,如计算机类专业,竟有19所学校设有相关专业,有15所学校设有旅游酒店类专业。另外一些专业如农业类、社会工作类等仅有极个别院校设置。重庆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专学校独立升格组建的,大多院校建校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整体办学实力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高职教育资源的现状与本地区经济建设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优势。第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普遍特征就是“学历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材的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专科学历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这一特点,有其内在、外在两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正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产物,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院校不同与偏重于理论性的一般本科教育,本科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的高科技人才;它也不同于中职教育(中专或职高),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具有本科院校及中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第二,高职院校的另一特征就是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上,即以市场化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层次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的产学一体化教学手段,它与区域经济有着相互依存、互生共长的紧密关系,直接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高职院校服务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为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服务。第一,明确定位,发挥优势,服务地方。城乡统筹包括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统筹城乡基本公平等。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这就需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指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再就业服务,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②高职院校理应在职业教育中起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重庆城乡统筹培养出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三农”的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第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适应。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特点就是在天性上更贴近社会和民众,在内涵上更贴近职业与民生。高职院校必须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地方经济需求、企业和行业需求、城乡统筹服务需求设置专业,建立以适应地方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四位联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包括乡镇、村社)、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进行高度合作,贴近社会主体和生活,建立外延与内涵共同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重庆地方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需要。
  第三,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提高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定标准是唯一的――是否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就要不断自主创新,坚持“特色”办学,“特色+创新”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出现集中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这就要求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队伍;其次要注重课程改革,面向岗位设课程;再次就是坚持“产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政府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整合理的高职教育体系和机制。第一,合理调整和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城乡统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重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城乡、地域差别,导致高职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高职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高职教育资源必须根据地方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等进行配置和布局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加强政府统筹,完善高职教育的制度化改革。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高职院校总体上看还比较年轻单薄,校际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尚不能满足复合型、多样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企业、行业在用工上还处在极端自由状态,自然会对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毕业生就业上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高职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为解决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如美国《国防教育法》特别规定了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育”和“合格教育”,学生毕业后即可就地就业。再如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政府对其职业教育与培训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完善有关制度建设和法制化建设,使高职教育不断规范有序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强造血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目前,高职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与内涵建设的需要。2009年重庆市财政对一般本科学校的拨款是每生6000元左右,专科学校是每生4000元左右,而高职学院每生3000元左右。高职教育的办学成本是很高的,甚至比一般本科学校还高。高职院校的先进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的投入是很大的。因此,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引进社会办学资源、学校多渠道筹资等多元化的办学投资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高职教育办学体系和机制。(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注释
  ①《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