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入情入境 学好诗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诗歌――它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特性,而深得儿童的喜欢,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现代的儿童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
  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语言含蓄、凝练,节奏感强。成为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通过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诗歌又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学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特别倡导情景教学。教师要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下面我结合《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我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我搜集了许多关于美丽图片,以其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理解、欣赏诗歌。
  一、吟诵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当学生读完了,我问:“同学们自己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从字里行间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丽。这是文章理解的奠基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二、感悟
  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诗歌的画面。将古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艺术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范读,并且用心想象老师读到得每一处。然后回答问题“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仿佛听到了小鸟唧唧喳喳的唱着歌,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儿,感觉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我知道接下来,我该带着学生神游在这美丽、令人向往的景色之中了。
  三、创设情景,感受诗美
  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1、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开始欣赏诗歌时,我就注意把学生“拉进来”,在教学中我多次使用“我们”。 听到了小鸟唧唧喳喳的唱着歌我们什么感受,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儿,我们要怎样去描写等等。把学生带进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诗歌。而不是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更加拉进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准确恰当的理解诗歌。
   2、感性认识,合理联想。只有想象力才能给诗歌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张力。引导学生根据可闻所构成的感官画面进行合理的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深刻地理解诗句。比如在第一小节中,“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出示图片丰富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我用语言创设情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词汇、理解了诗句,而且再现了美、感受到了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我说:“听到了小鸟唧唧喳喳的唱着歌,我们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真想快一点看到这景象”。
  3、欣赏美,创造美,感性到理想的升华。欣赏是古诗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在我的不断的图片展示于意境的创设中,学生和我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最后我发自肺腑的说:“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简直陶醉了,我真想说,大自然,你可真神奇啊!”还没等我的问题提出,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心情。又一个同学很入情地说:“大自然多美丽啊,我们可千万不要破坏他!”我听了很惊讶,学生能想到这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在此,也是我们诗歌的理性升华,自然恰当的完成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目的。
  4、回忆品味,重塑诗歌。诗歌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抒发。读者之领会其意,而难懂其神。欣赏完了《江畔独步寻花》优美的语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练习,的景色。从而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到的、欣赏到的重塑诗歌,创造艺术美。 学习诗歌,教师的情感激发是尤为重要的。想打动学生那么自己首先要打动自己,想感动别人那自己先感动。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教课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充分的、深入地理解课文,用自己丰富而真实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如此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