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素质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离不开思维训练的。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的认识活动的过程。生活中人们把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语言记录下来,巩固起来,借以交流思想。因此,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其语言能力才会强。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自学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的语文教育,在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遏制,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批判、否定的精神,不敢大胆质疑、论辩,不敢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滞,学生只满足于了解答案,而不愿参与思维活动。三是貌似客观科学的考试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站在世纪之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工具性学科,它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责无旁贷的世纪重任。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也显得极为重要。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维素质的培养。
  那么,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呢?
  一、冲破传统道德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思维活动的过程,重视推论训练,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索;不再是机械地服从,不再是仅满足于接受知识结论。
  其次,教师应改变阻滞学生思维发展的观念,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积极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教与学要互相谐调。只有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双边活动才能进入高潮。学生的学进入高潮,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已进入亢奋激荡的境界,他们会为阐明自己的看法,竭力找理由,查实据,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教师的教达到高潮,会使自己精神高度昂扬,饱满的激情会极大地感染学生去思维,使教学的节奏似行云流水,格外和谐,使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沿着同一方面,奔向共同目标。这样的课堂时刻透出一股活力,教与学相互促进,产生共鸣,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调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
  (1)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观察和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2)注意引导学生对某人、某物、某事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知其表,还要知其里。帮助学生学会判断、比较、分析,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3)注意引导学生,有规律地思考问题。即思维的逻辑性。在教学中除了释词的概念、用词的准确、句子的顺序要注意逻辑性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出发,有重点地分析教材谋篇布局、情节结构、组材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记叙文则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组材方法及线索、思路;说明文则分析作者观察点的变化顺序等等。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进行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科学训练,是一定能获得成功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