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笔记本”改写重庆产业版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 婷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跟进,而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本质变化。从长远看,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
  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全球IT巨星汇聚重庆,一改重庆产业格局,IT产业异军突起;北部新区扇动翅膀,超越“沉重”的制造业,成为“变轻变软”的重庆龙头;七位创业人士从生物制药起步,做得风声水起。三个案例彰显的经济思想是:落户一家产业巨头,围绕产业链招商,将振兴一个产业;服务外包是治疗产业偏“重”偏“硬”的良药,也是提升制造业档次的重要抓手;投资新兴产业,风险巨大,但一旦成功,必将带来巨额回报。
  
  看上去像是奇迹。
  距离海岸线2000多公里的内陆城市重庆,一夜之间成了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全球IT巨星的钟情之地,凭借无中生有的笔记本电脑基地,一个庞大的IT制造业集群,已隆起在中国西部。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一个寻求开放的内陆城市,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道路?
  “重庆不应成为美国的底特律,而要成为中国的芝加哥。”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沐华平这样描述重庆之路。他解释说,底特律虽然汽车产量全球第一,但产业单一让它显露着衰退的迹象;而芝加哥却底气十足,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多样性产业结构,二是信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重庆要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产业结构必然是多样性的。目前,过分集中的汽摩产业比值高达百分之三四十。彻底告别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固有模式,让信息制造业携手汽摩、金融等产业百花齐放,成为重庆的新选择。
  航向虽定,但前行之路并不平坦。
  “我刚到重庆时,认为重庆是没有IT产业的地方。”市长黄奇帆回忆起十年前履新时的情形。那时,重庆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仅为2%。
  但要发展信息产业,重庆在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占先机。同在长江边,重庆提出把信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比上海晚了近十年;而同处西部内陆,重庆做通信设备比不上西安,集成电路不敌成都。
  超常规发展信息产业,重庆必须另辟蹊径。
  经过一番求索,希望之光在2008年被点燃。
  和惠普高层碰撞后,重庆惊奇地发现,在金融危机里,全球电子产品呈30%―40%的负增长,唯独笔记本电脑市场不降反升。2008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为1.6亿台,到2013年将达3.2亿台。
  于是,先知先觉的重庆把“宝”押在笔记本电脑上。
  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全球7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中国,但都集结在台湾以及大陆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内陆数量为零。在苏州、无锡等电子信息产业扎堆的地方,主机厂商可以在几小时车程内拿到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全部配件。但在重庆,还没有一家配套企业。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黄奇帆认为,引进笔记本电脑项目,既不是简单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不是中国沿海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产业转移,而是IT巨头们对未来潜力市场的重新布局,重庆必须用重组的思维和手法,来改写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格局。
  实现信息产业几何倍数的增长,必须上系统项目完善产业链。“一台笔记本电脑整机由几百个零部件组成,一个整机制造基地将带动一大批零部件配套商跟进,这些配套体系将达到整机产值的70%。”对于笔记本电脑整机项目对产业链的带动,沐华平充满期待。
  目光再次聚焦在惠普身上。
  惠普与重庆渊源颇深。2005年以来,惠普已在重庆投建了全球软件采购基地、软件测试中心、亚太地区呼叫中心和一个年产400万台台式电脑基地,相当于摆了个产业集群。惠普又是全球笔记本电脑老大,至少囊括了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只要把在笔记本电脑产业链上有控制能力的惠普争取过来,还怕其他的不来?
  但要说服这个老朋友,也非易事。
  横在前方的,首先是重庆与海岸线之间漫长的2000多公里的距离。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重庆决定打造连接“一江(长江)三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全球性商业中转枢纽。
  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战役。为与世界主要航空枢纽机场跑道规格接轨,重庆将一条跑道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了400米。“因为一次重大项目的引进推动基础设施设计的改变,这在重庆还是第一次。”沐华平说。
  此时,惠普也在全球选点,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以及中国一些城市,都进入候选名单。
  机会稍纵即逝。
  黄奇帆带团直飞惠普在硅谷的总部,双方的手再度握在一起。
  
  “一”的裂变
  
  2009年8月4日,暴雨。
  重庆人应该记住这个暴雨倾城的午后,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在重庆尘埃落定。基地产能总量高达8000万台,与目前中国现有的9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产能几乎相当。
  “一”的裂变,悄然开始。
  当天,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托尼特意系上一条绣着“丰收”汉字的红色领带,他还请来了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老大――富士康总裁郭台铭。
  根据惠普的生产计划,到2012年,重庆基地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将超过2000万台。富士康获得了这笔订单,在重庆投资30亿美元设立笔记本电脑工厂。
  更大的惊喜在四个月后到来。
  2009年12月26日,台湾笔记本电脑代工厂英业达应约而来,一座年产约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工厂落户重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2009年2月,黄奇帆带队到台湾,向英业达抛出“绣球”。2009年11月的一天深夜,重庆方面给惠普高层发去一封电子邮件,希望其对英业达入渝推上一把。托尼收到邮件后,立即飞到台湾拜访英业达高层。从摇摆不定到最终拍板,英业达煎熬了十个月。
  另一方面,富士康在重庆的大动作,让广达有如芒刺在背。它立刻组织一个五人小组考察团到重庆明察暗访。
  作为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的第一品牌,广达名气响亮。如能借助广达的影响力,重庆IT业将被推入快车道。
  好事总是多磨。
  广达考察团初评结果,足以让重庆人汗颜:如果100分为满分,那么重庆只得到25分!
  “一旦广达绝尘而去,重庆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的梦想就会破灭。”沐华平和他的同事只能背水一战,他甚至立下军令状,“广达项目失败,我就引咎辞职!”
  重庆的诚意和远见很快将广达拉回到谈判桌前――广达决定给重庆一天的时间。
  广达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重庆如何应对?为拿下这场谈判,重庆团队做足了功课。一方面“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成本模型,另一方面却坚持“本位操作”,做政府该做的。
  谈判结束后,重庆方面将广达一行人直接送到火车站台上,目送他们踏上前往下一座城市考察的旅程。
  “一个专业、大气的政府”――广达谈判团最终给重庆亮出了85分!
  2009年最后一天,重庆收到广达方面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广达正式表态,将落子重庆。
  一朵朵“金花”,次第绽放。
  
  没有句号的产业扩张
  
  一路疾行,重庆在短短几个月里站在世界IT产业的前沿。
  到2012年,惠普的2000亿元电脑工业产值,加上其他电子工业,总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相当于目前2/3个重庆工业。届时,信息产业将取代汽摩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另一个意义是,2007年和2008年,重庆市年进出口额仅为100亿美元,在惠普与富士康、英业达等项目启动后,每年的进出口总额将增至800亿美元,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三番”。
  更令人兴奋的是,惠普认为重庆项目效果很好,准备继续追加订单。从这个角度看,重庆笔记本电脑产能的扩张,就只有顿号,没有句号。
  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正争夺西部交通枢纽的重庆也有着现实意义。仅以惠普的外销笔记本电脑基地为例,基地投产后,其运输规模将相当于目前上海的航运量。这必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开辟重庆航线。
  重庆的雄心还不止于此。
  “以前沿海地区揽有全球IT巨头们大量笔记本电脑的代工产量,但随之形成的2000亿美元金融结算业务却被放到了新加坡等地。”黄奇帆说,中国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每年流失到国外的财富要比加工贸易代工收入多得多。经过努力,重庆已把惠普全球亚太地区结算中心从新加坡“移栽”过来,由此将每年给重庆带来至少700亿美元资金流量、两亿美元税收、四亿美元银行收益。
  将金融与制造业同时进驻一个城市,这在惠普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重庆离金融中心梦想更加接近。
  这注定是一个标本。
  2010年1月27日,第一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呱呱”坠地。笔记本电脑项目在重庆荡开的一池春水,不仅引领重庆向一个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之城突变,更为重庆构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捷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