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关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胜

  提要:作者针对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并对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方法
  开展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在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应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促进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应注意什么关键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带领我们的学生完成音乐基础教育最后阶段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发挥最大的能力与优势,运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并对新课程的实施采取创造和发展的态度,只有教学方法和策略真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新教学改革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学生的成长的需求,促进时代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事关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1]。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特点
  1.1为“选择性”学习留出全新空间
  课程本身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内容系列,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了个体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们的特长。“选择性”对教师能力和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它时时鞭策着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另外,它也为不同办学条件的地区、学校提供了灵活操作的可能。但任何教育也不能是完全自由的,学生每个学段的学习,都有明确的指导目标,体现了严谨的共性规范。
  1.2强调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强调的是学生对音乐中所体现的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等人文内涵以及音乐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使他们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中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看到:高中音乐课程所关注的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发展性学习。
  1.3在审美过程中的“鉴别”与“判断”
  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注入“比较”的学习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判断”,它们不是以被动欣赏音乐去体验音乐的美,而是从文化的高度,主动发现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鉴别音乐作品的个性特色,审视音乐作品的欣赏价值。
  1.4开始关注音乐的“音响”与“形式”
  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为学生关注音乐的时代性、科学性开辟窗口;强调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为学生探索音乐的规律性与逻辑性拓宽通道。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形式与音响都需要一定的非艺术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与物理知识的支撑,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不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充分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综合性特点的重要切入点,它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准确、更理性地了解音乐文化的抽象性特征。
  2、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
  “音乐鉴赏”是高中学生的必修模块。“鉴赏”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康德认为“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自己的想象力,因而具有再创造性质。“欣赏”与“鉴赏”之间虽只一字之差,但两者却存在着感性与理性的悬殊之别。“欣赏”中的思维,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进入音乐意境,体会音乐情趣,满足自己追求美、享受美的愿望;而“鉴赏”中的思维,更多的是将所听的作品与自己音乐记忆库中的积累进行比较,它不仅是感受音乐并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过程,更是以超脱偏爱的理智思维思辨,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2]。因此,“鉴赏”是最高层次,它涵盖着“听”、“欣赏”“鉴赏”更讲究原则,更讲究标准。
  2.1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
  聆听音乐始终是实施音乐鉴赏教学的前提。由于高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较初中学生拥有了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他们在音乐课上关注更多的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书本上的文字介绍。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不提倡教师用过多的讲述占用学生聆听音乐的时间,而要提倡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2.2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选材原则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艺术的审美判断标准在不断的商业炒作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取向随着“音乐的潮流”不断发生着变化。“听最前卫的音乐”、“别人听什么我也听什么”的从众心理显示出高中学生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心智不成熟的特点。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展现炽热的情怀,蕴含美好的寓意,能够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剂精神良药。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尊重音乐的抽象性和多解性的原则
  音乐具有描绘的功能,但所描绘的造型又是抽象性的,需要凭借人们的想象方能呈现在大脑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感情积淀、文化修养、性情爱好、所处环境不同,他们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高中学生是身心两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他们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乐于对它们作出深入的、清晰的、独特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这种身心特点,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在鉴赏音乐时道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4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并重的原则
  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因此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音乐欣赏达到理性欣赏的层次,让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
  3、结论
  总之,“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音乐教师应更加努力、认真地对待我们今天多变的学生、社会、音乐教学,真正运用好适合教师本人、学校发展、学生受益的音乐学习“新方法和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5年1月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