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大难题制约“以房养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少敏

  反方:
  “以房养老”这个话题现在被媒体炒得太热了,喧闹过后我们更应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经过调查分析和对国外情况的研究,我认为,“以房养老”目前还不能成为我国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未来也只能是少部分人老年收入来源的补充。
  
  近20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要落实这些措施,还面临新老制度过渡、资金短缺、资本市场不成熟等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以房养老”提案的提出,很自然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期望“以房养老”能够成为一种新型养老保障模式,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开辟一条新径。那么,以房养老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吗?它在养老保障中能起到多大作用?
  当前,在我国实施“以房养老”会遭遇如下难题:
  首先,合理稳定的市场环境不具备。“以房养老”实施前提是使用者必须拥有自己名下完全产权的住房,且市场稳定,一般能保值增值。然而,目前由房屋价格持续非理性攀升,普通人要想拥有一套赖以生存的住房,不仅要倾其所有,还要透支未来。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以房养老”,会将“住房”与“养老”这两大生存命题推向对立的尴尬局面:若房价下跌,未来房产抵押评估贬值,人们所领到的钱不足弥补当年的买房贷款;若房价持续上涨,则当前支付的住房成本更加昂贵,中低收入者将难以承受,从而影响覆盖范围和效果。
  第二,适用范围不具有普遍性。如上所述,房市合理稳定,人们就一定会选择“以房养老”吗?由于住房反向抵押要支付起始业务费、利息和服务费等费用,加上出现重大疾病急需资金时还需先偿付所有费用,才能领到房屋剩余价值款,许多人在综合考虑健康状况、遗产税等因素后,并不选择住房反向抵押的养老方式。
  拥有房产的人是“以房养老”的最适宜人群,而拥有房产的人绝大多数都同时拥有公共养老金、企业或个人养老金、个人资产等收入,可以预见,“以房养老”不会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第三,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有限。住房反向抵押的放贷对象一般为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男性60岁退休,平均余命19年,女性55岁退休,平均余命25年,男女平均为22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对房价走势、利息变动、抵押人健康状况等做出合理预测并非易事,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也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最后,传统伦理和税收政策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隐含着克己为人的思想,父母一切为了孩子,子女全力孝敬父母。的确,养老需要钱,但也需要亲情、责任和归宿感。如果没有反向抵押款的税收减免优惠,短期内又不可能开征遗产税,可以想象,老人们很难选择住房反向抵押的方式养老。自己替银行打一辈子工不说,还有可能失去两代人互尽责任带来的温情。
  由此可见,“以房养老”不会成为多数人的养老方式,只能是中高收入人群的一种补充性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4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