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实践校企耦合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传明 Gabor Horvath
摘 要:围绕人才培养中实训实践校企耦合环节,以苏州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对象,以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导向,通过设计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健全质量保障机制等举措,构建以学生中心,兼具目的性、系统性、全程性、规范性原则的互补互动校企耦合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实训实践;校企耦合;经管类专业;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6.055
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的核心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有一个困扰应用型高校办学和企业用人的普遍性问题,便是对学生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学与用、校与企脱节。本文以苏州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依托,从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围绕校企耦合及其模式选择展开研究,以期为校企培养脱节问题的破解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思路。
按照“高起点、有特色”要求,自2015年起,项目组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互补互动校企耦合方案。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广泛调研
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实践校企耦合的先进经验,系部先后对上海海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10余家国内高校进行了调研。依托校合作办学关系以及国家、省等各级公派项目,先后选派8批教师访问挪威莫尔德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外高校,学习相关校企耦合教育理念及教学经验。
2 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成立了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成员包括苏州物流商会等相关行业领导,南京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教育专家,苏州得尔达集团、中外运高新物流等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共同设计,其中实训实践校企耦合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校企共建课程
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及专业要求,制定岗位能力分析表,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选取相关课程进行共建,如物流企业资源计划与用友软件共建等。同时,专业每学期均邀请3名以上企业专家开展各种类型的企业实践知识讲座。
实验课程方面,利用中央财政专项“现代服务业高级管理人才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资助,与用友软件、德尔达物流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所有物流课程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企业级别物流管理高仿真模拟实验室,通过层次式模块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指导下,可自行选择设计实验,综合运用实验知识开展模拟企业现实活动。
2.2 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为了保障教材选择尽量来自生产实际,出版系列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材,现已经出版了《物流学导论》、《新编供应链管理》校企合作教材,另有多本教材正在合作编写中。此外,借鉴英国大学的经验,要求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联合自编配套讲义,主要内容为各种理论和企业实际案例。
2.3 理顺实训实践过程
除了课程内实验实践、积极建设企业实训基地外,依据英国生计教育经验,在学生每个暑、寒假期设置相关短学期实习,如大学一年级参与认识实习,即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了解企业生产运营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三年级为生产实习,安排所有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为期40天的企业实际上岗实习等。
2.4 注重学生职业培训
为了更好弥补学生的企业岗位及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技能知识,系部将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中级物流师等资格考试。为了更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上,与校外培训企业联合,开设如报关实务等选修课程。此外,系部积极与企业合作,聘请用友集团、传化物流等企业专家与专职教师组成联合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技能比赛。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除了将校外企业专家引进来,学院还积极将专业教师送出去,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是先后选送12名专业教师赴挪威、英国、德国等境外应用型高校研修,学习国外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实训校企耦合经验。二是依托苏州科技大学创业园,以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工作站。现已与苏州望亭物流园、安华物流公司、高新物流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工作站,选派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实现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创新。
4 健全校企耦合质量保障机制
完善的校企耦合质量保障体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就业工作、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十分重要。系部在不断探索中,初步建立了一套校企耦合质量保障机制。
4.1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2014年系部所在学院正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全面协调校企合作,管理校企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合作、研发项目、人员互派等工作。
4.2 构建学生教育机制、选拔机制及激励机制
针对学生缺乏实验实训实践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学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批次学生特点,开展了“实践基础教育”、“就业教育周”等活动,将实训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通过成立“物流协会”、“管理实训协会”等社团,充分发挥学生团队主体作用,更好的创造实训实践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实训实践热情,系部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一是先后与逸帆物流集团、昌九擎集团、高新创投等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及助学金。二是鼓励企业为参加实训实践的学生提供一定补助,缩短或免除毕业后的试用期。
4.3 不断完善校内教师实训实践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师对校企耦合自身动力不足的问题,学院出台了绩效工资提升参考、挂职期间待遇不变等一系列激励和扶持政策,从过程管理到考核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
4.4 借助外力促进企业合作
由于高校为非营利组织,校企耦合无法为企业立刻带来可观经济收益,为了避免浅层次、松散合作等问题,进一步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参照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经验,借助物流商会与企业牵线搭桥,增强了系部从事校企合作的能力,激发了企业积极投身校企耦合的激情,实现合作双赢。
5 总结
为了强化应用型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突破点,在已有基础上,整合优化,拓宽路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改,创建以学生中心,兼具目的性、系统性、全程性、规范性原则的互补互动校企耦合模式方案,完善相关规程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项目组将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对全院经管类专业完善专业实训实践校企耦合进行改革,并预备实施一个周期后,跟踪实验实践教学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校企耦合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探寻[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7):69-71.
[2]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7,(3):41-44.
[3]汪玲萍.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3):103-107.
[4]賈文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6-8.
[5]郝传波,宋作忠,曹景萍.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39-142.
[6]汪子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8):99-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2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