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居民理财意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农村居民理财现状出发,利用临安区4个村105份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程度、收入水平、对理财的了解程度和附近金融机构数量这四个变量对于农村居民的理财意愿上表现显著,基于上述现状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理财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现状;理财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相应农村金融网点及金融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理财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这支队伍也在财富效应背景下变得越发活跃,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逐步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如何使手中的资产保值升值,农村居民理财需求空前高涨。农村金融理财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位农村居民基本理财意愿的实现,因此对于农村居民理财意愿的研究成为了攻克农村金融理财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研究农村居民理财意愿及其选择现状,并基于浙江省临安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选择了临安市4个村的农村居民,分别在胜利村、青山村、横街村、岛石镇共发放调查问卷 120份,实际收回问卷数110份,回收率为91.7%,其中有效问卷数105份,有效率为95.5%。调查对象中男性有70人占66.7%,女性有 35人占33.3%,被调查者的年龄跨度较大,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其中21~30岁的占 24.27%;31~40岁的占21.9%;41~50岁的占 20%;51~60岁的占23.8%;61 岁以上的占10.5%,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43.5岁。这两部分中青年的人数占了被调查者的65.7%,是理财行为较多的群体。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文化的26人,占24.8%,高中文化的35人,占33.3%,本次的被调查者的学历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共占到了58.1%。在居民家庭年收入方面,年收入在5万~10万元的家庭最多,共有46人,占比43.5%,低收入(5万以下)和高收入(20万以上)家庭的比例相对较小,家庭年收入为5万~15万的占了被调查家庭的主要部分,占比为65.7%。
  三、研究结果
  (一)临安农村居民理财意愿现状
  在理财意愿上,有68.6%选择了愿意理财,剩下31.4%选择不愿意理财。在性别差异上,由于调查中女性的理财知识了解程度要高于男性,可能使女性理财意愿高于男性。
  在理财产品类型上,选择储蓄的人高达55.2%,故农村居民对除储蓄外的理财产品选择不多,仍然以储蓄为主要方式。基于农村居民对于银行等储蓄的机构的信任,银行理财产品也有42.9%选择。保险作为风险规避的一种方式已经被大家所了解,占了29.5%。除了这几个较受欢迎的理财种类外,债券、股票、房产、黄金、基金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理财信息获取渠道上,59.1%是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取,而39.1%则通过各个金融机构获取理财信息,通过网络获取理财信息的有29.5%,其余的少部分人是通过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其他渠道获取。可以看出,临安农村居民们获取理财信息的渠道狭窄且单一,无法全面地了解相关的理财信息,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无法做出相应的措施。
  在购买理财产品途径上,48.6%选择通过金融机构购买,24.8%选择通过网络购买,14.3%选择委托他人购买,还有12.4%选择通过电话购买。可以看出,除了主要的通过金融机构购买外,其他可以选择的购买理财产品的渠道较少。
  在风险态度上,有58.1%表示厌恶风险;27.6%表示可以承担有限风险,10.5%表示可以承受较高风险,还有3.8%表示不介意风险。总体来看,农村居民大多都是厌恶风险,一部分也仅愿意承担有限风险,对于风险的态度较为保守。
  (二)临安农村居民理财意愿的影响因素
  性别对于理财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可能由于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决策,男性与女性的话语权不同,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的解释,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村居民,在理财时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会使他们理财的意愿为有所不同,所以这一变量无法在整个年龄段上表现的显著。
  受教育程度对理财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更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也会越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对于理财产品知识就越丰富,对理财风险的把控能力也就越强,更愿意从事理财投资。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越高。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根本愿望是提高生活水平,除去基本的日常生计维持以外,其余资产会选择进行理财,从而来实现增收。
  农村居民越了解理财,其购买理财产品的可能性越大。对理财产品越了解的农村居民,其对理财风险的把控能力越强,理财成功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对理财产品的购买积极性也就越强。
  农村居民附近的金融机构数量越多,其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越高。大多数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传统,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并不及时,周围的金融机构越多,了解理财产品的机会也会增加,就越容易受到金融机构传递的理财思想的影响,其自身的理财观念更容易改变从而产生理财意愿。
  四、结论及对策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和交叉分析发现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理财的了解程度和附近金融机构数量这个六个因素和农村居民的理财意愿存在直接关联,之后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模型对这个六个因素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水程度、收入水平、对理财的了解程度和附近金融机构数量这四个变量对于农村居民的理财意愿上表现显著。本文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一)提升理财认知
  首先,农村居民应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其次,政府要加强理财知识的宣传和引导,如发动村干部多组织开展一些知识讲座等。最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充分地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来开展针对性的投资理财活动,采用合理理财的方式,从而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
  (二)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首先,提倡农村居民增加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保险类理财产品的购买,提升抗风险的能力。其次,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充分分析其风险状况,权衡不同的理财组合策略,保持理智面对风险心理素质。最后,政府也应不断发展当地特色,加大对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的政策的扶持力度,丰富其收入来源。如山核桃做为临安市的特色农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其品牌化,帮助农民搭建山核桃买卖的平台,通过发展山核桃及相关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三)拓宽理财信息渠道
  首先,应增加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设立,方便为农村居民提供理财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提倡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向农民解释理财的知识和产品,使农村居民的能容易的接触和了解理财信息。最后,政府应组织农村居民一起学习新的通讯技术,拓宽农村居民的理财信息渠道,更好的帮助农村居民获取理财信息。
  (四)规范市场,设计合适理财产品
  首先,政府部门应规范理财市场,根据农村地区理财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各个金融机构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公示。其次,引导农村居民远离高利息民间借贷,加大对违法借贷弊端的宣传,營造健康的农村金融环境。最后,在针对农村居民设计理财产品时,将农村理财产品的门槛适当放低,推荐一些风险较低且稳定的理财产品,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肖尧,林竹,罗婧.成都市城镇居民理财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商, 2008(12).
  [2]王蕴琛,张玉明.金融认知与理财行为线性结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2).
  [3]彭慧蓉.农村居民的家庭理财行为与意愿研究——基于中部3省的调查数据[J].求实,2012(12).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70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