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及其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玉婷
摘要:本文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而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如何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gle embarking,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 new opportunity which and the new challenge th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brings for China, then constructs, the teachers troop construction, the management troop constructio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curriculum,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 challenge, to hold the new opportunity to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关键词:全球经济危机中国高校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新挑战
key words: Global economic crisisChines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yChallenges newly
作者简介:蒋玉婷(1982-),女,汉族,上海人,硕士,上海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处科员
中国高校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难以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交流是一个的瓶颈问题。从2008年开始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和巨大潜力,也给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机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不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采取积极主动地态度,纷纷来中国设立办事处、联络点,在中国高校中寻求合作伙伴,探讨国际合作与交流。这对中国高校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遇总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我们准备好了吗?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是一流的,这决定了他们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是一流的。因此,如何能牢牢地把握住这次机遇,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将高校国际化推向崭新的春天,是中国高校目前面临的新挑战。笔者结合对本职工作的思考,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高校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新挑战一:课程建设不能满足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通过学生互换、海外学习等国际合作项目,把学生送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开阔其国际视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一直是世界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人才培养最终要落实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因此,在开展学生互换等合作项目之前,双方对对方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生源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其中决定性指标之一就是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然而,在这方面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下面主要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思考:
1、 课程建设的国际化
“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不仅指课程体系具有国际性倾向或包含若干门具有国际性特征的课程,而且也包括有些课程使用国际学术界比较通用的语言 教学,尤其是采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1]但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1)课程设置上有一些英语授课课程,但数量远不能满足国外交换学生选课的需要;2)英语授课课程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很零散,不成体系,没有达到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3)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与国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合不是很紧密,缺乏创新性和前沿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课程建设上进行改革:一是由点到面推进英语授课课程体系建设。从国际化较强的学科、专业入手,开设全英语授课课程,再逐步推广到各个专业、学科,最终形成较完善的英语授课课程体系;二是选用国际上先进的国外原版教材,武装课堂教学,既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又能使国外学生有课可选,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三是吸引外国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以吸取前沿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学术成果,力争学科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四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建设的民族化
“要参加国际交流,学校本身要有交流的资本。交流是双向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会满足于单项输出,形成办学特色是我们立足和发展的关键。”[2] 民族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但财经、金融类的基础课程已不能满足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国的GDP仍保持增长,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外大学希望学生来中国能学到有关中国经济的课程,增进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了解。因此我们亟待利用特色资源,“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3]开发出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二、 新挑战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有待加强
上海财经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每年由校长带队到美国物色名牌大学优秀人才来校任教。目前学校约有80名教师在世界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洪堡等,约占师资总数12%。学校还聘请来自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30余名学者为特聘教师。此外,还设立各种项目,如双语教师培训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把教师送到国外访问学习。尽管如此,我们仍面临挑战:
1、 课程建设国际化要求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就要求教师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国外生活经历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实现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中介。”[1]如果任课教师没有国际化的知识水平、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交流能力,即使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原版材料,也无法讲授国际水准的课程。
2、 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呼唤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在学术知识、科研课题、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就要求我们的师资队伍必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成果。这样才能与外国专家和同行交流,才能向世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成果,才能共同完成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因此,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化意识、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做到:1、邀请更多的外国专家前来交流访问,以不断激励、督促教师自觉培养国际化意识。2、创造更多条件,让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访问学习;3、继续完善人事制度,吸引更多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4、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外语培训。
三、 新挑战三:管理队伍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够
“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国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得到加强。但相比之下,管理队伍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4]管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国际化的一个瓶颈,从而建设一支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高校管理队伍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是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客观要求。
1、 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迎头赶上,首先必须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理念为指导,加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建设的步伐,进而适应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国际化得发展趋势。“所谓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主要指管理者在整个管理专业生涯中,以高校管理为基础,通过终生的管理专业训练,习得教育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管理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校管理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5]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学历,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培训;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培训,包括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教育管理与经营能力、科研能力、创造能力;3)专业服务意识培训。
2、 管理队伍的国际化
除了专业化之外,还需提高管理人员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意识缺乏、外语语言能力不足。高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管理人员充分流动起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行政管理经验,共同探索更先进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意识和外语沟通能力,为国际合作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唯有如此,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才能整整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满足高水平国际合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中国农业教育》2009年3月
[2] 王忠安,王述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高校学科组织国际化《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第3期
[3] 辰星,颜建勇,学科发展动力与浙江财经学院学科建设《财经论丛》增刊(总第104期)2003年9月
[4] 李旭东,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及对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9卷第3期
[5] 李卫红,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之我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