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波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记者踏上农八师148团的土地,秋风拂面不觉凉,温润的阳光普照在一片片丰收的棉田上,格外明朗。
  “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金秋的田野没有黄得晃眼的油菜花,却有雪白的棉田用最洁净的颜色来点亮我们的双眼,把最宁静最温暖的诗意延伸进记者的心田。
  在5连的一块棉田里,一身迷彩服的雷亚玲出现在记者的面前,黝黑的脸庞透出种地人的本色。
  雷亚玲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军垦第三代,种地也超过了20年。如今,凭着掌握的科学种田技术,她已经成为148团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
  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记者却感到越来越疑惑。偌大一个棉田,几乎看不到几朵棉花,而现在应该正是三秋拾花季节。
  雷亚玲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团。原来雷亚玲今年种植的120亩棉花吐絮早,她动手也早,9月初就在团里的劳务市场雇佣了70多名拾花工,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收,如今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团里70%以上的棉田都采用了机采棉,只有不足30%的棉田还是人工采棉。相对往年,劳动力并未出现紧缺,所以我付给拾花工的拾花价格在每公斤1.6元左右,而我的籽棉单产已超过420公斤,去掉成本,预计纯收入能超过20万元。”雷亚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雷亚玲说:“现在的农场职工,不仅要懂得埋头苦干,还要学会‘抬头看路’。”
  为了种好这120亩地,雷亚玲没少琢磨。每年冬天,她除了积极参加团里组织的科技培训外,还十分留意棉花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对比,她今年选择种植了99-5系列棉花,从春播到秋收,她都严格按照该系列棉花的种植规范种植、管理以及田间作业,8月份测产时,籽棉亩产量预计420公斤。
  就在雷亚玲沉浸在丰产的喜悦之中时,棉花市场价格出现了波动。不断下跌的价格让雷亚玲的心悬了起来,国家及时启动的“无限量”棉花收储计划让雷亚玲吃了一颗“定心丸”。团场也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定了市场指导价,手采籽棉价格为每公斤7.5元,机采籽棉价格为每公斤7元。有了国家和团场的双重保障,雷亚玲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说实话,这几年种地比起前些年轻松多了。”雷亚玲说,“棉田里都安装了滴灌带,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夜里拿着手电,穿着胶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地里浇水了。除了打顶尖外,从播种到收获,其余的活几乎都可以机械化了。非常省心。”
  雷亚玲谈到,她现在的想法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过去想的是如何少用点劳力,自己多出点力气种地,节约成本。现在担心的不是劳力问题,而是如何选育优良的种子、科学种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说实话,现在在外面闯荡不容易,能像我们现在种地这么挣钱的活还真不多,这都与团场的好政策分不开,所以我们也都按照订单合同办事,不往家拿一公斤棉花,现在我已经向团里交售籽棉42吨,还有不到10吨,等我们拾回来就能完成任务。”雷亚玲说。
  如今,雷亚玲不仅鼓了腰包,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廉租房。
  记者走进雷亚玲位于团部嘉和新园小区70多平方米的楼房,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一应俱全,就连家具也都是名牌。屋内十几盆鲜花竞相吐放,生机勃勃。
  “等今年年底兑现了,我要再换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这个老彩电放在这里,感觉和我们的新房不配套。”雷亚玲的丈夫王玉山说,“我们现在有两套房子,连队的平房主要是农忙时候住,再就是堆放点种子、肥料什么的。等到农闲时,我们就住楼房,享受现代生活。”
  接近中午,雷亚玲和丈夫骑着摩托车又赶回了5连的家。
  “还有七八个拾花工要吃饭呢,我们得给他们把饭做好。”雷亚玲说。
  在5连雷亚玲的平房里,厨房案板上放着切好的卷心菜和冬瓜,还有一大盘肉。
  “有肉、有菜、有汤,还有现蒸的馒头,让拾花工吃好,他们才能下力气干好活,我们也就省心了。”王玉山说。
  雷亚玲说:“明年我们准备种机采棉了,到那时候我们更省心。”
  “今年农闲,我和丈夫有个心愿,就是想到内地旅游一趟。现在有钱了,我们也要感受一下现代生活,出去转一转,也长长见识。”雷亚玲会心地笑着说。
  正午时分,雷亚玲和丈夫用摩托车驮着饭菜匆匆赶往棉田,身后留下了他们开心的笑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