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萌

  摘 要:国际化城市是指多个国家有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联系,并对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是众多城市的发展目标,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态势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西安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也应把握机遇,做好自身定位分析,以建设国际化城市为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城市国际化的步伐。
  关键词:城市国际化;城市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强国的势头日益呈现,改革开放的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许多国内城市的国际化发展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我国大陆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城市的国际化步伐起步较晚。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也面临着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新机遇和新挑战。2009年6月,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将西安明确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文化底蕴浓厚,经济发展迅速,进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不断在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也为西安创造了新的机遇。城市国际化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能迅速提升城市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发展、与国际城市逐步接轨的一条必经之路。
  1 城市国际化定位中西安市的优势
  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城市相比,综合分析西安的城市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西安在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中,已具备一定的优势。
  1.1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城市的基础和核心,2018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8349.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位列全国城市第20名,这是西安乃至所有西北城市唯一一次进入全国前20名,也验证了西安的综合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第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5%和8.3%,第二产业恢复强势增长,工业投资加快,成为西安经济的中流砥柱。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表现极为亮眼, 2018年西安长期位居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列,极大的促进了消费,拉动了第三产业增长。同时,西安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三一重工西安产业园,秦汉新城宝能汽车项目,三星动力电池二期等项目落地。
  1.2 人口数量增加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西安市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招揽政策,吸引大量人才涌入、资金加速回流。2018年年初到12月11日,落户75万人,人数是前一年的三倍,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户籍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
  1.3 交通设施体系初步形成
  西安的交通网络现已完成了以铁路、航空、公路为主的立体式、全方位式的构建。西安至韩城、阎良至机场、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机场4条城际铁路正在施工中,实现3条高速公路大通道连通陕北,5条高速公路大通道穿越秦岭连接陕南,27条省际大通道对接周边,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大通道。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西安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航线348条,通达160个国内城市、53个境外城市,航线网络通达能力仅次于北京。西安空港货运航空航线不断拓展,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同比增长近20%,增速在全国十大枢纽机场排名第一,实现争先进位。
  1.4 科技基础雄厚
  西安是全国重要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三名,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教育科研能力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强大发展动力和潜力,是城市发展的软件设施。作为全国有名的科技强市,西安有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基础十分雄厚。从科技基础资源看,2016年,西安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3所,普通高等学校有专任老师7.72万人,在校学生83.1万人。拥有两院院士60人,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整体的科技研发实力比较强。从物力财力资源看,2016年,西安市科技金融贷款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12.4%,设备共享台数10018台,比上年增加1785台,互联网宽带用户335.83万户,同比增长15.8%。
  1.5 城市開放平台宽阔,国际交往基础好
  作为六朝古都的西安,曾经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现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安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西安“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西安开放型经济近几年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2018年,西安进出口总值达到3303.87亿元,占全省94.03%,增长29.58%;外贸依存度达到39.57%,高于全国、全省5.69%和25.19%。2018年,西安获批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出台《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西安市关于促进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当年跨境电商累计完成206.7万单,其中进口完成8.6万单,出口完成198.1万单,货值超过7750万美元。2018年全年西安海关监管“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货值17.2亿美元,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其中重载率达99.93%。西安市的对内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对外开放平台更加广阔,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也随之不断优化和提升。
  1.6 国内国际知名度好
  西安是一个文化城市,也是一个千年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吸引了国内和国际上的众多游客,也因此成为了一座知名旅游城市。同时,西安已与26个国家的31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与28个国家5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在四大洲12个国家设立了14个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主导承办了首届和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发展论坛、长安与丝路的对话、长安与罗马的对话、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城市大会、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旅游局长联席会议、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以及西安国际马拉松赛、“一带一路”篮球冠军赛、击剑邀请赛、国际健身健美大赛,丝绸之路乒乓球赛、拳击、围棋等重要国际赛事。这些都大大提升了西安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推动西安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国际化城市有很多成功的样板,也产生了众多不同的路径,西安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路径,才能既稳健又高质量地达到城市国际化的目标。立足西安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再结合以往的国际化城市发展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2.1 确定合理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要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城市定位,同时制定出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西安具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积淀,作为文化古都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的罗马”。相较于其他方面,西安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国际上影响最深。西安应紧抓这一核心竞争力,确立正确的城市定位,在国际上树立旅游城市品牌,发扬传统文化名城的优势,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上,再制定城市国际化的分阶段发展战略。从整合资源、加大周边合作与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到提升环境质量、培育品牌企业等的建设阶段,再到将科技与旅游相融合、打造宜居城市的各方协调、稳定发展阶段。从而为西安的城市国际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蓝图。
  2.2 建设科技型城市
  西安市聚集了众多高校和研究所,科技实力雄厚。在科研和教育方面,西安的地位不容小觑,新的政策下人才资源也不断涌入,为西安市打造“科技之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科技资源的转化,利用科技资源优势,促进科技产业化,建设“科技之都”,是城市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要统筹好各项科技资源,建立科技资源交易平台,将科技转化为城市的生产力,打造科技城市新名片。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培育更多更强的科技创新企业,提高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打造更开放的区域中心城市。
  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运输、通讯、电力生产与供应、供水排污等多个方面,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它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障,增添城市对外发展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要想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而作为一个旅游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能够在西安的旅游经济中发挥良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也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交流和促進招商引资。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西安城市国际化步伐的顺利迈进。
  2.4 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
  人才资源是核心生产力,抓住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素养的人才,打造一个培育和引进人才的国际化平台,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国际化。抓住西安市教育资源充沛的优势,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时抓住回流的优秀海外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策略,从而让大批的国际化人才在西安这个开放性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和创造,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新西安。
  参考文献
  [1]范晓宇.进一步加快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9,(3):32-33.
  [2]张建.莫斯科的城市国际化之路[J].首都治理,2017,(2):81-84.
  [3]向鹏成,曹园园.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城市人口匹配度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6,(2):33-38.
  [4]宋炳林,陈琳.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7,(6):57-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6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