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制造业优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工业 4.0 战略,开始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 4.0 時代。鉴于此,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大力发展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力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大力培育工业4.0高端人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竞争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04
0 引言
目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制造业发展来看,在“互联网+”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工业 4.0 战略,开始进入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 4.0 时代。工业 4.0 战略是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本国工业所相应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被称为工业领域继蒸汽机、电力和计算机之后的第四次革命。2013 年 4 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提出了“工业 4.0”概念。工业 4.0 作为德国2020 年高科技战略行动计划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被提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从德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来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方式柔性化和自动化、工业体系标准化、工业基础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强等特点,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相比,德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全球竞争力,很多领域已经成为全球“隐形冠军”。美国在21世纪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并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软件来提升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总体来看,美国现代制造业具有工业生产规模大、要素市场发达、部门齐全,体系完整、新兴产业和高端技术发达、产业集聚化程度高、区域专业化分工细等特点,在宇航、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通讯设备等新兴工业领域,都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在这种“互联网+”发展背景以及工业4.0的发展趋势下,2015 年,中国出台了应对工业 4.0 的《中国制造 2025》战略,踏上了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工业 4.0发展战略,为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快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大大提高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更能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整体综合实力。
1 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优劣势分析
1.1 优势
武汉城市圈在制造业发展上有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条件较好。
从中国地理版图来看,武汉城市圈位于华中地区,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目前,随着高铁、城铁和城内地铁的不断完善,武汉城市圈不仅圈内交通便利,而且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的交通也更为通畅和快捷。
(2)工业基础较好。
武汉城市圈的工业体系较完善,分类较齐全,包括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食品烟草、服装、医药、化工、软件、装配制造、光电子等产业。近年来,武汉不仅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而且还投入巨资打造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园,完善各项综合配套设施,为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
(3)人才资源较多。
武汉是全国拥有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人才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截至 2017 年,武汉现有普通高校 79 所,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106.4 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7 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0 家,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10 个,两院院士 68 人。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也为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便利和保证。
(4)优惠政策较多。
作为中部的特大城市,近几年来,武汉在国家层面获得的优惠政策也比较多。像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经济自贸区、全面改革试验区等,都是以武汉城市圈为主体提出来的战略规划。在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中,武汉起到龙头的作用,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2 劣势
(1)新兴产业规模较小。
总体来看,武汉城市圈内新兴制造业发展空间有限,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要素集聚化和规模化,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新兴产业的资源配置也不合理,缺乏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经营的理念,在武汉城市圈制造业中还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2)企业结构不均衡。
就工业而言,武汉城市圈企业结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武汉城市圈制造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实力较弱,目前,武汉市中小企业达30.7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80%,对 GDP 贡献近 50%,吸纳就业占比达60%,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贡献远远不够,仍然没有能够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只有东风、宝武、中国烟草等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入围。中小企业想成为享誉世界的“隐形冠军”,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3)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
武汉虽然是我国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但高校优秀毕业生留在武汉城市圈的还远远不够。人才管理观念滞后,人才管理机制不活,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仍然匮乏。作为教育大市,需要匹配合适的吸引人才的条件,这是今后武汉城市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武汉城市圈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比例仍然很高,而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的规模不大,高科技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造成产业机构极端不合理。可见,在工业4.0时期,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使制造业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2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竞争力的對策建议
2.1 大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武汉市政府在制造业发展战略部署中,要大力发挥政府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根据武汉市出台的《武汉制造 2025 行动纲要》,城市圈政府要推出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纲要和实施步骤,制定重点产业的发展路径,明确制造业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以便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全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2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不仅可以促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加快产业集中和集成,而且还可以促使企业物联互通,保证企业生产的柔性化和高效率。同时,高新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而且还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从而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3 大力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
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光靠国有大型企业,还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人才,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扶持,特别是在融资贷款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政府需要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便利和帮助,解决好它们的后果之忧,让它们能够轻装上阵。
2.4 大力培养工业4.0高端人才
武汉制造业转型发展,最需要的是高端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互联网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工业4.0高端人才。政府要重视工业制造4.0高端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发展,要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来留住本地人才,同时还要为外来人才筑巢引凤,吸引外来人才来武汉创业发展。要建立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保证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歌.如何借鉴德国工业4.0 战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7,(1):50-52.
[2]孙笛.德国工业4.0 战略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河南社会科学,2017,(7):21-28.
[3]苏萍.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7,(8):11-12.
[4]赵福全,刘宗巍.工业4.0浪潮下中国制造业转型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01):58-62.
[5]龚隐春.武汉成为国内现代制造业中心的优势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16(6):668-6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8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