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明娥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征程上,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人才培养新模式、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渠道、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征及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会计学;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20-0117-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解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专业人才培养这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培养更多的精通外语、掌握国际会计准则、深谙本国会计标准、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具有创新思维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必将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航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已经明确将金融财会列入12 大经济重点领域,将会计高端人才列入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队伍。高等院校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会计人才已经成为客观需要。
一、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定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会计社会实践的需要。
(一)国际化
新时代我国迫切需要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加快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功改组后,世界上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越来越多,会计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优化经营管理,降低劳动耗费,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其经营目标。现阶段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能掌握国际公认财务会计准则、高素质的财会人才,以满足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对于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立足国际化,这关乎到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视野问题。
(二)高素质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不仅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顺利就业,而且就业质量还要高。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潜力,美国会计改革委员会提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会计人才教育的重点。这对新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及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机制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着如何基于学科的发展以及行业的需要,培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兼备、能够参与决策管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一重要课题。这涉及到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三)创新型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作为现代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拥有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关键。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随时都可能面对新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创新型会计人才不仅要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并逐步付诸实现,还应在会计职业判断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直至取得预期的结果。会计创新人才不仅要保持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还要在会計工作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以及工作实践中的发展要求。这是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关键问题。
二、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指在新时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中,按照新的培养目标和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新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专业评估方式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育。在人才培养中应根据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使培养活动系统化、秩序化,从而达成新的培养目标。在会计学专业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不仅需要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还需要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的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潜能潜质。所以,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系统地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当前,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兴起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如何转变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在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教育理念→学生素质能力→多样化发展的教育规律中,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无疑是实现转变的首要环节。
1.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使得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变迁也更加频繁。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应适应环境的变化,创新会计教育理念,重视以人为本,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提高学生适应高科技和新环境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计专业教学不仅要转变教育理念还要更新教育手段,OBE理念、会计在线课堂、会计仿真实验等都将是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途径。
3.增强保障机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应健全适应教育培养的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创新载体建设,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全面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的机制保障,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关键因素来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摈弃对学生所学课程仅凭期末考试定成绩,要重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要从学习成绩、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来对学生综合考核,创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渠道
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双语”(如英语及小语种)沟通能力,不仅要具备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还要熟悉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类经济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制度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深刻理解。高等院校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中采用的课程“全英文教学”以及引进优质的在线课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各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
1.开设更多的会计专业“双语”课程。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双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比中外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在学习和掌握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时站位可以更高、视野也会更宽,特别是会计专业的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采用“双语”教学,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还可以了解原汁原味的国际会计准则。
2.鼓励更多的学生作为“交换生”学习。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短期“交换生”的学习渠道,可以使会计人才能够使用英语及其他语种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经过短期的学习交流和亲身体验会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促使国际化会计人才具备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3.加强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在加强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会计教育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高等院校现有的“2+2”会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采用国内加上国外的会计专业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助于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与文化交流,优势非常明显。
(三)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征
在21世纪,整个世界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改变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高素质會计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恪守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的行为准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体现在会计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人造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发挥会计的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沟通技巧、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人员充分理解、积极配合并接受财务建议,会计主体的经营管理政策才能顺利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恪守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调是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质量特征。
2.专业情感强烈,精于学习研究。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学专业人才首先要有成才意识,这样,才能驱动主观努力实现成才目的。而以会计专业情感为基础能够使成才意识得以有效形成,如果缺乏对会计学专业的认同和情感,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会计专业成才意识。每一位会计人员如果都怀有深厚的专业情感,才会在会计专业领域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探索会计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才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自我培养和完善,有可能在会计专业领域取得成绩,有所建树,成为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学专业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精于学习与研究,这些不仅是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质量特征,也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专业知识丰富,综合能力胜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是在系统的、日积月累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和会计专业实践等的基础上造就的。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熟悉市场规则、精通财会业务,掌握法律、金融、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等专业知识。会计学专业人才对会计专业理论的理解要有足够的深度,学以致用,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学专业人才要从四项核心素质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一是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财务收支预算、财务决策模型、财务预测、财务风险评价、财务风险控制、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体系、会计问题研究能力);二是人格素质(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的合作意识,外语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三是商业视角(具体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战略思维、企业资源管理知识、法律素养和观念等方面的能力);四是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等。
(四)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型会计人才就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应当包括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三个方面。
1.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启蒙。创新意识是指会计学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要从培养创新需要、认知兴趣、求知欲、创新工作动机、创新态度、理想、远见、敢于怀疑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意识、胆识等方面出发进行专业创新意识启蒙。在培养实践中可以通过设立创新能力素质拓展学分来实现,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和意志的尊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创新能力学分培养实施计划,创新能力学分内容可以包括素质拓展学分,例如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各种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取得一定的创新能力学分。
2.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是指会计学专业人才在一般会计专业能力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会计创新活动的能力。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获取会计专业知识、应用会计知识探索会计业务的能力,还包括个人在会计专业领域的自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进行会计创新活动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多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评价决策能力等。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即能够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会计业务问题并付诸实践,而且还能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中创造性地分析会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3.会计学专业人才拥有创新知识。创新知识是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伴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与专业技能的增长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的根本组成。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会计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相近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会计专业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一般基础知识等。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创新知识构成主要表现为“复合型”和“应用型”相结合,即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和坚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相互结合。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会计准则要做到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来实现,开放、宽松和自由是人才培养必须具有的成长环境。培养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潜能、不断形成会计专业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要结合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新要求,组织好一切资源,聚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和推进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努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国家层面则需要研究和探讨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会计学(包括各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S].2010.
[2]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S].2010.
[3] 孙玉甫.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
【作者简介】
程明娥,女,教授,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1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