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不利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对内蒙古需求侧、供给侧、微观主体等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疫情对内蒙古一季度经济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是阶段性的,不改变内蒙古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当前,内蒙古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工程、企业复工复产,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要通过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补短板、强弱项,来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动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内蒙古  影响  措施建议
  新年伊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飙升,防控疫情成为头等大事。疫情导致春节假期相应延长,也对内蒙古经济运行、企业经营和就业带来了较大挑战。当前,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仍较明显,且正处于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关键期,我们首先要正确而充分地衡量疫情对内蒙古经济的影响,同时也要抓住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确保内蒙古经济在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疫情对内蒙古经济影响分析
  疫情影响经济的逻辑链条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病毒传染性越强,控制疫情扩散的隔离管控措施就需要越严格,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也越大。到2月10日,除湖北省外,各地新增病例速度放缓,说明中央以及各地采取的严防死守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全国疫情目前没有朝更坏的方向发展。从疫情发生的时间段上看,一、二月份是全区生产的淡季,一季度GDP在全年所占的比例在20%左右。如果二月底前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大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受影响的主要为元宵节后的20天,而因疫情积压的订单通过加班赶工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初步判断,此次疫情有望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对全区经济的影响可能会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对2020年一季度全区GDP增长的影响在0.4-1个百分点区间。同时,疫情结束后,全区经济将在三四季度有所反弹,消费也将逐步得到释放。
  (一)对需求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所受影响相对可控。疫情发生时间正处我国北方冬季施工间歇期,对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影响甚微,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降低。随着气温转暖、病毒传播活性下降,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消散,项目建设也将适时启动,特别是补短板强弱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基建相关专项债规模等政策逐渐起效,推动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生态、市政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设,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由于本次疫病的传染性更强,人员流动限制更严,消费需求被抑制的压力更大。从服务消费看,由于人员活动受限、企业复工延迟、经营活动场所关停,对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产生影响,服务消费明显减少。2019年春节假日内蒙古共接待游客537.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95亿元。可以预计,2020年内蒙古春节旅游市场损失将超过30亿元。电话调研情况显示,春节假期,内蒙古餐饮企业客源普遍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5%。一部分服务消费需求通过线上方式释放,短视频、游戏、网络教育等线上服务需求增幅较大。从实物消费看,生活必需品需求总体下降,但由于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弹性较小,加之各地紧急出台政策保障商品市场供应稳定,食品、日用洗化等商品消费降幅有限。同时,与疫情防治有关的医药、医疗器械、卫生防护、洗涤和消毒用品需求明显增加,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商品甚至出现缺货断货,空气净化器、电子体温计和净水器等设备也被带动热销。
  进出口受影响较小。从外贸规模来看,2019年一季度全区进出口额260.05亿元,占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的23.7%。从外贸结构来看,全区进口以大宗资源性商品为主,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从贸易国别结构看,蒙、俄是内蒙古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长期以来两国贸易额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可以研判,疫情对全区外贸的影响主要聚焦到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3:30,世卫组织(WHO)宣布中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并强调不建议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一些国家或地区仍然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并采取了针对中国公民的入境管制,短期内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食品出口产生影响。作为内蒙古主要贸易伙伴,蒙古、俄罗斯均采取了关闭通往中国的边境口岸的措施。但内蒙古出口蒙、俄主要以化工、冶金、机电等产品为主,受疫情影响有限。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对部分企业货物生产及物流运输等环节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合同无法履行,企业或面临因订单的延迟及无法完成被外商索赔的风险。
  (二)对供给的影响
  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具有不确定性。因消费需求下降,一些农产品销售订单被迫取消,造成涉农生产端和餐饮需求端双方经济损失。同时,受交通物流受限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农畜产品卖不出、运不出的问题。随着疫情的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交通运输管制措施的适时调整,上述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但是,内蒙古即将进入春耕时节,如果进入三月份疫情防控压力不减,人员、交通受限仍将持续,将会造成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不畅及农技服务受限等问题,对春耕备耕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同时受到了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方面,终端消费受到抑制使需求不足向上游传导,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冶金、化工等内蒙古主导产业的需求拉动力趋于减弱。另一方面,自治区出台文件对企业复工有“不早于2月9日24时”的安排,相较往年一季度企业开工时间将至少减少7个工作日。从工作天数来看,一季度企业生产投资将降幅明显。即使开工,企业投资意愿的恢复也需要时间,工厂减产或延长开工仍有可能发生。加之目前疫情仍在扩散、防控过程,工人返工意愿不强,且交通物流受限致库存增加、原料短缺,工业生产活动完全恢复面临困难。   (五)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积极发展“互联网+服务业”。聚焦基于互联网的政务商务、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创新供给方式,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生产”。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工业、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在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善全方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平台开展创新任务众包,更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资源,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创新,进一步提升创业创新效能。四是加强网络支撑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宽带内蒙古”战略,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建设,积极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
  (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沟通合作
  一是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俄蒙等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文相通,在教科文卫、旅游、经贸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国际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加强边境海关合作及信息交流,与沿线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二是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畅通与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能源等通道,主动承接北京市大数据云存储平台、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商贸物流、现代农牧业等产业和科教文卫等社会公共服务转移。推动东部盟市融入东北全面振兴,协调解决跨省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重大事项,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积极探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粵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合作,推动发达地区科技、人才、产业优势与内蒙古资源、政策优势有效对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共建共保生态环境,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引导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齐心协力开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2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