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图书馆隐性知识发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知识单元都包括显性和隐性部分。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是将其作为拥有庞大知识总量的特殊组织而存在的,它包括文献背后隐含的隐性知识、虚拟馆藏的隐性知识、相关职能背后的隐性知识和特定岗位的隐性知识。为了更大程度发掘隐性知识,图书馆要注意做好书评工作,注重读者需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
   关键词:图书馆;隐性知识;主要内容;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3日
   一、隐性知识的两类属性
   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发现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于是最早在《个人的知识》中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显然,隐性知识最先所指向的是认知性的知识。后来为寻找隐性知识存在的证据,心理学家Reber开展了人类认知方面的实验。Reber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人类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种学习模式。外显学习是一种需要通过意志努力、策略使用完成学习的过程;内隐学习则是无意识习得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这是认知性隐性知识存在的最初证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隐性知识的类型进行了扩充,并认为除了认知性的隐性知识外,还包括那些技能性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组织推动创新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隐性知识对创造活动的作用主要通过问题意识、直觉、酝酿效应、灵感等认知活动表现出来。
   (一)技能性隐性知识。技能性隐性知识主要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这类知识一般直接指向特定的实践活动,而且与实践所基于的情境要素紧密相连。就像技艺精湛的刀工要完成在充气的气球表面切出符合要求的细肉丝,其中的很多技能型隐性知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也只有千万次地进行实际操作,直到多次稳定地顺利完成任务为止,这时执行者在多次反复的训练中积淀的体会或心得就是技能性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技能性隐性知识一般可以通过编写操作规程或制作操作视频等方式近似地表达出来,因而显性化的难度要低于认知性的隐性知识。技能性隐性知识的受体一般要在授体的显性方式的指导下,大量反复实践所得。也就是说,技能性隐性知识的获得途径应以受体实践为主、授体语言指导为辅。
   技能性隐性知识具体表现为技艺秘方、技术经验、技术诀窍等,广泛地存在于体育、艺术领域。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先天禀赋是基础,后天的苦练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技能性隐性知识是难以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表达,因此个人悟性越发变得重要。另外,这类知识也只有更多地在大量反复的练习中积淀而成,所以勤奋苦练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体育或是艺术世家出身的个体,往往具有与其父辈或祖辈相似的身心优势,只要后天勤奋努力,也大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就,这都有力证明技能型隐性知识的存在形态。
   当然,技能性隐性知识在负责技术应用、工艺流程等技术应用性工作的人员中普遍存在,如电焊工、钳工、车床工、汽修工等那些依靠身体和动作协调的个性化工作,一般对技能性隐性知识的要求比较高。由于技能性隐性知识难以按常规办法进行测量,所以社会上一些工艺性较强的岗位在招聘工人时,一般会强调拥有一定年限的相同岗位经历或经验。因此,技能性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对于提升工业制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知性的隐性知识。认知性的隐性知识一般与个体的心智模式、认知结构、思维惯性、灵感顿悟等心理因素相关。这类知识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于关联于个体的思考力。这是人的大脑中更加活跃、更具生产性的知识构成,是解决知识增量的源知识,形成个体脑力的一部分,因而可以理解为生产知识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视域广度、深度、高度等空前扩大,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越发频繁,跨域研究也方兴未艾。在這样的条件下,每个人的思考力不仅基于自身而且对于组织和社会均显得异常重要。正因如此,认知性隐性知识的巨大潜量是引领人们乐此不疲地开展研究的动因之一。
   如果再根据这类知识与心理因素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划分,又有无意识的认知性隐性知识和有意识的认知性隐性知识。凡是与前面所涉及的心理因素高度粘合且处在潜意识层次之中的认知性隐性知识,一般理解为无意识性隐性知识,是人们在无意识的习得复杂知识的过程,个体在运用这类知识时,往往是不自觉的自发状态,类似于条件反射。正如科研工作者对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具有敏感的嗅觉,或者是不自觉地意识到某种有价值问题的存在。一些研究者在实施研究之前,根据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某个选题的学术价值,并按照这个选题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学术研究。但他在选题之初确实不能清晰地表达这样做的确切理由。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的很多行动是没有显性理由的。即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也往往是行动发生或完成之后的事情。认知性隐性知识有部分来自先天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意识的认知性隐性知识,更是具有遗传倾向,它固有于人的智力结构之中,表现为个体智商的差异。但是,有意识认知性隐性知识,则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知道但表达困难,这一类知识是可以通过做中教、做中学而进行转移与习得。从知识的属性上看,有意识认知性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感悟,是对思维长期专注的“奖赏物”,这类隐性知识是具有开发性的。
   二、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主要内容
   研究图书馆的隐性知识从总体上看比较宽泛,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基于自身拥有庞大的知识总量而存在的,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研究也必须是基于图书馆作为富含知识的特殊组织而展开的。因此,本文研究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是将图书馆作为一个拥有隐性知识的主体而进行的,而较少关注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或者是馆内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方面的默契等隐性知识。
   (一)文献资源背后的隐性知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功能的特质基础,也是显性知识的载体。它既包括丰富的事实、数据、结论等信息元素,也包括它们之间的逻辑过程和结构关系;既包括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单元,也包括作者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和表述的方式方法,还有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智慧技巧。由于全体显性知识单元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地镶嵌了隐性知识,因此图书馆文献中蕴含的隐性知识成为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主要内容。    (二)虚拟馆藏的隐性知识。任何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种类总是有限的,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从而通过知识地图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通道,它进一步拓展了馆藏资源,如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资源,也成为自身馆藏的有益补充。
   (三)图书馆特定职能背后的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的五项主要职能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向读者和社会开展科学知识文化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丰富文化娱乐方面的隐性知识。虽然图书馆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是保存和传承人类的知识财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他四项职能的社会期盼愈加强烈。然而,要充分从图书馆的馆藏中挖掘内在潜能价值,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依靠图书馆自身的“悟性”以及积累的隐性知识加以运用。
   (四)图书馆某些特定岗位的隐性知识。例如,编目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业务,长期以来在使图书馆资源有序化、条理化过程中,更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转化,但是在显性知识转化的同时,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内部积累了许多隐性知识。也有许多尚未开发的隐性知识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
   (一)做好书评工作。书评是指对文献的介绍、分析和评论,为人们提供文献的最基本信息,探讨文献内涵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对文献作出正面或负面的价值判断。图书馆的书评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文献的总体轮廓,而且能够引导读者判断某份文献与自己学习或科研的需要匹配程度。书评对于书评者的要求极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和相对丰富均衡的知识结构,而且应该有较厚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学术能力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否则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书评提供的信息是客观的,如文献的作者、编辑、装帧、出版社、出版时间和主要内容等,但对文献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方面却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关于这部分内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需要注意的是,书评者一定要有穿越时空的思考能力,能够通过作者当时的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中,感悟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的生活图景、人生感悟、人文精神、学术敏感、思考方法、洞察方式、理论观点等,尽可能将文献的信息进行历史的真实的还原,为读者呈现出多维的思考空间和大量的隐性资源,从而减少读者筛选和甄别的精神负担,从而快速地找到真正想要的文献资料。
   (二)注重读者的需求。因为人的复杂性,读者的需求是复杂的、内隐的。读者来到馆内有时通过简单的交流很难准确全面地掌握他对文献的真正需求,这正是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读者的需求掌握不够,必然导致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工作偏离了服务读者的初衷。因此,一定要注重搜集和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情报工作。了解读者的需求看似是一件容易的事,实则是一门学问。要以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作为对象,详细地了解读者的专业、工作或学习背景,学习或研究的兴趣、近期的主要任务及研究的方向等。从这些读者的基本信息可以分析图书馆下一步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要通过对读者文献访问和借阅等显性记录来获取有关读者的隐性知识,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注重文化营造。图书馆本来就是一个文化气息十分浓郁的地方,这里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大师的优秀作品,既承载着某个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也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有人类重大发现的原始记录,总之,图书馆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保存人类的知识财富并得以传承和共享,推动人类不断进步。也可以将图书馆视作是传播文明的高雅殿堂。这些都是图书馆自身蕴藏的宝贵的隐性知识,要因势利导,利用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适当的文化营造。如,通过图书馆室内走廊悬挂名人介绍,从而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通过阅览室的四壁张贴有关励志名言,从而让读者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奋发图强。
   (四)注重部门协同。要特别注重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整合,从而将分散、零星的知识集散信息形成整体、系统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从这些资源中可以判断哪些文献是借阅量高、哪些文献的借阅量增长较快,详细了解不同读者访问和借阅文献的偏好或专业倾向,从而将这些集中分析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各个职能部门间分享,使各自结合自身的业务作出适应性的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华.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李怡.知识服务模式下编目工作隐性知识开发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5).
  [3]朱章鎖,赵惠萍.高校图书馆书评工作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