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省实现居民增收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居民收入水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出居民的生活质量高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擴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支持就业创业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国民幸福指数提供保障和支持。本文基于社会公平理论,分析江苏省实现居民增收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会公平;居民收入;增收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21日
   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分配公平合理化,缩小收入差距,不仅是为了让百姓的收入水平在量上有所提高,更是站在公平的角度上缩小贫富差距,使居民的相对收入感得到满足,富足感更加强烈,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这也就是公平理论所探讨的经济收入话题,该理论认为居民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能够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生活的幸福感,而居民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一个社会比较过程,只有当自己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实现合理增长时人们才会获得公平感。
   一、社会公平与居民增收
   为解决收入增长的不平等问题,罗尔斯提出了两个公平原则: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原则:社会的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第一,它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平等机会下对所有人开放;第二,它们应该有利于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因此,公平理论在解决收入问题时不仅强调了保障公民平等的基本自由,同时还强调了竞争机会和享受资源的平等,从而尽量减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给居民带来的不公平感。
   社会公平理论运用于居民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薪酬分配和收入差距问题。在不同行业中,薪酬分配存在着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不完善以及各项改革推进不协调、不同职务层次之间的工资差别不明显,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且科学的比较调查制度不完备,横向公平性欠缺、工资增长缺乏合理性且缺少刚性制度支持等;二是解决公共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将公平理论运用到不同行业的角度来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研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的价格公平感知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从社会公共管理角度出发,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
   由此看来,从公平理论的视角出发去解决富民增收的问题,既能够切实地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居民的生活富足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二、江苏省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民生调查(江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对2017年江苏省居民收入在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对比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观察居民收入现实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和在走访调查中受访居民所反映出的要求和夙愿,总结出主要影响居民收入的问题。
   (一)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收入比较。从2016~2017年分城乡、分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总体情况看,2017年人均月收入为3,419元,比2016年增加357元,折算成一年的收入则多增收4,284元,增速为11.7%,超过全国9.0%的增速。具体与2016年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从1,200元进一步拉大到1,940元,而三个区域的收入水平有增有减,差距减小。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虽然江苏省每月居民收入总额在增加,但无论是在城乡之间还是地区之间,其收入差距都在呈现出扩大的现状。这种收入差距在主观感受方面也得到了侧面体现。通过走访调查,有20.0%的居民认为收入有所增加,有10.9%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二者几乎达到了2∶1的比例,这表明江苏省居民整体收入差距在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剪刀差”,对城乡间均衡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行业间居民收入比较。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在不同的政策体制下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同行业的发展性质和盈利能力的不同,也造成了居民收入出现差距的状况。通过对2017年中国民生调查数据的整理,受访者及家庭成员的中,在企业工作的人数最多,为963人,占总人数的38.1%;其次为农业,占21.8%;最后为临时务工者,占总数的16%。而从平均月工资来看,收入最高的为自营业者,平均每月收入5,199元,收入水平次之的为企业就业者,而农业收入最低,仅占自营业的1/4。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第一,在被调查的样本中从事人数最多的为企业就业,且平均收入为3,880元,是除自营业外排在第二位的行业;第二,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行业,其就业人数较多,但收入还需大幅度提高。而自营业者的平均月收入最高;第三,临时务工人员平均月收入为3,163元,是务农人员的2.2倍,这一结果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家庭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为何放弃在农村就业而外出打工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中可归结出影响居民增收的核心要素:个人能力培养存在差异、地区产业结构不均衡、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仍需提高、工资增长缺乏刚性支持。
   三、影响居民收入的核心问题及要素分析
   根据上文对江苏省居民收入的分析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在城乡间、地区间和行业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将江苏省影响居民收入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个人能力培养存在差异。一方面是自身的文化知识技能不够高,并不能支持自己去选择收入高的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不佳,由于受到健康限制而使本身具备技能的人员无法获得工作机会。其次,地区产业结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地区产业结构不均衡,还存在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最后,政策维护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社会保障水平仍需提高,工资增长缺乏刚性支持,民营企业有待持续发展。
   四、社会公平理论指导下实现居民增收路径选择
   如何提高江苏省居民收入是富民增收政策出台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居民创造共享的发展机会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提供给劳动者公平的竞争机会,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一)确保个人发展机会平等化,保障居民收入公平。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决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6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将劳动者收入差异主要归结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不同,而教育在人力资本中具有突出的价值。全面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第一,要对教育进行因地制宜的做到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人才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教育投资的支持力度;第二,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保证适龄人员都能够接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第三,通过增加投入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相结合来实现教育数量和质量双提高。
   (二)确保产业结构均衡化,保障居民收入公平。为应对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给全省居民的收入带来的影响,政府应在遵从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快促进产业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确保居民既能够享受到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生活质量提升等福利,也能够尽快过渡对收入带来的影响。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农民高质量的就业致富;第二,促进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目的的民营经济成分的发展;第三,积极引导落后农村地区的个体成分发展,方便当地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需求。
   (三)确保政府政策制度合理化,保障居民收入公平。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阻碍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建立共享式的社会保障机制来提高江苏省的社会保障水平。首先,要加强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整合;其次,要优化和完善社会保障的筹资与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责任共担机制;最后,要建立向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居民倾斜的社保待遇补偿机制,切实起到对收入分配的“托底”调节作用。二是优化薪酬公平分配和控制收入差距的制度。对于新薪酬分配,既要做到制度公平,又要做到差异对待,但要保证机会公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章剑南.基于公平理论的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6).
  [2]娄越.基于公平理论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分析——以香港特区公务员薪酬制度为鉴[J].人力资源管理,2018.10(4)
  [3]杜屏,谢瑶.中小学教师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公平理论的视角[J].华中師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2).
  [4]龚兴军,杨琛.消费者情绪、价格公平感知和支付意愿的关系研究——基于公平理论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8).
  [5]尚彤,唐冰开.公平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