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迪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最前沿、最活跃、最具凝聚力的群体,是大众传媒的主要消费者,他们习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认知和了解外部的世界,满足自身社会化的需要。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在逐步渗透并作用于大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由于处在大学期间的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其价值观还没有定型,正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因此特别需要大众传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重要作用,去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伊取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而探讨如何利用大众传媒这个教育途径,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众传媒;价值取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8-0060-03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国内大众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传输功能从单一到多样,传播主体从自身到受众,传播技术从模拟到数字的深刻变革;同时,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孕育而生,更方便了人们参与媒体,了解世界。大众传媒以其丰富的信息传递、方便的参与互动、开阔的传播空间等优点,吸引高校中最前沿、最活跃、最具凝聚力的大学生,使得当前大学生群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消费者。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大众传媒比较依赖,平均每天看电视120分钟,听广播60分钟,看杂志、报纸60分钟,上网180分钟。他们一方面通过大众传媒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参与活动,发表见解;另一方面,又深受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舆论观点的影响。可以说,在主流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相融合的今天,大众传媒正逐步渗透并作用于大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稳定趋向,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受社会价值和社会目的的影响和制约。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传播内容中的某个思想、某种观念以及意识形态都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即通过鲜明的、带有倾向性的舆论来影响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由于大众传媒本身生存发展存在于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之中,因此它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领域来看既有横向的广度,又有纵向的延伸,从效果来看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一、我国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影响
  
  1 大众传媒宣传弘扬主旋律强化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
  在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架设在人民和政府间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宣扬主流文化的重任,发挥着舆论导向的作用。大众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歌颂弘扬主旋律。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抱有正确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认同。由于大众传媒受众多、传播快,而且自然、亲切、轻松,没有强制性,加之形式多样、方便灵活,因而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大众传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效果明显。同时,大众传媒所发布和传递的内容大都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的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这样使得大学生们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2 大众传媒的正面报道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我国的大众传媒从开办至今一直承担着对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传播的重大责任。一方面,传媒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有利于大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摒弃错误的道德观念。同时,大众传媒也不同程度的宣传弘扬包括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对优秀人物、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如:媒体深切“关注”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就成为大学生的楷模和偶像。许多大学生都在郭明义事迹的感召下,自发地成立了爱心服务队,开展义务献血、捐资助学等活动。大众传媒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宣传、鼓励、教育、引导等功能,其肯定的某些社会行为及存在的意义,可以促使大学生进行仿效,并进一步植入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之中。
  
  3 大众传媒传播的丰富内容提供给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它像一张巨大无形的网,不仅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方方面面的资源,更将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等信息进行整合和渗透,使得思想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向多元和多样发展的态势。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在其诱导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一方面,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吸收新鲜的东西,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现了年轻人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注重时尚又灵活、现实,追求平等自由,注重表达和发表独到见解,思想活动相对独立和多变。
  
  二、我国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
  
  1 大众传媒的谣言或虚假新闻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谣言或虚假新闻本质上是不真实的,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是利益驱使的产物。目前,在我国大众传媒中,制造谣言和假新闻最多的就是互联网。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布、修改和删除信息,且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与此同时,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铤而走险对新闻进行造假。
  谣言或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特别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扰人心智,不仅浪费了大学生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欺骗和伤害了他们感情,更有甚者深受其害误人歧途,分不清是非,辨不清伦理,造成了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另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媒体形象,更降低了大学生对媒体的信任度,有碍整个社会常态发展。谣言或假新闻有时会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价值判断造成误导,从而引发大学生思想混乱,造成群体事件,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2 大众传媒低俗化内容可能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近几年来,部分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有的媒体为了争夺受众者的“眼球”,热衷于抢新闻、挖新闻、大揭社会阴暗面;有的媒体则津津乐道于“两性”关系、追星捧星等;还有的媒体节目以语言低俗为特色,下流荒诞,不堪入目(耳)。这些大众传媒塑造的低俗内容严重扭曲了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在思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价值主义取向,崇尚自我,唯我独尊;在行为方面表现的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在生活方面具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颓废主义的物质价值取向。同时,一些节目常以大学生为话题,想尽办法揭秘大学生活隐私,将婚前同居、代孕学生、美女就业等问题完全曝光,从而引发大学生的错误联想,误导他们的价值追求。
  
  3 大众传媒传播的暴力凶杀内容使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观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体现他对生命生物性的认识、生命价值的认知,并对他的个人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从形成到发展,深受大众传媒传播内容的影响。
  目前,我国传媒机构所播放的新闻类和广告类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暴力、凶杀、自杀、恐怖、诽谤等内容,一些收视颇高的涉案题材电视剧、电影也常常上演报复、陷害、杀戮等手段来争夺受众。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暴力、恐怖小说、自杀等网络信息也无形间给大学生带来盲目的随从模仿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念的漠视。具体表现:一方面暴力、凶杀等镜头血腥、刺激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具有强烈的模仿性,促使大学生产生打架、暴力、杀人等冲动。如:2006年来自山西太原的19岁大学生张某就模仿了美国恐怖片《惊声尖叫》中的片段,将一名少女无辜杀害;另一方面,受到传媒中渲染或夸大的自杀报道的影响,原本就情绪不稳定、抗挫折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社会学理论认为,自杀高危人群在看到报道后,会对背景或问题与自己相近的自杀者产生身份认同,并用模仿对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报道的越多。被模仿的机会越大。有研究表明,若自杀者为知名人士,对受众的影响比普通自杀者高出十倍。
  
  三、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
  
  大众传媒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于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我们要推崇并使之常态化;对于消极影响我们要坚决抵制,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对策。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自律与社会监督并重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对培养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传播自律与社会监督并重,建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不断净化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平台,提高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二是传媒从业者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对社会上的流行现象要持审慎负责的态度,要恪守新闻规律。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实际工作;三是重视社会监督。通过对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进行监督,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规定的轨道运作。对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有很大作用,同时,公信力的提升也使大众媒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活动更有说服力,更加深入人心。
  
  2 提升节目品位,打造适合大学生的媒体节目
  我们知道,任何价值观的传播,只有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和内化,并转化为具体情景下个体自我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真正具有传播的效应。也就是说,只有大众传媒真正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实际,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传媒的价值引导作用才可能被实现。目前国内大多数传媒机构整体报道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健康有益,体现了节目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但整体来看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内容或真正适合大学生观看或参与的节目。只有符合和尊重大学生主流的价值所需,才能真正被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才能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是,严格把关播出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传媒环境。自办节目应该讲究品位和高雅,追求社会效益,避免出现低级、庸俗的内容,这样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大学生出现的错误观念。同时,控制网络“自由”发布,坚决抵制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二是,开辟大学生频道,打造专属栏目。围绕大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注校园内的热点问题,开辟专栏或栏目。例如:目前,收视一直飘红的职场秀类节目《职来职往》就是围绕就业难这个大背景,而面向社会上的所有求职者(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居多)开办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应聘,发现自身价值或存在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的融人社会参与竞争。
  
  3 广泛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透过媒体,引发出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是与他们缺乏必要的媒介素质修养分不开的。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传播媒介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评判和利用的整体素养和实际能力,是大众对传播媒介所从事的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诉求和基本看法。…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媒体语言和媒体技术,能够鉴别媒体内容,反思媒体信息及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兴起并壮大于美英等西方国家,在我国还处于启动和发展阶段。高校或传媒要针对不同对象,分门别类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
  [2]莫文斌,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与关怀[J]求索,2008,(5)
  [3]朱自立、许燕、单雯等,媒体自杀报道对象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6卷(3)
  [4]张北坪,论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J],探索,2009,(2)
  [5]王希华、林爱兵,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J]中国出版,2004,(1)
  [6]周素勤、曹花大众传媒低俗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责任编辑 杜福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3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