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海波 伍秀君

  [摘要]随着大批90后进入大学,如何认清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征,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实务出发,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以求为创新和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余海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广东广州510006;伍秀君,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广东广州510632
  [中图分类号]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51-03
  
  90后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青年,泛指1990年到1999出生的所有中国青少年。2008年秋季,我国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成长环境与思想行为的差异化特点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分析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和调研,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以求为加强和完善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迥异,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差异性。因此,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有利于把握和归纳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特点与规律。
  
  (一)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对社会变化最为敏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全球经济社会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对中国90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他们有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底,又有着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进而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90后大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发扬与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吸收,则又有可能导致90后大学生对主导价值取向的偏离。他们在崇尚儒学“仁、义、札、智、信”精神的同时,张扬个性,注重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实现,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影子。
  
  (二)信息行为显著化
  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是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代特征。90后大学生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对信息比较敏感,潜在的信息需求量大。网络技术使得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而有主见,更加注重独立思考与独立选择,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和多元化。他们习惯于通过访问互联网来获取专业信息资源,他们偏好于通过搜索引擎来解答疑惑,他们热衷于通过QQ、MSN、BBS、校内网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喜欢通过写博客、写日志来进行情感的传达和宣泄,他们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花费于网络上,试图在网海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点和空间,借以慰藉自己的心灵。他们所有这些信息行为都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改变了传统教育媒介的垄断性,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见解。这一方面使90后大学生成为网络传播主体,另一方面,网络的互动性和思想的多元化也对传统权威带来新的挑战。所以,网络使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媒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思想行为较独立
  笔者通过日常的交谈和观察发现,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独立意识强、自主性强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较强,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思路灵活,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学习上,自己认为乏味的课不愿意听,却花大量时间阅读有兴趣或自认为重要的书籍等;生活中,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且在面临问题选择时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
  
  (四)权益意识较明显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类普法宣传的加强和各类法律机构执法的严明,特别是和公民个体相关的消费法规宣传、315等活动的开展,90后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既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权益意识的教育引导。
  
  (五)成就动机较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动机,即一种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可分为外在与内在两种。受家长和老师对其教育重视及当今历史责任感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他们具有学习欲望以及行动力,会充满热忱和兴趣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而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较强的目标性和规划性。
  
  (六)实践能力较强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他们兴趣广泛,永不满足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乐于广开渠道,吸收更多的知识。从文娱体育到科技文化,从校外兼职到校内活动,处处都有他们活泼的身影。正因如此,他们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都普遍较强。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根据上述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分析可得知,90后大学生具有价值观多元化、信息行为显著化、思想行为较独立、实践能力较强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下面就从教育管理内容、方式、对象及制度等角度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探讨。
  
  (一)思想教育管理内容的针对性
  受外来文化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影响。90后大学生较之前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注重应用能力和技术,追求一技之长,强调个人奋斗以适应社会竞争。这就造成90后大学生重视专业学习,重实用知识,而忽视文化素质,忽视或反感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专业课的讲授上,更要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和品行教育,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作为其思想教育的基点,通过开展“文化之旅”、“寻根之旅”、“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以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使他们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思想教育管理渠道的网络化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成熟,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动机多样,但是他们的信息行为存在一定缺陷,如过分依赖网络及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可信度缺乏正确评价等。所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沟通渠道,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加强与90后大学生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同时,能对他们的信息行为给予更多的引导,以期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大潮的良莠,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三)思想教育管理重点的倾斜性
  根据前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分析可知,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构成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因此与过去将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管理的重心相比,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我们应将工作重心倾斜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通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拉近师生距离,以身作则,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的隐育性
  90后大学生强调个性,较不喜欢受他人约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因此传统的说教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让他们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理解和认同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且减少他们对思想教育的抵触。隐性教育法是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郑永廷,1999年),在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逆反情绪时,采用起来效果很好。在对90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改革开放成果等形式,让90后大学生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思想教育管理活动的项目化
  针对90后大学生成就动机较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应把日常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做好做活。如可通过构建项目化活动管理模式,为学生们提供更宽广、更自主的锻炼平台,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以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基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按照成长需要和自身特点,以班、团、系、院等为单位自主设计和申报具有创造性且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从而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
  
  (六)思想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既需要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又需要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才能结合90后大学生独立性强的特点顺利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巩固教育管理的成果。因此,必须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并组织大学生们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以在使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校规所提倡的,哪些行为是校规所禁止的,以此作为判别是非的依据。同时,还要辅以各种道德规范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们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并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
  [责任编辑:郭竟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