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我国基层地区医疗行业急需医学专业人才问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所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且具备乡村医生、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管理以及社区医生等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人才,同时可以在医疗岗位胜任公共卫生管理、医疗以及保健等技能型人才。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将下得去、用得上以及留得住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提供给基层医疗机构,是值得当前高职院校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医学人才 高职院校 培养 基层
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健康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互联网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基层医疗承担医疗、健康教育、预防、康复以及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然而,在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大量优秀医学专业人才涌入城市,基层卫生机构面临着医疗人才质量、数量“双降”现象,由此就加大了民众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加大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力度,以期能够为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河南省郑州市5个社区、15个自然村,并采用随机方式抽取300名民众,对其展开问卷调查与走访,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5份有效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中,160名男性,135名女性,75人年龄为50岁以上,68人年龄为30~49岁,87人年龄为15~29岁,68人年龄为0~14岁。
(二)调查内容
以2018年全年为单位,问卷设计主线为感冒,归纳问卷内容:
(1)调查对象感冒次数。0~14岁每年2~8次,15~29岁每年1~4次,30~49岁每年1~4次,>50岁每年2~5次。①发热情况。感冒时伴有发热者占95%。发热38.5度以下者:a.15岁以上。去药店自行购买退热药品者占比85%,不作处理者占比13%,就近诊所接受治疗者占比2%;b.7~14岁,去药店自行购买退热药品者占比17%,不作处理者占比5%,就近诊所接受治疗者占比78%;c.0~6岁。就近诊所接受治疗者占比17%,去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者占比32%,省市级医院接受治疗者占比50%,不作处理者占比1%。以上用药中,抗生素、退烧药为主的药物占比95%。花费:省市级医院花费50~90元,乡镇卫生院花费30~60元,诊所与药店花费10~30元。发热38.5度以上者:选择输液治疗占比85%,30岁以上者在门诊输液占比87%,15~29岁者在乡镇卫生院输液占比76%,0~14岁者在省市级医院输液占比86%。花费:省市级医院花费100~200元,乡镇卫生院花费100~150元,诊所与药店花费80~120元。②咳嗽情况。感冒时伴有咳痰、咳嗽者占比96%。15岁以上者,去药店自行购买药品者占比93%,不作处理者占比2%,就近诊所接受治疗者占比3%,在省市级医院接受治疗者占比1%,在乡镇医院就诊者占比1%。以上用药主要为止咳化痰、抗生素等药物。花费:省市级医院花费50~90元,乡镇卫生院花费30~60元,诊所与药店花费10~30元。0~14岁者,去药店购买药品者占比8%,不作处理者占比2%,就近诊所接受治疗者占比28%,在省市级医院接受治疗者占比20%,在乡镇医院就诊者占比42%。以上药物主要为抗生素输液。花费:省市级医院花费120~300元,乡镇卫生院花费100~200元,诊所与药店花费80~120元。②其它疾病。比方说肺炎、糖尿病、烧伤、高血压、肺炎以及脑血栓等首诊主要在省市级医院。
(2)提出问题。目前国内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还在起步阶段,而且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质量、数量均比医疗需求滞后,这就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有效展开造成严重制约。高职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基层培养更多技能型、合格的医疗人才。一方面培养其医学知识获取特别是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其医疗专业综合能力,也就是临床实践能力,以改善我国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卫生面貌。以社区医院卫生人才为立足点,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主要处理早期病症,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给居民,从而有效解决民众看病难问题。
二、调查结果
(一)0~15岁者大小病均主要在省市级医院就诊,有以下原因
(1)家长顾虑。与成年人相比,小儿有着较为低下的免疫力,极易出现并发症,且社区门诊或者乡镇卫生院医护工作者综合素质比较低,且知识与年龄结构也较为老化,很难满足患者需求,造成基层医护工作者的群众可信度比较低。此外,基层医疗设备较为短缺,医疗设备与辅助科室缺乏先进性,还有些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常规检查、化验等服务,造成机构诊疗疾病具有很大局限性。
(2)门诊、医院处境。研究发现,三级医院所接收的患者中,能够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分流的患者占比65%,而三級医院住院者向社区医疗机构分流的患者占比77%。由于部分患者无法在门诊或者基层医疗机构获得所需服务,不得不选择大医院,由此就导致患者医治成本的上升,同时也加重了医院负担。比方说,发热、头痛等常见病在大医院诊治,会导致患者分流不合理,同时也会造成小诊所患者少、大医院患者多的现象。
(二)15岁以上者小病选择社区诊所、乡镇医院或自行购买药物,有以下原因
①免疫力强。一般成人有着较强的免疫力,所以并发症比较少;②看病成本。调查发现,在社区诊所或者乡镇卫生院就诊、药店买药的成本比较低;③就医观念。大部分人表示,生病才会在医院接受治疗,特别是很多基层老百姓保健与预防意识缺乏。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成年人认为,感冒发烧等常见病都具有自限性,因此并不重视,而且很多老百姓表示基层医院的实力与技术比较差,因此通常会自行购买药物。 三、高职院校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策略
强化培养临床专业人才力度,充分调动临床医生工作积极性,该研究基于临床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培养技能型医疗人才
首先,修订技能型医疗人才培养方案。更改高职院校仅重视培养专科医生,而忽略培养全科医生的错误观念。高职院校是现阶段我国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医疗人才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将医疗技能型仁爱输送至基层的关键阵地。高职院校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目标其实就是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系统化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重症防控工作,由此才可有效开展寄生蟲病、传染病以及地方病的有效预防,从而为群众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进而提升群众的健康素质。培养技能型医疗人才的规格包括:①知识结构。必须形成服务群众、面向基层的理念与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应具备杂事医学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对人类病症发生原因、发生机制进行正确鉴别的能力,还要具备诊治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能力;②能力结构。其中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核心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
其次,改革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作为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一个关键途径,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是农村与社区医疗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仅仅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缩影,没有将高职医疗人才培养目的体现出来。所以应改革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临床医疗实践能力当作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同时还要再衔接课程逻辑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创建医疗技能型专业人才培训机制
应定期安排学生至上级医院接受培训,同时通过制度化形式确定定期培训,也可在医学院校实施系统、短期临床医疗培训,组织当地基层医疗人员去大医院参观学习,创建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信息交流平台。
四、总结
高职院校应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医学知识自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效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困境,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度,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淼丹,申绯翡,张宏亮, 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9,(11).
[2]赫欣,刘晓东,程琦, 等.深入推进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管理观察,2018,(32).
[3]黄羽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探索[J].才智,2019,(13).
[4]王轶楠,沈国安,赫欣.大健康背景下高职院校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24).
[5]李红月,孙志伟,金卫华, 等."1+1+1"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8,(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医学教育研究项目 :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临床医学专业考核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wjlx20182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