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桂芳

  提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突破传统"讲授型"、"单一型"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文写作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以适应社会需要。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理论知识 系统导练 立体模拟 升华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结构的变革,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更显示其重要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市场就业的重要砝码。但是当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仍是传统的“讲授型”和“单一型”模式,学生对学习应用文感到枯燥乏味,写作能力很低,如何走出走出这一困境,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学好理论,夯实基础
  应用文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文艺作品相比,既无形象性,又少趣味性。再加上学生初次接受很难一下便把应用文纳入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中,在文种上也不易变通。因此,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写作打下牢固基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1、选择突破口,当好设计师,化解难点
  应用文每一章节涉及的内容都较为广泛。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反复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根据情况,灵活应用,做到经纬分明,重点突出。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顾及到面的知识,因而教师成了至关重要的设计师,必须把每一章节的内容做一个科学的安排,让学生在主次分明中获得知识。
  2、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应用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基本格式含糊、写作要素残缺或错位的问题,甚至“一读就懂,一写就乱”。解决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让他们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中掌握一些文体的特点和写法。如请示和报告,很容易混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是均属上行文,不同有四点:写作动机不同、写作侧重点不同、写作时间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再通过让学生列表整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请示和报告的区别就一目了然,想再混淆都难。这样自然会加深印象,也就能准确的掌握各自的特点。
  3、运用渗透法,掌握文种知识
  应用文的文种虽多,但不是孤立的,利用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促成文种与文种的知识渗透。有的文种之间是对应关系,如请示与批复、函与复函、计划与总结、起诉状与答辩状等,这一类的应用文体,可以成对的进行讲解和训练,先让学生写了前一种文体,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对应写作,这种“就地取材”的训练方法,既让学生练习了写作格式和技巧,同时让学生变换角色,用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和需要对写作内容和语言的影响,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写出一份“请示”,让学生体会上行文的写作特点,然后把写好的“请示”随意的发给学生,针对拿到的“请示”写一份“批复”,再体会下行文的语气和写作特点,然后结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兴奋,觉得有意思,甚至“好玩儿”,寓教于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打破传统,学科互动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应用文写作提出了内容实用的广泛性和文体多样性的要求。应用文写作内容涉及面极广,所以要写好应用文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 应用写作的格式只是一个“壳”,是一种形式,不能单独存在,是为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脱离内容讲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异于隔靴搔痒,当学生遇到实际情况时仍会困惑、茫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素养。针对现实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一种素养意识,即在传播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个写作者应具备的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等。
  三、立体模拟,系统导练
  在以往的应用文写作课上主张学生多练,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岂不知题目越多越好的“题海战术”,那样会使学生感到“苦海无边”而产生“弃学是岸”的念头。练,要有导有引,导是主导,引是引趣。这就给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1、引导启迪,使教学主客体之间统一起来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个人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角度不同,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老师讲授,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思考、体验和建构,还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引导、启迪。在教师的策划和组织下,学生在一起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讨论、交流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吸收知识的能力。
  2、采用情境模拟法,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中成长
  在讲操作性强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会议记录等文种时,让学生现场扮演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用文的办事员、秘书人员针对某一事务的处理和处置,或口头,或笔头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练习给上级写汇报材料,让同学们作现场口头汇报;领导作报告,同学们做现场记录等,使说写结合,丰富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
  除课内练习外,适当加强课外练笔,指导学生将所学文体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际运用。
  四、讲评相融,升华能力
  应用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写作上,只有学会了写作,才可以称得上学好。因此在教学中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讲读一一学生练习一一评析作业一一自我改正”这四个环节。其中评析作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成功的作业评析,是把学生写作活动升华一个层次的重要阶段。
  应用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分秒必争,传授给学生系统理论知识,还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不断挖掘创新, 才能把“应用写作”课变得更生动、更多样,也更有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