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建宏
[摘要]在电子教学中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想办法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刺激。给学生以新颖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平淡,学生才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通过抓好实验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学习素质
[作者简介]罗建宏,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助理实验师,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89-03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验教学不但是电类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在电类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的教学。然而,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中,由于学校的客观条件和教师的主观认识的局限,实验教学还是薄弱环节。又由于中专生的理论基础水平较为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和难记的公式,往往会缺乏学习的热情。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再者,中专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一般都是基本技能操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考虑从实验人手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强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颖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实验中,教材要求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就改变原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名为“闪光的电子胸花”的电路,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了两个发光二极管,学生通电后发现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有规律地闪烁,学生在欣赏之余,自然领悟出了此电路实现了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结论。另外,根据电子实验课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教师每节课还应该多准备几个电路。不断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题,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电子技术专业重在应用,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场地资金等限制,在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实验按理论课设置,多年内容改变不大,学生按指导的步骤做实验,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 实验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紧密。
3 实验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实验,而无设计性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综合运用能力。
4 每个学生实验时间、内容、进度、要求、考核统一。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实验能力的差异,没有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提高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和发现有特长的人才。
5 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协调,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手段运用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进行以下改革来提高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业余时间应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培训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同时要不断进行专业进修,丰富实际经验,以适应专业技能教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电化教学增加了学生当堂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阐述,教师仅凭语言描述来讲述电子、空穴对PN结的影响,对初学电子的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应用在实验中,如对三极管的测量的阐述。教师应尽可能多的通过图片、动画、实物等展示三极管的外观、型号,因为很多三极管我们都可以从外形上估测出a、b、c三极,学生在实验时只要验证其判断的正确性,进而大大提高测量的速度。电化教学增加了学生当堂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式”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中职学生不适宜,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与学习信心,使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应根据教学模块的需求灵活采用理实一体、技能集训、典型产品制作、体验实习、尝试实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再学习潜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有按学科型课程进行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及实验的理论教学法现状,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对准岗位技能来建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法。
三、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理论接受力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时,笔者采取了先发给每个学生各种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让学生带到家里去反复把玩,要学生打开家里的收音机、录音机等,查找各种元件,加深认识。鼓励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各种元器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带着很多的疑问来问老师。这时,便引导学生去看书并指导学生利用元器件作一些简单小实验。经过这样感性认识的前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兴趣也浓。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如果繁琐的理论讲多了,多数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电子的信心,对多数学生起了得不偿失的作用,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兴趣,教学难度将会增大。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小制作套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
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对于基础差的职业班学生是比较实际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可以回过头来教以往删去的原理和理论,或等到对某一电路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来学习原理,学生就会容易理解。这时老师也可以反过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对职业学校学生,应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教学方法。忽视动手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课程的教学,更应采取这种方法。应先让学生看内部结构,可以让学生修一修电源部分的故障或其它简单故障,以利于学生了解基本结构,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动手,教师在动手前可以以讲座形式介绍一下基本原理,在学生动手中随时辅导讲一些原理。在教学书本理论的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地使用实物进行演示。对难度大的可删的就删去,或从简介绍。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学生对整机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后,回过来讲系统理论和原理,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
四、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
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不同的课程在评价中考评的内容应有所不同,理论课程应从课前准备、学习态度、课堂笔记、作业练习、考试成绩、探究精神、同学评价、守时观念、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分别评定。而实训课程则应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社会行为、小组合作等几个方面分别评定。每一课程的评定应一个项目、一个任务的分别评定,每次评定成绩,学生均要签名,让学生在签名时明白自己在学习、实训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学期结束再进行均分总评。通过这种多元的考评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由于职校生基础较差。挫折感、自卑感较严重,学生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获得别人的肯定认可,作为老师应多提供一些发挥学生才能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
五、教师应加强专业进修。适应技能教学
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电子技术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等;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进修。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很多,但针对专业实验方面的相对较少。可以进行针对专业教师在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研讨会,提供专业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如果学校没有完整的实验器材,教师最好针对书本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电路,先让学生在小制作中动动手,有了兴趣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总之,电子技术实验课是巩固理论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要搞好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教法上狠下工夫,同时。保护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而诚恳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既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具体体现。也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更能激发他们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而学习的热情。
[责任编辑:钟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