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早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过重的负担会摧毁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影响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减负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42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虽然我国的国民文化水平获得了极大地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对教育的态度。新世纪以来,我国更是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些努力使得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且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据统计:2018年,我国各省市的小学入学率均在99%以上,中学入学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人们开始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轻负担。为此,教育部也出台了与中小学生减负相关的文件,但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就对考试和作业量做出了相关规定,比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小学阶段也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这些规定往往形同虚设,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相比之前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依然是在强调分数,追求升学率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改善这一现象也不能仅依靠相关部门出台规定,还需要我们努力改变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们的负担。
  2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
  首先,在家庭方面,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重视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通常会倾注很多的心血,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更多的体现在其对孩子成绩的关注,且家长通常简单地将成绩好的孩子定义为好孩子,并加以推崇,这也导致了学生们更加片面的去追求更高的成绩,以此来获得家长的青睐,从这一角度看,家长无疑为学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
  其次,家长早已发现获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与没有获得这种资源的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天壤之别。对那些获得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学生来说,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岗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而且较好的工作岗位不仅会带来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工资收入,还会带来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即更容易被选拔到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获得越来越好的职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这正是所谓的马太效应: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困者越来越贫困。
  因此,正是因为高等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巨大影响,使得家长对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名牌大学趋之若鹜,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家长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他们通常会为增强其子女在应试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一方面会加大为其子女提供更好学习条件的投入;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其子女加倍努力學习,即在学习考试内容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明显,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在加重学生学习的压力,与为学生减负的想法背道而驰。
  2.2 学校方面
  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学校的名声,因为升学率较高的学校更受家长的青睐。但是,好成绩往往是学生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出来的。我国部分中学就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并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成绩。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带给学生的负担也是非常重的。
  学校的招生率使得学校不能为学生减轻负担。因为学校一旦大幅度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那么学生的成绩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又很难像分数那样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家长感受到,这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率。因此,学校方面很难主动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2.3 社会方面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人口基数大之间的矛盾。在此形势下,我国在进行高等资源的分配时,就不得不采取择优分配的原则,即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因而,为了争夺更好的资源,大部分家庭所做出的理性选择都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不断增加。这一问题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是很难解决的。因为即使某个家庭或某所学校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但其影响也终究是很有限的,影响力度根本不足以改善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而我们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改善学生的学业负担。比如,借助媒体力量宣传除学习成绩好以外的其他各方面能力提高的作用,国家出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相关政策,通过社会力量实现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目的。
  3 改进与反思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一直未能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减负的质量与效果的不易测量与监控。因此,若想要真正地将减负措施落到实处,还必须完善外在可量化的质量监控指标。相关部门应根据减负的量化目标,制定减负计划,例如,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要尽可能地使之多元化,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知识;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使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室外活动和休息。最后,严格执行相关指标体系的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努力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而且在当今社会竞争与教育竞争压力短时期无法消解的背景下,严抓严打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还要将希望寄托于家长和教师,他们能更多地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主动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与此同时,现实社会的压力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作业负担重的表面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同样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平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心理压力,并进行开导,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压力。
  4 结语
  总之,在现今的形势下,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根除,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这一问题的理由。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过重的负担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因而,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出发,努力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吴兆雪.浙江高考改革试点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趋利性抉择及完善策略[J].教育探索,2018,(5):33-41.
  [2]王毓珣,刘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小学减负政策变迁及走向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1):17-23.
  [3]倪亚红,马陆亭,赵富春.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6):39-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