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37-0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怎样,最终要通过学生考试等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做到精讲
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课堂上教师语言,语调要亲切自然,手势表情要亲切得体,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作为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案,吃透教材和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浓缩提炼,明确重、难点,提高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艺术方法,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这样就能达到课文内容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双重效果。
二、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历史、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好课堂节奏
教学,如同音乐,应根据课堂旋律、抑扬顿挫、、音调和谐、节奏明朗地进行,这就是教学的节奏。教学中讲究节奏,可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教学节奏的重要途径是注意教学思维的张与弛。教学思维的“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一种教学高潮,教学目标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思维活跃,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探索问题,并迅速、准确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设疑方法,由浅如深地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相关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释疑,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展开而达到亢奋活跃的状态。
教学思维的“弛”是指教学思维处于相对静态,教学中的停顿,休整等。教师讲述的知识输入学生的大脑有一个处理转换的过程,这需要一个回味整理的时间。因此有经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在教学高潮出嘎然而止,或者提出有一定深度问题,或者布置一下课题的思考题,给学生留下学习的悬念和联想的余地,这种停顿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四、因才施教,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反馈
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会在他们的眼神、姿态、表情及课堂气氛中反映出来。所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一举一动,控制和调节教学,因才施教,因时施教,稳扎稳打,教与学对路。同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训练学习技能。
五、精心设计作业
作业练习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是对教学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除了着眼于双基训练,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练习,这样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就内容来说,力求“精”,紧紧抓住教材重点,设计多角度性练习,增强学生的记忆,温故知新,并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把握好教学艺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