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及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志刚 明 鸣

  [摘要]慈善事业建立在贫富差别的社会基础之上,以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和捐赠为发展源泉。它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的功效。大连的慈善事业在有利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慈善意识存在偏差、慈善组织建设落后、营销能力薄弱等发展瓶颈。参考已有的慈善事业研究成果,结合大连实际情况,探索大连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应该从观念的转变、政府导向、组织完善、体制创新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大连;慈善事业;慈善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5-0059-04
  
  一、大连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成果与意义
  
  慈善事业作为物质文明生产的调和剂,不仅在改善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调节社会矛盾、重组社会资源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缩小社会分配过程中所产生的差距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倡导下,慈善事业在扶贫帮残、安老助孤、赈灾济困、支教助学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熏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熏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积极推动的制度安排。
  
  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大连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慈善事业所具有的均衡财富流行、弱化收入差距过大的功能,并在实现大连和谐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连慈善总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利用善款在全市贫困家庭中开展了许多大规模慈善救助活动。在每年11月份“大连慈爱月”活动期间,都举行“慈善一日捐”等多种形式的义演、义卖、义拍等公益慈善主题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慈善、共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大连市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围绕济困、助学、助医、安老、助残、抚幼、农民工援助等七大系列救助工程,开展了28个救助项目和一大批临时援助项目,累计拨出救助款物达6.74亿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160万人次。到2009年大连已有17万在册义工,148个义工站,仅2008年就开展服务项目41个,义务活动达11000余次。[1]2008年大连市慈善总会创办的慈善捐赠物资调配中心,进一步填补了大连缺少对捐赠物资的物流和发放工作的空缺,使更多的市民通过义买义卖参与到慈善捐赠活动中来。2009年大连市慈善总会和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荣获了“中华慈善先进机构”荣誉称号,这是对大连近年来慈善事业的肯定。
  
  二、大连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就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来说还不能满足大连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
  
  从表1可以看出,大连的经济发展是良好的,即使在遭遇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在2008年的全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上也位居第14位,大连显然已经具备了发展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但是在高经济发展的同时,慈善事业的发展却没有形成适度的规模。大连的慈善组织有8个,而广州市慈善组织的数量是大连的1倍,广州的慈善公益类基金会更是达到23个之多,大连全市此类的基金会只有9个。虽然,大连慈善总会和多位大连企业家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各类评奖中多次受到表彰,大连的慈善事业在成长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要真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形成和谐态势,与社会需求形成正比,还要针对现实问题,突破发展的障碍。大连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慈善意识存在误区。目前在大连慈善还未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按照政府包办公益事业的传统观念,许多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慈善事业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与普通民众没有多大关系。一些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将慈善事业当作是一种纯粹的道德事业,并未将其视为社会分工的产物。2008年天健网上公布的一项关于大连市民参与慈善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1.1、1.2中可以看出参与慈善活动还没有成为大连市民的主流意识,缺少广泛的群众加入,需要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由于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还暂留在传统的低级层面?熏并没有把慈善事业看作是社会的公共事务。传统的慈善观念认为慈善事业是富人的专利,普通人的捐赠起不了多大作用。现代慈善意识建立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之上,不再是简单的富人施恩、济贫于世的怜悯观。此外,传统的志愿者行为认为是纯粹的利他主义行为,而现代的慈善观念认为,志愿者的行为是“利人利己”行为。一些慈善机构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缺乏长远战略的现象,随着企业财富积累的增加,慈善机构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动员企业捐赠,而不是个人捐赠。据了解,2006年大连市慈善总会募得的1.45亿元款物仅有10%来自个人或团体,另90%来自企业。[2]大部分的捐赠来自于企业,而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深厚基础,广大群众对慈善事业了解较少,还没有形成慈善事业是公民义务的现代慈善意识。
  2.慈善组织建设落后。大连目前仅有的8个慈善组织,绝大部分直接依托于民政部门建设,普遍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慈善组织本应是民间性、志愿性的社会组织,但其挂靠政府的特殊背景使慈善组织本身难以完全摆脱业务主管机关的影响,因而很多捐款成了摊派给企业和单位的任务,人们大部分时候也是通过政府捐款,很少捐款给民间慈善组织。2009年大连慈善月期间,天健网的另一项关于“你会参加慈善活动吗?”的调查如下: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通过慈善机构参与慈善活动的人占少数,不到被调查者人数的1/4。作为沟通救助者和捐助者桥梁的慈善组织,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群众中募集善款的能力并不强。慈善主体资格不明确使慈善组织陷入缺乏灵活自主运作的囹圄之中。大连现有民非、社团、基金会和非正式组织这几类的慈善组织,除大连慈善总会以外,普遍存在捐款不足、基金规模小、运营困难的问题。较有影响的民间慈善组织不多,覆盖范围狭窄,活动有限,在群众中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度。
  
  3.慈善组织营销能力薄弱。大连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拥有日益雄厚的潜在经济基础,但财力支持受资源动员能力的限制,吸纳善款能力较弱。慈善事业作为一项社会事务利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救助社会成员,其起点是接受社会捐助,终点是使用社会捐助,慈善的宗旨蕴藏在经济性的活动中。[3]为了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慈善组织应该像企业一样经营。例如《深圳商报》通过提供100个广告版面,将广告所得收入捐给慈善会,成立了“深圳商报慈善基金会”,将社会资源与慈善事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外,慈善事业具有公共性是为公众服务的,因此只有被群众认可、信赖,才能赢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和参与。例如美国的“微笑列车”、香港的“乐施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慈善品牌。但是大连慈善组织的营销能力薄弱,宣传力度不够,慈善项目的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自身的慈善品牌,这些是提升大连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大连市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在了解了大连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大连慈善事业发展所遭遇的瓶颈之后,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寻求大连慈善事业发展的出路,这是促进慈善事业有序发展,建设和谐大连的必然要求。
  1.观念转变。国内外慈善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捐赠,只有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才能奠定慈善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因此,慈善捐赠不能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资助,也不能仅仅指望少数富人的慷慨解囊,个人的捐赠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在于让公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就要营造出培育慈善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弘扬民间慈善美德,培养群众的社会主人翁精神,形成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在公布的中国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大连有8人入榜,但是同期的“大连慈善家奖”仅有其中的4人榜上有名,这说明大连的富人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还不够高。要进一步整合公众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用手中的财富反哺社会,回报社会。同时要重视慈善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强化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全方位的普及慈善意识。

  根据大连现阶段的慈善发展状况来看,大连的慈善事业已经度过了起步阶段,所以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转变自身是政府“附属品”的定位。一方面要接受政府的帮助,但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分依赖政府。政府也要转变观念,厘清与慈善组织的界限,在适度监督的前提下不能过分干预,要给与慈善组织自身发展的空间。大连市政府还要认识到发展慈善事业仅靠一个慈善总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慈善组织。
  2.政府导向。政府在慈善救助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能够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包括一定的资金和信息资源。政府可以免除慈善机构各种慈善活动所得收入的营业税,降低建立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对民办的福利机构提供补贴。大连2008年“慈爱月”活动期间,有关人士指出:全市区(市)县级慈善组织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乡镇慈善组织体系的建设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对普及全社会慈善理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大连市慈善事业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承担起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为有志奉献社会的民间慈善组织,提供理论知识、人员培训、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帮助。鼓励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可以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推动福利社会化进程。
  政府要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和理论探讨。制定扶贫帮困的政策,引导媒体对慈善的关注和宣传。适时对慈善行为进行褒扬,不仅要有像现存的“富人榜”慈善家奖,也可以树立平民慈善家的模范典型,只要是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贡献的都应给与社会的认可,这样才能够促进个人和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在理论层面上?熏弄清慈善事业的本质涉及道德和义务的关系,只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融合才能使大连的慈善事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在大连以政府文件形式进行募捐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捐赠行为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仅在一些自然灾害突袭和百姓生活遭遇重大变故的情况下进行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种长效的运作机制,引导相应的救助辅助工作,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和协调?熏减少慈善组织活动的盲目性?熏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效率。
  3.组织完善。慈善组织作为慈善发展的中介,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主体,政府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针对目前大连现存的慈善组织具有政府倾向的问题,要明确慈善组织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政慈分开”。慈善组织要有明确的主体角色定位,政府则要充当好引导辅助的配角,政府和各类慈善组织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和慈善组织本就应该走的“亲民”路线,支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将慈善行动延伸到社区,一方面满足社区的慈善要求,另一方面扩大宣传范围,壮大慈善事业的力量。
  慈善组织能否生存在于其公信力的高低,社会公信力的树立需要组织内部摆脱官僚作风,转变思想,端正态度,认真行事,严格自律。慈善组织的自律应建立在慈善组织财务公开、运作透明的基础之上,要完善善款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一方面要定期公布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和流向,方便公众的查询与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依托大连高校和研究院形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慈善资金、物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监督,确保慈善物资的使用安全有效和捐赠人意愿的落实。并且引入问责制以便对慈善组织进行监督。
  4.体制创新。提升慈善组织的营销能力,打造具有社会认知度的慈善项目品牌,才能募集到更多资金。通过大连天健网“你对慈善事业了解多少?”的网络调查可以得知,在大连仅全国性项目“希望工程”和辽宁省项目“蓓蕾生命救助项目”的知名度较高,知晓率达到47.90%和20.98%,大连市其他几个慈善项目的知晓率均未超过20%,说明大连应打造宣传自己的慈善项目,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吸纳更多的善款捐赠。慈善组织可以与企业携手,一方面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另一方面加大自身的宣传打造慈善品牌。例如,雅芳从1992年推销的“红粉丝带”抗癌活动,利用慈善品牌营销的意义就在于,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收获商业利润的同时,帮助慈善组织打造慈善品牌,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慈善组织还可以抽取慈善资金中的一部分去经营一些项目,通过市场经营,以营利增加慈善资金的积累。同时,这种经营活动中的岗位可以安置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授人以渔”的帮困方式也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鲁俊林,刘星.努力开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N].新商报,2009-10-20.
  [2]冯雪冰.1.45亿元善款9成来自企业[N].大连晚报,2007-10-30.
  [3]郑功成.现代慈善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G].中华慈善年鉴,2001.
  责任编辑杜福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3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