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啤酒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金鑫 常青
摘要:我国的啤酒业市场经历了萌芽、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利用SCP分析范式对我国的啤酒业市场进行分析,更深刻的探究啤酒业市场,并最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啤酒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SCP分析范式 啤酒业
一、啤酒业市场结构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行业既有企业的数目与规模,通过市场集中度进行测定;第二,进退壁垒;第三,产品差别化。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反映市场的垄断或竞争程度。中国啤酒产业获得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到1988年,全国啤酒厂商数目达到813家。同时又有数十个具有外资背景的啤酒公司进入内地市场,这是啤酒企业数量的巅峰时期。其后,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从9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并购行为,使得从90年代后期啤酒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市场集中度上升,到2004年剩余525家。
通过对市场集中度(单位%)的计算得到:2000年为20.31,2001年为24.83,到2005年达到40.55,。由此可以看出,啤酒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从2000年以来的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来看,中国啤酒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趋于集中。据估计,啤酒产业的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最终占到市场总量的50%以上。
2.进退壁垒
由于各种啤酒在口感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因此大多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新进厂商也比较容易获得一部分消费群体。另一方面,投资者要进入啤酒行业,一般需要投资2-5亿即可,对于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来说,进入该行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较容易满足。啤酒的生产需要一整套的生产设备,固定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资产流动性较差,退出比较困难。总体而言,啤酒产业具有较低的进入壁垒和较高的退出壁垒,这一方面导致了行业内厂商数量增多,相互竞争加剧,企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较高的退出壁垒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行业发展缺乏效率。
3.产品差别化
在中国,以价格为分界线,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两个啤酒市场:价格在8元以下的中低档产品市场和价格在8元以上的高档产品市场。从纵向差别化方向来看,不同质量的啤酒有着不同的消费人群和营销策略。从横向差别化方面来看,由于啤酒成分相对单一,同一价格档次的啤酒口味差别不是很明显,并且企业原料来源相近,因此啤酒产品本身具有差异化趋弱的特点。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而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按照SCP理论,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反过来,市场行为也会对市场结构有反作用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中国啤酒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为主、地方性厂商为辅、外资啤酒积极介入的全面竞争格局。啤酒产业的主要竞争方式已经由直接面对面的竞争逐步转变为并购优势企业,建立品牌形象等非价格竞争形式并存的局面。
1.价格
在中国,啤酒市场分为中低档商品市场和高档商品市场,价格竞争是中低档商品市场最普遍的竞争方式。为追求更大的产品销路,进一步占有市场,在生产的初级阶段,生产企业无不通过低廉的价格进行销售。在市场走向成熟的优胜劣汰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惜运用价格手段牺牲利润以占有市场。
2.并购
对于行业内厂商数量众多的啤酒业来说,并购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同时,对大企业来说,并购有助于企业提高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对小企业来说,被并购可以依靠大品牌的效应和实例,维持自己的生产。
3.品牌
进入2005年,啤酒行业的竞争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规模大战转为品牌之争,逐渐掀起一场高端品牌争夺战。品牌竞争是高端啤酒市场的主要竞争方式。同时强化品牌效应,提高品牌忠诚度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追求,成为各大厂商的不二选择。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形成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状态,可以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以下主要对产量和利润率进行分析。
1.产量
中国啤酒产业的产量从1990年的69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4年的2910.05万吨,再增长到2007年的3931.37千升,产量持续增长。近几年,由于成本上升以及竞争加剧等原因,产量增长率趋于下降。
2.利润率
我国1998~2003年啤酒产业利润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 1998~2003年啤酒产业利润指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啤酒行业的利润率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产业内以并购为主的整合活动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是有益的。
四、政策建议
从对市场集中度的分析来看,啤酒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整合频繁。因此国家应一方面维护正当竞争,促进行业的合理发展,另一方面,贯彻反垄断法,对影响正当竞争的整合进行坚决抵制,杜绝倾销等不正当手段。对各地市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政府干预问题,应着力解决,降低啤酒行业的退出壁垒,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及配置。目前,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从以政府监管为主向重视社会力量发展的趋势。因此,为了塑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相互沟通的机制。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共同维护,共同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肖德润.中国啤酒工业昀发展历史及并购趋势[J].中国食品科技,2002年1月
[2]徐广涛.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食品工业,1995年
[3]张云瑞.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与展望[J].山东食品发酵,1997年
[4]行业发展报告
[5]王军.青啤畅饮趵突泉.商周刊.2009年6月
[6]卢泰宏,刘超.中国啤酒营销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于金鑫(1987-),女,山东潍坊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常青(1986-),女,山西晋中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7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