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差别准备金制度有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4年4月25日,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基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较高通货膨胀水平,金融机构过度放贷的大环境,采取不同的准备金率。此举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使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金借贷成本提高,融资压力大,盈利水平下降。较高准备金率的银行会以同业拆借的方式向低准备金率的银行拆借资金,资金通过这种方式,风险发生了转移,导致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有所上升。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应该考虑地区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因素重新计算差别率,应实现对差别率额度的动态调整。
   关键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地区差异
   一、我国差别准备金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中央银行自2004年4月25日起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针对不同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等指标,采取不同的准备金率。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制约金融机构的盲目的张,稳定了市场的经济局势。
   2004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加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高于预期值7%的增长目标。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高速的增长势头,200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1.5%,农业方面,全国粮食产量高达46947万吨,比2003年增加3877万吨,同比2003年粮食增产9%,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25.8%。
   1. 社会融资方面
   2003年以后,社会贷款数额呈现增长的趋势。银行贷款增速较快,货币扩张程度较大。
   不仅在数量上有着增长的趋势,在增长速度上也是呈现惊人的数字。据统计,2003年度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速27.5%,城市商业银行增速25.4%,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增速25.9%。而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速仅为13.7%。在不良资产率和资本充足率方面,针对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相当大一部分的商业银行利润为0,部分银行已经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有些的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半数以上。这同样也显示商业银行整体面临较为危险的经营状况。
   2. 社会物价水平方面
   从全年角度看,2003年度整体的物价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增长,高达6%,而2003年以前,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或者轻微的负增长状态。因此2003~2004年度的高通胀水平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监管。
   各地区之间物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东西部城市指数略低于中部城市,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引領了全国物价指数的主要部分。城市之间的物价上涨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可见在同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导致各城市不同的物价指数,因此需要制定差别的货币政策。
   二、差别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能够有效的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市场合理有序的发展并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约束和强制监管。警示效果明显。在实施该项制度之后,风险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提高其贷款质量、降低不良存量,积极改善盈利性和风险性以及流动性状况,加快经营改步伐。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
   对不同规模类商业银行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时间较长,职能全面,机构网点覆盖面积广泛,社会公信力强,信誉高。而金融市场发展并不足够成熟,金融工具种类有限,缺乏创新,民众可选择的投资项目有很大的限制,大部分以存款作为投资手段,投资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四大国有银行的存款相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来源渠道相对稳定,其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二季度境内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贷款质量将有所“好转”,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继续呈现“降低”趋势。2005年6月末商业银行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12759亿元,比2005年初减少555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71%,比年初下降4.14%。 从不良贷款的类别看,次级类贷款余额4093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32.1%,比年初增加629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4930亿元,占不良贷款合计的38.6%,比年初减少4439.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3736亿元,占不良贷款合计的29.3%,比2005年年初减少1740.6亿元;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0134.7亿元,比2005年年初减少了5616.2亿元,不良贷款率10.12%,比2005年年初下降5.45%。“双降”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工行实行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剥离不良贷款。正是通过这次的政策性财务重组,工行剥离了大约6340亿元的不良贷款。如果剔除这次财务重组对于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降”的影响,那么不良贷款将增至19099.4亿元,比2005年年初增加789.3亿元。
   三、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执行中的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创造性的提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在不释放紧缩信号的同时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在决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调整方向上能够占据主动性和一定的灵活性。然而,虽然在理论上此政策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
   从地域方地区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和自然禀赋巨大的差距造成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与进程严重的不一致,从而融资渠道极端不平衡.比起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在金融发展上处于落后的地位,西部地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对银行依赖程度较高。
   从行业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我国农业贷款的增速处于局部稳定状态。而房地产行业往往被国内外投机资本炒作,催生资本泡沫,造成了威胁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    四、我国差别准备金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在西方国家普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创新的使用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个伟大的尝试。
   (一)应考虑地区经济因素重新计算差别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总量方面,东、中、西部虽然面积类似,但总统差距悬殊,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且结构合理。
   一般情况下,经济过热大多体现在东部地区的经济过热,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较少涉及。基于前文的分析,地区间的差异应该予以考虑。具体如下:在经济过热时,适当的多提升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准备率,对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适当减少准备金率的增加。经过如此的调控,东部地区的经济过热现象相应得到缓解,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会减少其面临的压力。最终在实现经济调控额目标下,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应考虑行业发展因素
   不同行业有其不同的特点,受到投机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投资回收期限长,收益较低的基础行业得到资金较为困难。而风险较高的投机性行业则能够得到过多的资金支持,造成长期以来行业间越来越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政策的非持续性和过度刚性所致。
   (三)应实现对差别率额度的动态调整
   从2004年4月25日制定该项政策以来,根据经济形势进行過多次的调整。但其准备金一直保持在0.5%的原始水平。从2004年开始,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0.5%的差别率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需要对存款准备金差别率的额度限制进行改革。在实施中,不仅要考虑这一项单一的政策工具。还要兼顾国家政策和宏观紧急形势。
   参考文献:
   [1]Giorio Di Giorgio.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eserve Requirement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9(23).
   [2]BenjaminBental, Benjamin Eden.Reserve requirements and output fluctuations[J].Journal of   netary Economics,2002(49).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陆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宋继水,周涛,赵小亮.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7(11).
   [6]王松奇.差别存款准备金:一项侧重机制效应的举措[J].中国金融,2004(08).
   [7]辛树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5(11).
   [8]汪兴隆.西部开发:区域货币资金失衡以及调整[J].财经科学,2000(03).
   [9]李晓燕.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8(0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