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强哲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1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四因说 质料 形式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摘要:“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关于说明事物存在和运动变化的观点。与以往哲学家不同的是他在事物内部找原因。通过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方面的论述来证明世界的本原和事物的存在。通过对“四因说”的解读,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亚里士多德在思维模式上的转变和在唯心、唯物主义之间的徘徊,以及他试图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找一种折中的理论的思想。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四因说 质料 形式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赞他为“最博学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好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而上学》在亚里士多德知识体系中是最高层次的,因为它是“本体之学”或者“本体论”。关于本体论,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就在于,他把存在论深化为了本体论。巴门尼德提出“存在”的概念,把存在看做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这太过于笼统,自己则从事物内部的结构来分析,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而地则象一个圆筒或圆盘浮在水上,天上也是水,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水是不变的本体。据亚里士多德解释泰勒斯之所以把水看做万物的本原,也许是因为它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喂滋养料,或者是因为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潮湿的,而水是潮湿的东西的本性的来源。①另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主张气为万物的始基。他的著作残篇说:“我们的灵魂是气,这气使我们结成整体,整个世界也是一样,由气息和气包围着。” 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之所以把气当做万物的本源是因为他看到气息是无所不在的。赫拉克里特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本原的理解更加深入。他认为,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万物的本原或者始基也是一样的,这个始基就是“火”。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是燃烧着的火,不是静止的,是不断燃烧变化着的。③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从火产生又重新分解成火的,这个过程包括“上升的运动”和“下降的运动”。火通过空气浓厚起来变成水,水又凝结成土,这是下降的运动,然后土又溶解变成水,水蒸发成气,气干燥后又成为火,这是上升的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就是万物的转化。
  与以往的哲学家不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模仿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或者德谟克利特等拿水、火或者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而是提出了四因。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了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四因,才能得以产生、变化和发展。所谓质料因,是指事物的“最初基质”,是构成事物最基本的质料,也就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④这一概念被西方的哲学称为第一个物质概念。如构成桌子的木头,或者烧制成砖瓦的泥土,。质料没有特定的规定性,只是单纯的原始质料,没有能动性。质料所表达的事事物为什么要存在,物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以及事物在运动变化中为什么会继续存在等问题,这也就是说事物变化中运动中不变的是质料。所谓形式因,就是指事物的形式结构,如房屋的结构。形式因要回答的是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事物的原因,木头为什么成为了桌子,又成为了凳子?因为木头成为了具有桌子的才有的功能、性质的事物,变成凳子是木头成为了具有凳子的功能的事物。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之所以能变成什么是形式来决定的。是潜在的东西被实现了,变成了现实。一个房屋之所以成为了现实的房屋,而不是潜在的房屋,是因为形式让这变成了可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把唯心主义的很多东西都包含了在里面,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片面的,而四因说恰好弥补了二者的缺点。动力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指事物之所以能运动的原因,比如,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争议最大的一因,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因就是解释事物为了什么要运动变化,而目的也变成了运动、变化的归宿。
  应当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上,是在寻求自然规律的表现,他吸收了质料是一个事物的基质这一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在“四因说”里,亚里士多德指出形式和质料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没有没质料的形式,也不存在没有形式的质料。但凡存在的个体,它都是质料与形式的结合体,把形式与质料分离开单独来看,就会倾向于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还指出,质料和形式是相对的,一个事物到底是质料还是形式得看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决定,对于质料,亚里士多德认为它完全消极的、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形式让质料成为了某物。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夸大了形式的“能动性”,忽略了质料在一个事物中的基质的作用,从而走向了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在提出以上四因之后,又进一步认为这四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质料因和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都是可以包含在形式因里的。目的因追求的最后目的,也是形式因实现以后的事物的结构。动力因指事物变化的原因,而事物的变化都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这样动力因又可以等同于目的因。在《形而上学》里,亚里士多德又强调说形式是最终实体。因为决定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事物的就是形式。木头这一质料之所以能成为桌子还能成为凳子,最根本上是因为,它们分别具有了桌子和凳子的形式,形式才是决定了某事物成为某事物的真正原因。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这样一来,亚里士多德就背离了个体是第一实体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而趋向柏拉图式的唯心主义理念论了。因为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实际上也是指事物的本质,它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是同一个词。⑤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所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是强调要与质料相结合的,而柏拉图的理念,是与具体事物相分离的存在于两个世界中的。这就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完全的唯心主义,而是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之间来回摇摆,试图要在唯心与唯物中找到一种介于二者中间的观点。
  
  参考书目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3章983b20-30,《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6页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8页
  [3]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D43,《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3页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5卷第2章1013a25
  [5]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84页
  作者简介:强哲,女,西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