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劲松

  摘 要: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要促进特色小镇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应该完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延长特色小镇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建立特色小镇的民族文化品牌。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88-03
  引言
  我国政府2016年在《“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1],“要重点建设200个民族特色小镇和2 000个民族特色村寨”,为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维。一般而言,特色小镇表现为以特色产业为发展动力,基础设施完备、功能日渐完善、环境和谐宜居,能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的小镇。许多特色小镇基本上都具备乡村旅游这一基本特质,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是在特色小镇的基础上,依托具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提供旅游服务与产品,以休闲产业、旅游业为支撑的小镇[2]。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是在特色小镇的基础上着重于旅游业,挖掘特色产业,融合民族文化,集聚发展元素的一种特色小镇。贵州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要辐射带动周边范围30公里以内村寨发展,实现共生互补。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作为布依族聚居的乡镇,其下辖偏坡村、下院村两个村寨,于2016年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偏坡乡是地地道道的“布依族乡”,其总人口的96.5%都是布依族。浓浓的布依民风在这里世代传承,唱布依山歌、穿布依服饰、跳布依舞、讲布依话,是偏坡乡的一大特色[3]。目前,偏坡乡成为贵阳市乌当区“泉城五韵”之一的“醉韵”,将环境资源、人文风情、民宿文化、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成为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笔者通过对偏坡乡特色村寨的调查,分析当前旅游特色小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与问题
  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偏坡乡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生态的优势,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深厚的布依民俗文化,以丰富旅游产品开发多元化旅游项目,打造布依民族特色小镇,近几年来偏坡乡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其中2018年接待游客达到38万人次,接待游客数从2011年的17万人增长到目前38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7.6%。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收入的增加,2010—2018年农民人均收入从5 400元增长至16 000元,年均增长达到24.5%。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贫困人口的数量在逐步减少。偏颇乡利用“旅游产业项目+贫困户”模式,乡镇领导班子通过一对一帮扶的方式,2019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 000元,取得脱贫攻坚的初步胜利。偏坡乡发展布依民俗文化的旅游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
  偏坡乡虽处贵阳周边,但是景区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住宿和景点建设不完善。2011—2017年期间,平均每年的投入资金500万元左右,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已建景点的基础设施的维护,由于资金投入较少,除对原有景点的维护外,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小镇的进一步规划发展。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多,尤其交通设施不完善,一到旅游旺季,交通拥堵便成为制约小镇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没有停车场,游客车辆只能停在公路两侧,不仅影响道路通畅及交通安全,而且停车地点离景区较远,游客徒步走到景区影响了舒适感,为游客留下不好印象。此外,卫生、餐饮、住宿设施也不完善,目前偏坡乡共设垃圾箱移动式垃圾斗42个、移动式垃圾桶300个,公厕目前仅有2个,污水处理及污水管网铺设较不完善,没有自来水供应,农村饮用水均是地下的井水,村民用水不方便,每家每户均设旱厕。餐饮住宿设施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严格消毒和分类处理措施。景区内没有酒店,游客只能居住于普通民宿,民宿没有独立卫生间、热水供应或空调等设施。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的体验不佳、回头客少,制约了偏坡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乡村旅游业产业融合度低,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能发挥“一业带百业”的巨大作用[4]。长期以来,由于发展理念的限制,偏坡乡更多关注旅游业,而忽视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一直各自为政,限制了旅游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偏坡乡耕地面积分散、土地贫瘠,不能开展大规模农业生产,农产品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小镇特色产品如米酒、布依刺绣、根雕等产业发展不够,这些产业发展停留在原生态状态,没有建立自身品牌及挖掘其文化内涵,旅游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对这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全乡旅游经营户有100余户,经营模式主要是农家乐及民宿,停留在体验传统的农家生活,即在田园体验收割、打谷、碾米等农家活动,并品尝现打红米,服务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需求。产业融合度低,旅游业辐射带动能力差,结果美景把人吸引来了,但钱消费完了人却留不下。
  (三)民族文化开发不够,影响了旅游特色小镇的吸引力
  文化是特色小镇之魂,对于具有民俗文化的旅游特色小镇尤为如此。偏坡布依民族文化深厚,其隆重盛大的节日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包括布依民俗迎宾活动、开幕式大型演出、布依长桌宴、民族大联欢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除了六月六布依民族风情节外,每年的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偏坡开展“相约醉美偏坡,走进布依村寨活动”,其中主要有根雕展示,以及文艺节目,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这也是偏坡乡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旅游旺季。但是偏坡乡旅游开发主要停留在对服饰、饮食等一些静态民族文化元素的展示方面,旅游产品呈现出浓郁的“表演性”特征,缺少对布依文化的深挖,对地域核心的具有体验价值的布依文化开发不够,如景区建筑缺少以布依文化为主题的定位,建筑内部装饰和意境营造上也缺乏布依文化为内涵的元素展示,导致旅游景区项目的吸引力不强,除了节假日通过举办民族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外,平时来参观游玩的游客并不多,旅游产品收入季节性差异非常明显。   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破除制约小镇旅游发展的瓶颈
  舒适的景区环境,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品牌打造的前提,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民族地区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集中一部分财政资金投入到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完善旅游特色小镇的交通和通讯等设施,规范景区民宿的居住条件与卫生标准,提高旅游特色小镇的游客接待能力。一般来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周期较长、工程项目冗杂繁多,需要有保障的资金鏈,单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满足。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可借鉴浙江省的做法,通过政府招商引资方式,试行PPP融资模式,吸引一部分实力强劲的公司或企业,参与到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社会资本投入可以保证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需求,完善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增强旅游特色小镇民俗文化的吸引力。
  (二)延长特色小镇产业链,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更多企业与商户来投资入驻,经济也才能发展起来。特色小镇建设说到底就是小镇产业发展问题[5]。由于旅游业具有搬运消费和强关联性的特征,旅游业完全取代农业既不现实也不可取。因此,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应该改变单一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体系,走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构建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形成旅游业、农业和文化产业共赢的局面。为此,需要做好旅游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本着保护与发展有机融合的原则,在传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市场改造,推动传统旅游产业与农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合理利用特色小镇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包装小镇一些老字号以及物流快递、交通和通信等专业化配套产业,形成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为基础,以相关配套产业为助力,各产业相互配合、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突出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品牌
  民族文化是文化品牌的核心和灵魂。民族地区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要重视民族文化元素的注入。比如,乡村地域的历史人物、文化遗址、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重要的民族文化建设的载体。应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挖掘文化基因,突出民族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创新发展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例如,偏坡乡对民族文化产业价值的挖掘上看,除民族节日或秋收农事体验以外,还可以发展特色民族服饰、刺绣等民族文化产业,举办民族特色交流活动、民族特色展览会等,增加旅游特色小镇的民族文化的“特色”。为此,可邀请专业运营团队进行规划和营销,从文化产品设计、包装、销售和品牌运营等方面进行长期培训指导,形成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只有这样,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才能更加持久、更加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http://news.cctv.com/2017/01/24/ARTIQsls3II3nVA55NUXFX3H170124.shtml,2017年01月24日.
  [2]  张晶利.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的开发现状、问题及模式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
  [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生态为媒 文化为韵“三变”助力贵阳偏坡乡村振兴[EB/OL].多彩贵州网,http://travel.gog.cn/system/2019/04/26/017217018.shtml.
  [4]  夏倩.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机理浅析[J].城市地理,2015,(6).
  [5]  余华荣,曹阳,周灿芳.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6,(12).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s in Minority Area
  LI Jin-so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5500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r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s in minority area,It is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extend its industrial chain in order to achieve 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 exca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s in minority area,only this targe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vitalize rural area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National Minority;Tourism;Characteristic town;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兴 华]
  收稿日期:2019-08-19
  作者简介:李劲松(1972-),男(布依族),贵州独山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村经济与政策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7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