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走千听万”:基层群众工作的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晓波
[摘要]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新方法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在迎博办博期间启动的“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主题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并从中得出启示。
[关键词]基层党建;群众工作;“走千听万”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摇1009-928X(2011)07-0051-0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动员群众、引领社会的能力,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新方法,开展以“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为载体的“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以下简称“走千听万”)主题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取得了“为促进世博凝聚人心,为区域发展创造条件,为增进社会和谐提供保障“的良好效果。
一、以全方位、多层次结对联系的形式,深入基层收集民意,确保群众联系面的全覆盖
浦东新区在迎博办博期间,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探索基层群众工作新方法,以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启动“走千听万”主题活动,通过不同层面的结对联系形式,深入居(村)党组织,倾听群众心声,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区级机关与街道(镇)整体结对联系。区级机关各部门围绕“五个共同”内容,即共同推进科学发展、共同提升管理水平、共同培育人才队伍、共同举办惠民实事、共同开展党建活动,与全区38个社区(街道)、镇建立结对联系,在开展共建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
2.机关干部与居(村)党组织结对联系。全区905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分别与新区1123个居(村)党组织结对。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在结对联系中要求做到“三个一”:走访一个居(村),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与1名机关工作人员组合,对所联系的居(村)走访一次,沟通情况、增进交流,了解需求、解决困难;召开一次座谈会,召集由10名左右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搜集一份社情民意,走访若干生活困难、情况特殊的家庭,收集具体情况。
3.区级机关党支部与居(村)委党支部(党总支)结对联系。区级机关674个内设处室党支部以党建联建共建为重点,与居(村)委党支部结对,通过双向互动,了解情况、推进工作。新区各机关部门每季度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集中走访;平时,各部门也常去结对的居村党组织“走动”,居村党组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或实际困难,或是有意见和建议亟需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也能主动要求与结对党组织交流。
此外,浦东还将“走千听万”活动与全市统一部署的“两代表”联系基层活动相结合,为“两代表”更好地履职提供了平台和载体。走访的机关干部作为“两代表”的联络员,与685名市、区两级代表,540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共同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听取意见,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动力。市、区两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在活动中更主动、更自觉地联系选区、联系群众,增强了群众对代表的认同。
二、聚焦民生问题,回应群众诉求,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性
新时期要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服务凝聚群众,这既是浦东开展“走千听万”活动的目的所在,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原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后,大浦东的区情、民情发生很大变化,居住、收入、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一批城乡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亟待解决。“走千听万”活动以集中走访与日常联系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倾听和解决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集,及时转化为改善民生、优化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惠民举措、重要措施,真正使党员群众联系更密切、互动更有效。
1.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直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深入走访联系是“走千听万”活动的基础性环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居村、小区和居民家中,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实地了解群众困难,同时把这些问题快速直接地反馈到有关部门,进一步拓宽了发现问题的渠道,也提高了回应群众呼声和诉求的反应速度。如,浦东新区经信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节能灯发放问题的反响比较强烈,及时优化方案,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统筹设计主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听取群众意见。在坚持基本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走千听万”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各有侧重。如,在迎博期间的集中走访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民生;因世博建设工程而受到影响的市民生活恢复得如何;基层百姓对世博会配套工作有怎样的期待等等,成为“走千听万”活动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又如,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依托“走千听万”,听取群众对做好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先后征集意见建议182条,进一步强化了新区“十二五”期间民生项目的民主决策和民意基础。
3.区分个性和共性问题,结合日常工作进行分类解决。在“走千听万”工作中收集到的大量问题,既有许多个性问题,也有不少涉及全区组织建设、民生、维稳等共性问题。为此,浦东新区采取“集中研究、政策破题、批量解决”的办法,在解决问题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把握问题的规律性,在解决个性问题的同时,注重发现面上共性问题,通过政策效应放大,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切实提升工作水平。如,在走访居(村)的过程中,区委组织部发现居(村)基层干部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问题后,主动协调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合力开展调查摸底,积极推广成功经验,通过深化“有志青年回家乡”活动、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组织村居党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示范班、推广薪酬体系和职业阶梯工作体系等有力举措,努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效率;区教育局针对农民工子女入园难问题,制定了《专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幼儿园的设园标准》和《学龄前农民工同住子女看护点设置标准》,为新区4.6万多名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园就读疏通了渠道。
三、规范工作要求和操作流程,搭建网络处置平台,建立群众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走千听万”活动不流于形式,在基层走访的实践中,浦东新区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1.规范工作要求和操作流程。为确保“走千听万”工作的有效运作,新区出台了“1+5”文件,“1”个文件就是《深化“走千听万”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活动的形式、工作制度给出详细指导,另外“5”个文件则对该项工作的结对联系安排、各方工作职责、流转操作办法、问题处置办法以及满意度评议办法进行了规范。“1+5”文件,作为指导全区“走千听万”工作的基本依据,实现了各个工作环节的制度安排,强化了活动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走千听万”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联系走访阶段、问题处置阶段和结果反馈阶段,每个阶段下又有具体的实施步骤。通过制度设计,“走千听万”活动不仅能汲取正常运行的内在动力,还能激发规范运行、长效作用的生机活力。
2.明确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为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督促和协调机关各部门共同完成问题处置工作,新区建设了“三级网络”工作平台。“三级网络”中的第一级是全区统一网上处置工作平台,平台收录了“走千听万”活动中的所有反映问题,包含问题内容、走访单位、处置部门等要素,并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任务分派、问题督办、反馈统计等工作。第二级是各委办局和街镇,这一级通过平台进行问题处置和答复等。居(村)则为“第三级网络”,可登录意见查询平台,随时了解所反映问题的办理状态与结果,并做出评价。同时,各部门、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通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和熟悉具体流程和要求,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转。
3.建立工作创新推动机制。区级层面制定的“1+5”文件,对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全区定期的集中统一动作。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创新自选动作,以促进“走千听万”工作的开放和创新,保持工作活力。如,区委办公室探索了“借助社会组织对问题细化梳理”的方法和路径,积极尝试与社工协会进行项目合作,对“走千听万”的存量问题进行归并整理,提炼关键问题、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化的平台,发挥专业工作者的作用,有效解决各类民生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群众的功能。又如,区环保局推行的运作项目化、处置联动化、推进日常化、评估公众化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完善协同处理和监督机制。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群众工作的联系渠道,有效利用这一渠道,可以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多地倾听到群众呼声和意见、了解到群众愿望和要求,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走千听万”网上处置工作平台,缩短了工作路径,有利于各部门联动,协同解决问题。机关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听取的所有意见和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录入政府网上处置系统、审查、分派等步骤,一环扣一环推进。无论是立即能解决的,还是需要协调解决或近阶段无法解决的,都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反馈。由纪委、组织部、区委办等组成的推进工作小组,时时关注问题的推进情况,以群众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加入到了活动中,成为强有力的监督力量。
四、浦东“走千听万”活动的探索实践的启示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走千听万”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有效增强了各级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而且进一步完善了群众工作的网络和机制,在全区形成了全覆盖的群众工作网络,建立了更直接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的通道,形成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浦东“走千听万”活动的探索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第一,创新基层群众工作方法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源泉。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始终是新时期各级党组织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格局的深刻变动,民生诉求日益高涨,群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坚持,对群众工作传统最好的发扬,也是新形势下会做并且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由之路。传统有效的群众工作渠道,要继续保持畅通;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研究新情况,开辟新途径,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尤其是利用新兴的科技、新的交流传播方式,来畅通民意的渠道,回应公众的诉求,解决新问题。浦东“走千听万”工作针对区域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生问题,积极寻求在服务群众中管理社会的途径,利用党的执政资源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了他们对党的感情,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党的执政为民的本质,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仅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而且要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浦东“走千听万”活动通过党员群众的双向互动,将宏观教育指导与解决微观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了沟通和理解,产生了双赢局面。机关党员干部能够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增强主动服务、主动下访、主动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广大群众的诉求能够及时表达、意愿及时上达,在沟通中理解党的工作,有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协调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既是浦东开发的出发点,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落脚点。浦东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广大群众共享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增强广大群众对浦东开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浦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群众工作中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就要真正懂得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真正了解群众。“群众”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实实在在的一群人。要了解群众,就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感情。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走千听万”活动作为深入推进机关建设、作风建设的最重要的抓手,促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走进千村万户,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同。实践证明,浦东“走千听万”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世博党建工作成果、夯实基层基础,有利于化解信访矛盾、解决实际困难,也有利于党员干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水平。“走千听万”已经成为浦东党员干部倾听民意、消除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隔阂的“品牌活动”。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周奕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9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