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育中创新理念的重要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索创新、培育创新意识的过程,从创新意识的无到有,再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力度加强。本文探讨了数学教育中创新理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育 创新理念 重要作用
  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过程。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只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积极地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机械模仿”学习过程转为“主动提高创新”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1]
  二、鼓励自主探索,加强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三、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力,是创新潜力的起源,同时也是儿童的天性。历史表明,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最初的好奇发展总结而来的。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人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旺盛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发的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把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比较新奇有特色的因素提出,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比如说在学到“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学生知道哪些数字可以被3整除?通常学生回答的都是:9、12、18等,可以接着鼓励学生,让学生说一些较大的数字。当学生说出如198、147这些数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这些数字再写出一些能够让3整除的,如189、819、918、891等,在学生感到惊奇的时候,让学生进行验证是否真的能被3整除。然后再列出几个能被3整除较大的数,如1350、1620,让学生进行验证。经过验证会发现同样能被3整除,让学生对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在学生无比好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进行总结,思考这些数之间的共同特征,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发现了所蕴含的规律,也学到了本节内容所需要教授的知识。在学生产生好奇,从而自行探索的学习中,既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对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理论学习是基础,实践应用是提高,教师要在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实践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例如,在探究圆的性质时,我采用了探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化理解。首先,过一个点能作几个圆; 其次,过两个点能做几个圆,探究圆心和两点间的位置关系; 最后,如果三点不在一条直线,那么怎样过这三点做圆? 能做几个圆?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对圆的性质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深化对细节知识的理解。再如,在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教师可以列举运动会中测量跳远比赛的成绩,要求学生画出图形,并思考怎样才能进行准确测量? 这样一来,需要做出“垂线”的要点就会深入人心了。同时,这一实例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钝角三角形的高”这一难点,可以将钝角三角形的边看作跳板,将顶点看作落脚点,而高的长度就是学生跳远的成绩。丰富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2]
  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教学中, 教师除了讲解知识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够逐渐“亲其师而信其道”,能够逐渐认同教师的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还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不足,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六、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还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因此, 我们教师应多用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不应总是打击、责骂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学生在学习中一点点小的进步。在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并加以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学习过程中用于创新。积极的评价方式不仅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3]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敢于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一定能够开拓出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习鹏.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1(20)
  [2] 袁旭. 浅谈数学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10)
  [3] 贾振通.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学周刊. 201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609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