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楚楚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且面临着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及社会化保障不足的困扰,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文章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入手,强调农村老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保障,建议从养老文化,健康养老,老年教育,老年志愿者四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农村现有资源,促使农村老人晚年幸福养老。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老人;互助养老
   我国自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据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0.5%。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4年年末,我国乡村人口为61866万人,60周岁及以上21242万人,占比34.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乡村人口的22.2%。由此可见,农村老龄化现象更重。一方面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难以为农民老年生活提供充裕的物质支持,且大量的青壮年进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带来大量的空巢老人,加重了农民养老现状;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主导的新型养老保险将越来越多的农民纳入制度体系内以实现在农村的全覆盖,可是整体的保障制度偏低,仅对农村养老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这使得农村的养老问题更为严重。
   2002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世界老龄化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提出“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它容许人们在一生中能够发挥自己在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潜力,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在需要帮助时,能够获得充分的保护、安全和照料。”“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所有进入老年的人,包括那些虚弱、残疾和需要照料的人,都能提高健康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福建省老年学学会将积极老龄化的内容归纳为六个字——健康、参与、保障,提倡要树立积极的观点去认识老年人和老龄化社会;制定积极的政策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积极的行动走积极的老龄化社会。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充分理解积极老龄化对个人的要求,使得农村老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障中来。
   一、树立积极的老龄观
   农村老人要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念。一方面农村的老人受时代与自身条件限制,大部分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且很长时间都从事于农业生产,整体社会参与度不是很高。进入老年后由于体力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下降,使得自身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来源,且随着年龄增长,日常生活需要得到亲属的帮助,很多农村老人对于自身养老都保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一)建立積极向上的养老心态
   就老人自身而言,农村老人辛苦劳作一辈子,抚养子女,帮扶子女成家立业,在晚年时要肯定自己对社会及家庭做出的贡献,保持自信的心态,享受自己悠闲的晚年生活。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然老年人生理机能和行为能力下降,但是生活经验丰富,依旧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家庭成员、亲属乃至邻里社会提供帮助,充分让自己发光发热。
   (二)传承传统的“孝文化”
   “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孝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建立。从最初的祭祀先祖发展到包含赡养父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以孝治国”的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广孝道。至唐代以后更是将“孝”列入刑律范围。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孝”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精神基础和核心。
   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孝为中心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抚养子女的费用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普遍教育水平偏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受过孝文化的熏陶,无法深刻地理解孝的重要意义,进而去践行孝道;而且大部分村民的法律观念比较淡薄,一些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不尽孝不仅是违背道德的行为,更是违法了法律。而且农村的法律体系较为薄弱,农村的传统惰性没有对这一类的不孝行为作出有力的惩罚处理,反而会加剧一些人的不孝行为。诸如此类,很多原因造成了农村的不孝行为频频发生。
   对于传统农村孝文化的传承,要努力打造家庭、社会浓厚良好的孝文化氛围。首先要引导村民的孝道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孝道家风。家庭是孝道教育的起点。家长要从小对子女灌输孝道观念。并且能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能够提供物质供养,还要做到精神供养,尊重老人,陪伴父辈,真正做到孝敬老人,彻底摒除过分溺爱小辈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为人父母应做到率先垂范,进行家风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在村委会范围内,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孝文化氛围。一方面,通过张贴海报,播放相关主题电影,举行孝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孝文化,实践孝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对于乡村生活中出现的不孝的行为进行批判与惩治。
   第三,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树立典范示范效应。对乡村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敬老爱幼的道德模范,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典型效应,以典型感召、以点带面,营造“孝文化”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健康养老
   农村老年人由于常年重体力的农务劳作,身体过分透支,身体素质会比同龄老人更差。而且农村居民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及疾病预防的专业知识。为此,作为农村老人,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健身锻炼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村委会医务室对老龄人的针对性的身体检查,防患于未然,使老年人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
   (一)开展老年身体锻炼活动
   村委会要积极宣传科普健康生活方式,针对老年人开展座谈,使老年人树立健康养老观念。结合现有的健身器材,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质,村委会适当补充健身器材,以便于满足老年人锻炼身体的需求。村委会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场地,集中组织老年人进行早锻炼和广场舞等活动,定期举行健身的集体活动,可以通过发放奖品等形式调动老年人锻炼的积极性。    (二)完善村委会医务室
   虽然农村医务室的设置已经基本普及,但是目前的农村医务室普遍还存在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欠缺,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并且目前的农村医务室设施和药品设置有限,并没有针对老年人健康的设施和检查。
   首先,村委会对医务室的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医务室良好的就医环境;其次,增添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用药和医用设备;提高医务室医生的资质认定评估工作,鼓勵医务室医生进修深造。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医务室可以起牵头作用,鼓励老年人每年进行体检,在医务室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长期的健康监测,并针对具体的病症给予专业的建议。
   三、老年教育
   古人云:“老人安,天下安”。老年群体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重视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积极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既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也对落实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及现代化设备建设。提高老年人教育质量需要有足够的办学场地及设备建设。在村委会设立老年教育的教室、图书馆及休闲区等,采买基础的图书、电脑及投影设备。
   其次,要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师资建设。一方面可以动员退休老教师在闲暇时间对老年人进行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在读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向老年人介绍最新的科技,进行普及教育。
   (一)文化教育
   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再教育不仅要与时代发展相呼应,而且要与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要使得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思想、追求等社会价值重新体现,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满足。
   面对农村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学,增强自我认同感,老有所乐。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教育,农村老年人受限于文化水平,缺乏一定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对自己应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不明确,在自身权益受到威胁时不懂得用法律维权。通过法律知识教授,使老年人树立法律保障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技能教育
   农村老年人一般都会在家里担任做家务和带孙子女的任务,但是在带孙子女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及长辈的教导,而不是更加科学卫生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及一些封建迷信的做法。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及现场教学的方式教育老年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卫生及健康。再者,在带孙子女的过程中,老年人可能会对孩子过度溺爱,长此以往可能会与子女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可以通过教育片向老年人灌输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使的老年人在带孩子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家庭更和谐,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四、开展老年志愿者工作
   (一)开展老年互助活动
   在农村,开展老年人互助活动。一方面,对于空巢老人,鼓励相互之间开展互助服务,健康的老人帮扶生病的老人,低龄老人帮忙照顾高龄老人。另一方面,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队伍,鼓励低龄老人积极参与,每周对孤寡老人进行最少一次照护,互助养老队伍的成员在需要时可以优先享受到照护服务。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老年人参与乡村建设活动
   鼓励老年人参到乡村建设,增强集体的参与感与荣誉感。老年人可以参与到农村活动的组织动员工作中;可以定期组织参与农村绿化建设,可以参与种植、养护、修剪花坛等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村委会可以为参与乡村建设活动的老年人缴纳意外险,保障其基本权益。
   结论
   在现有“新农保”和社会福利条件下,农村养老问题得以改善。同时作为养老主体,老年人自身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不仅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而且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年化政策框架[M].华龄出版社,2003.
   [2]福建省老年学学会.积极老龄化研究[M].华龄出版社,2007.
   [3]过常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孙志勇.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5]刘尚明.农村社区如何开展老年人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09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