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导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忠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73-01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通知识的新旧领域,加速旧技能的迁移,新技能的形成,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好的导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统领整节课的教学,达到课前预设的效果。理想的新课导入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师自身特点,创造性到达新课的最佳入口处,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科目的开始,因学生自身特点和教材特点,教师在导入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
一、导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课设计要注意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让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应从“启”字上下工夫,在启迪引导学生兴趣上动脑筋,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2、导课设计要注意迁移性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等是决定新知识、新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共同因素越多,清晰度越大,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原有的认知结构、意志、情感、兴趣的可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课设计要注意迁移性,既要强化正迁移,又要防止负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保持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3、导课设计要注意针对性
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完成教学向自学的过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不止是教知识,教理论,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方法,所以在导课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导课的针对性。
4、导课设计要注意趣味性
小学数学中有的章节记忆性知识部分所占比例大,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注重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较好的持续和延伸。引入趣味性导课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
二、导课的几种方式
导课方式一:引入知识要讲究“有用性”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当发现课始的知识或问题在生活中非常有用时,学生便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有趣的情境或故事会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有挑战性的问题则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有用性便能吸引他们沉浸在学科的逻辑美感中,从而产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比如一节统计课,教师让学生统计两分钟内某路段通过的各种车的数量。当学生感觉一个人统计比较困难时,便产生了分类统计的需求,教师这时就能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分类统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统计方法或统计知识的有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导课方式二:巧设悬念,发散思维
注意力是学生的先导,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先天的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我们在上课开始时要注意利用导课先机,巧设悬念,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分散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的原动力。
导课方式三:激发兴趣,启发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绿、黄、红灯总是依次不断地循环现象,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导课方式四: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我这样设计:先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周长是指那一部分?然后让同学们边摸边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这样,同学们在动手触摸、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为学习下面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导课方式五:运用多媒体演示。
导入新课,可以创设鲜活的问题情境,展示问题的背景,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渗透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设坚实的基础。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变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如在引入“长方体的认识”时,先投影显示衣柜、电冰箱等实物,学生观察出这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投影显示学生列举的长方体实物后,提出问题:“纸箱盒、字典、文具盒这些物体,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长方体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当然,数学课的导课方式远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几种,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