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抗挫折问题及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新一代的杰出代表,所以他们更需要具备良好得综合素养,对我国长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不断地向前发展,成长中的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多,挫折也越来越多,如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引起了心理不适,导致情绪的低落,缺乏生活信念。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挫折教育的认知,增强其抗挫折和解决心理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心理 挫折教育 有效途径
  
  引言:大学生活就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需要学生们独立面对所有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家庭从小不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溺爱孩子,等到孩子长大脱离家长的庇护,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愿望与实际的矛盾,都会给学生带来焦虑感,严重的就会走入极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的推进挫折教育,关心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积极与其进行沟通,正确认识引发大学生挫折的原因,并对他们加以思想上的指导,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独自顺利度过,在挫折中得到成长。
  1、大学生挫折类型及行为表现
  (1)大学生的挫折类型
  本文按照挫折发生的领域把大学生挫折分为大学生学习挫折、大学生交往挫折、大学生经济挫折、大学生家庭挫折和大学生择业挫折5种。
  大学生学习挫折 。学习挫折是因为学习上的困难或失败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期间学习内容多,专业化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大部分学生受高中时代单一的学习方式影响,适应不了大学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容易引发学习动力不足,常常表现为缺乏目标、厌学、弃学等消极情绪。
  大学生交往挫折。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强烈的渴望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自己情感体验,倾诉内心秘密的需求。珍视友谊、渴望交往是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但有的人自身修养较差,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又不能正确认识,导致在群体中不受欢迎,很少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形单影只,独来独往,交往的需要,友谊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
  大学生经济挫折。近几年来,由于大学实行缴费制度和物价上涨等原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加重。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比其他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更容易产生挫折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大学生当中的贫富悬殊,更是给贫困大学生以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偏执的心理。
  大学生家庭挫折。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赖以生存和成长的精神和物质场所。每个大学生的家境 都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别,这对每一位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又是久远而深刻的。大学生家庭型挫折情境有:家人的期望很高,自己难以达到;家庭给你施加各方面的压力;与父母关系不和,很难沟通;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变故:为自己不能有别人那样幸福的家庭而苦恼;克服大学生家庭型挫折需要双方面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大学生的择业挫折。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当大学生就业择业难原因主要有:第一,用人单位误区。表现在:一是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二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2、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实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要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
  水平和特点,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保证各个教育环节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增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时效性的目的。
  (1)加强三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自觉性
  科学的“三观”是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正值形成和确立 “三观”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其身心健康、学 业完成乃至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三观”教育,明确人生的意义和 价值,摆正人生航向,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吃苦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 持进取向上的个性,达到增强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调查了各界名人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 有20%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0%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必须重视心理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过程。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掌握竞争的主动,实现自我的潜能与价值,心理素质的优劣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社会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处理挫折和危机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大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利用好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则更具有直接性、典型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蔡田,李翔宇,贾伟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 出版社,2014,56
  [2]方鸿志,心灵七彩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103
  [3]方鸿志,李红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评析与对策[M],沈阳:东北大學出 版社,2009,12
  [4]李海洲,边和平著,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56
  [5]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8.
  [6]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