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留学生管理的“特殊照顾”与“同一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铮
[摘要]我国留学生管理具有“特殊照顾”特点,美国留学生管理则强调“同一管理”。分析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成因及利弊,对我国留学生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特点;原因;利弊;建议
[作者简介]张铮,供职于广西教育学院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67-04
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自1950年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留学生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留学生管理水平,本文试将中美两国的留学生管理作一比较,以期对我国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一、中美两国留学生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我国对留学生管理强调“特殊照顾”
我国的留学生管理从政策制定到具体事务实施都具有“特殊照顾”倾向。具体表现为:接收来华留学生院校,由校级领导(正、副校长)亲自负责,设有专门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包括外国留学生宿舍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为外国留学生安排单独的宿舍和食堂,专门指派教师为外国留学生上课,还同时安排教师为学习有困难的外国留学生进行辅导和补课。由于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外国留学生的“优待”习惯,我国留学生管理总体具有“特殊照顾”的特点。
(二)美国留学生管理倾向“同一化”
美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由各高校自己决定,虽然各高校会有细微差别,但一般来说,都强调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教育的共同性而非特殊性。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的规定,除了在签证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外,其他完全作为普通本国学生对待,具体表现在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管理部门,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宿舍,更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食堂,外国留学生也没有专门的教师上课或补课。
二、两国留学生管理的成因与利弊
(一)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教育与该国的外交政策有关,我国与各国的关系是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对承认中国主权与建立外交关系的友好邦国进行留学生交流,对欠发达的亚、非、拉国家进行教育援助。条件十分优惠,不仅免收来华留学生的学费,还提供住宿,并在医疗上提供方便。为了让外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得舒适,还专门于1973年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给予资金投入,建设外国留学生专门宿舍和食堂,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为高等学校的外国留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提供一定投入。此后,国家教委办公厅还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专门下发《关于改善高层次外国留学生住房条件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外国留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来监督高校为留学生改善吃、住问题。我国一直重视、关心留学生的生活,然而对留学生却没有任何约束性的管理规定。这种情况持续近10年之久,直到1964年才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修订稿)》,开始对学生考勤、考绩提出要求。但规定如果学校要对外国留学生采取休学、退学处理必须报教育部同意,而留级等其他处理,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厅局决定,报教育部备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开除外国留学生须报教育部商外交部批准。”)这些规定使得本应是学校管理学生的校内事情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外交事件。这种状态也持续了20多年,直至1985年,《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才规定“对外国留学生的考核、升级与留(降)级、休学与退学的管理,原则上应当与中国学生相同。”1987年,国家教委、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外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外国留学生违反校纪事件,以学校为主按校纪处理;违反法律的事件,由当地公安、司法部门为主依法处理,有关院校予以协助。”真正从政策、法规上将外国留学生当作普通学生而非国际贯箕来对待。
而美国的教育政策从根本上就没有将外国留学生教育单列出来,他们称之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将本国学生送出国门的国际化教育与外国学生来美国学习的教育统统列为本国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旨在将本国学生培养成国际公民的同时。也要将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成美国的公民,或者培养成为未来领袖。
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国力增加,美国开始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扩大其国际影响,也开始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上政府议程。首先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使得美国政府从法律和经济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接着在1966年颁布《国际教育法》,为高校及有关机构发展国际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到2000年,则发布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备忘录》,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一方面使美国公民能为应付全球化的环境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继续吸引和教育来自国外的未来领袖”。
(二)两国留学生管理的利弊分析
由于我国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给予外国留学生极大的优惠,加上我国为留学生特设的留学生管理部门对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普遍感到社会、文化压力小,感到被接受,感觉很温暖。加上我国善待来宾的文化,外国留学生对在中国的生活基本上都非常满意。2006年,上海社科院研究人员从“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两个层面,对外籍人士的在沪生活感受进行考察。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在上海生活的总体满意率高达92%(其中很满意17%,比较满意75%)。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外国留学生对学校、对居住的城市满意能起到“口碑效应”,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我国文化的传播者,是我国与各国之间友谊的桥梁与纽带,他们能在我国愉快地学习与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古老文化和文明的精髓,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热爱中国,宣传中国。
总之,我国对留学生管理的“特殊化”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过很好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外国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对外国留学生的“专门”管理与照顾使得外国留学生成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逐渐出现的外国留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国家法律的现象,也对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外国留学生闹事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闹事事件的起因并不是政治原因,也很少是因为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所致,多为生活和校园管理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1988年南京河海大学的中外学生冲突事件、1990年上海同济大学一名外国留学生重伤留学生办公室主任事件等。
对外国留学生的“特殊对待”,特别是首先不把外国留学生当做普通学生而是“外宾”来对待,强调“外事无小事”原则,使得高校不得不单独成立外国留学生管理部门,专门组织人员来管理和处
理外国留学生事务,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国际交流/教育学院,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按单独一个系的配置来设置,有专门的招生、教学、财务、后勤、保卫等部门。事无巨细的管理不仅使得管理人员工作繁重,还使得职责交叉、混乱。
对外国留学生的特殊管理,特别是住宿与教学的管理将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开来,减少了学生感受、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学生语言、社会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所有高校里的外国留学生全都住在单独的宿舍楼中,即便有少数居住在校外,也是单独居住,没有像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可以与美国学生同住的情况。在《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园跨文化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对于在北京部分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外国留学生问卷调查显示,62.5%的外国留学生认为学校的上课、就寝制度,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机会。
相比之下,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就轻松很多,对外国留学生无区别对待,不需要学校专门设立部门来管理或处理外国留学生事务,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因为与普通美国学生一起上课参加讨论,做研究,外国留学生们与美国学生们的交流增加,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学术能力都得以锻炼、提高,为美国的科技、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据美国移民规划局2000年的数字显示,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获得H-1B签证(美国移民局签发给具有“专业技能”的外国人的一种短期非移民签证)的外国人达到25.764万人,其中从事电脑相关专业人数最多,占58.1%;其次为建筑师及工程师(12.3%)、管理专业人员(7.2%)、教育行业(4.9%)及医护健康业(3.9%)。在教育程度方面,拥有学士学位者占最多(56.9%),其次为硕士学位者(31.1%)、博士学位者(7.2%)。
然而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完全实行与本国学生等同的管理,忽视了由于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不同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外国学生并不了解也还没有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的阶段,由这种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不能简单地采取与本国学生完全“等同”的方式来解决的。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强调需要寻求帮助的人应该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因此所有这些心理咨询部门都等着学生自己去寻求帮助;而许多国家的文化却认为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精神有问题的人”,是“精神病人”,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200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项对外国留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表明:在一组41人的外国留学生中仅有2%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而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又有三分之一的人退出咨询。因此,这些心理咨询中心如同虚设,而由心理问题导致暴力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
三、对改进我国留学生管理的若干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留学生管理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确实存在“特殊照顾”倾向,而美国的留学生管理却忽视文化差异,完全对留学生与本国学生进行“同一化”管理;“特殊照顾”虽然使得留学生倍感“温暖”,但容易导致“贵族化”优越感,造成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冲突,增加学校工作负担和压力,形成管理混乱与资源浪费;而美国的“同一化”管理有助于培养外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独立自主能力,但同时却缺少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容易使得留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不良行为。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跨境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谋划中长期规划,拟在2020年将来华留学人数提高到50万,并期望通过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争取实现“2020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即在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如上所述,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既不能搞“特殊照顾”,也不能一味照搬美国式的“同一化”管理。应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留学生教育实际出发,以国际标准为外国留学生创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充满中国“人情味”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要做到对外国留学生“无区别”管理,减少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化”,首先要明确外国留学生是“学生”。他们来中国学习不论仅仅是学习语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都肯定会碰到也必须克服一些困难(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不能过度),因为学会解决这些困难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应取消“非语言生”的单独上课制度,尽量为他们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切磋提供机会。将“非语言生”作为普通学生下放到教学部门管理,不再由“国际交流学院”或留学生管理部门管理,因为“非语言生”的汉语水平应该达到能处理好一般性日常学习生活交际的能力,完全没有必要将他们单独管理。取消外国留学生宿舍楼、食堂的特殊待遇,允许他们与其他中国学生共同生活,以增加他们接触中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年轻人的机会。
另外,我们可以考虑适当保留留学生管理部门。目前在我国留学的学生55,7%是学习语言的,而这类学生大部分没有任何中文基础。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生活的不方便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我们的留学生管理部门懂外语的工作人员要很好地与留学生沟通,帮助留学生与其它部门协调。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教育、科技方面还远远不及美国,既不能像美国那样能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也不能通过移民政策吸引留学生,因此做好留学生服务工作是保证留学生在我国学习的重要保障。总而言之,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改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我国国情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
出发,继续保留和弘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主动给予外国留学生人文关怀,不断完善服务,从而实现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霁 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6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