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开始面临重新转型的问题,市场经济和粉丝经济发展以及商业操作给文化传媒市场带来了诸多困扰。传媒领域泛娱乐化现象越发明显则是问题之一。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人们娱乐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网络传媒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大都采用娱乐方式进行传播,以取悦观众,赢得粉丝关注,快速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及市场份额。在这种泛娱乐化浪潮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则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人们审美水平提升的作用。为此,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该现象的消除及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粉丝经济;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7-0039-02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人们日益增加的娱乐需求,“泛娱乐化”这一现象越发显著。“泛娱乐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我国,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使用达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诚然,微博、微信的大量使用能够扩宽人们的视野,并且关注时事可以让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但是,社交媒体的使用背后的泛娱乐化也成为了一大焦点。截至2019年3月22日下午11时,微博热搜榜上的前几名分别是“关晓彤清宫装”“刘昊然热舞”以及“央视编导为王源发声”。这意味着这些微博的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大部分都在娱乐圈中,而这也正是粉丝经济浪潮下“流量当头”的充分体现,即观众们的娱乐需求日益增多,为了赢得粉丝关注,快速获取经济效益,主流媒体也不断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一、从经济视角分析泛娱乐化现象的原因
造成泛娱乐化这一普遍现象主要存在背后两点原因。首先,市场竞争迫使媒体设法去迎合观众们的喜好,而忘记了作为媒体人的初衷。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与投资人将关注度点停留在了阅读量、粉絲数量和利益上,导致被读者们“牵着鼻子走”。然而,快餐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娱乐的标准在日渐降低以及收视品位的下降。其次,粉丝效应所带来的丰厚利益让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与投资者驻足。众所周知,流量明星背后强大的粉丝群体是不容小觑的。例如2015年上映的电影《奔跑吧兄弟》充分反映了这一现象。这部由微博粉丝高达1亿的某位顶级流量明星领衔主演的、拍摄周期仅为6天的低成本电影在首映当天便取得了7 900万元的票房,次日8 000多万元,第三天6 000多万元,首周末3天累计2.3亿元,4天累计达到2.6亿元,成为2015年卖座速度最快的华语片。最终该影片的总票房高达4.389亿元,远超于其制作成本。然而,这部看似“满载而归”的电影的豆瓣评分却仅有3.3分,其中评分1星的比例高达59.4%。反之,口碑较好但娱乐作用偏低的电影《百鸟朝凤》却没有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2016年5月12日,这部排片量极低却豆瓣评分8.0的电影的制作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磕头,恳请影院经理为吴天明导演的这一遗作增加排片。这一鲜明的对比表明人们对于娱乐的门槛降低了,而越来越多的电影在成为我国强大的粉丝效应催生出的“畸形儿”。简而言之,泛娱乐化是由观众与媒体以及投资者的“低门槛”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1]。
二、削弱及消除泛娱乐化现象的建议
现如今,粉丝经济影响下,泛娱乐化现象越发普遍,而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来从根源上逐渐削弱这一现象,以确保市场经济及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
首先,从观众方面提出的建议。观众是娱乐媒体的主要接收者,更是载体。他们对于媒体、时事以及娱乐方式的看法影响着整个传媒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业是大幅度基于观众的看法之上的,事实上,“合观众胃口”的作品才能带来丰厚的利益。然而,观众们对于娱乐的标准却在日益降低,对于好的作品的定义也在逐渐模糊。因此,在观众这一方面,应当提高观众的综合素养,帮助其摆脱享受主义对其思想的腐蚀。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在大学、甚至中小学设立鉴赏课,提高学生们的鉴赏水准,让学生从多方面(不单单是娱乐)接触媒体,感受媒体,陶冶情操,进而从根本处改变媒体传播的环境。让观众削弱内心的“从众心理”,对于事物树立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与此同时挖掘自身无限的潜能。
其次,从媒体方面提出的建议。各大媒体是传媒行业的运营者与操控者。因此,各大媒体也应当摒弃“利益至上”的原则,重新树立自身的形象,不被大众的舆论所控制,相反,对大众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例如,可以大力推荐好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主导舆论的方向,保留正确的文化风尚[2]。另外,更要阻止“恶搞”“低俗”的娱乐现象的发生,要过滤掉有碍发展身心健康的内容,避免对社会发展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三、泛娱乐化现象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然,泛娱乐化的现象的改善是十分乐观的。能够彻底改善这一现象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在票房榜上成功占据一席之地,证明观众的综合水准以及对娱乐的要求正在提高。同样,2019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更凭借其极佳的口碑在众多电影之中脱颖而出,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观众对中国价值、中国审美、中国电影的文化的认同。这也表明,现在已有像吴京这样的先驱者愿意为这样一部从前不被看好的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进行投资。在社交媒体方面亦是如此,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众号、自媒体账号也在竭力改善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例如,《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的时事推送能够尽可能地拓宽受众群体的视野,摆脱了娱乐的局限性。另外,众多明星也正在利用其庞大的粉丝群体来共同关注社会现象并为粉丝树立正确的公众形象。从以上方面及趋势可以看出,泛娱乐化这一现象的解决是可观的。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领域的建设也要一起抓。有效解决粉丝经济浪潮下大众文化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则成为每一位媒体人应该关注并为之努力的问题。从自身出发,摆脱“功利主义”和“利益至上”影响,并帮助大众走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刘涵宇.浅析社会传媒的泛娱乐化[J].民营科技,2017,(12).
[2] 杨金凤.新媒体平台如何杜绝“泛娱乐化”不良信息[J].电视指南,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5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