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八五”到“十三五”二十年间,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利用山西省1994年和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山西省城镇居民二十年来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以及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估计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消费水平逐步提升,消费结构由传统的温饱型消费转向现代性的品质型消费,同时城市最低收入群体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关键词:山西省;城镇居民;ELES 模型;消费结构
一、引言
中国已连续实施了多个五年规划,伴随着一个个五年规划的完成,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山西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同样分享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全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了大幅度提高。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由于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其消费需求也比农村居民增幅快,城镇居民的消费趋向对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尤其是自“八五”以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快车道,据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4年,山西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总收入为2566.28元,截止到“十三五”期间的2017年,该数值为32813.15元,比1994年增加了12.79倍。因此,研究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城镇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推动山西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内容、质量和水平。本文采用的消费结构划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标准,国家统计局将城镇居民的消费分为八大类,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居住和其他杂项。考察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首先就是弄清楚山西城镇居民消费这八大类资料的比例关系。
(一)模型构建
研究消费结构最常用的两种工具就是恩格尔系数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其中,扩展线性支出系統(ELES)模型是经济学家Lunch于1973年在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从模型的建构来看,ELES模型把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利于综合反映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从数据来源来看,ELES模型可以利用城乡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或统计年鉴有关城乡居民的消费数据,数据有保证,且使用方便;从分析内容来看,ELES模型估算的各项指标是居民家庭消费分析的基本内容,较好地将经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
ELES模型的主要思想包括:(1)某一时期居民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收入,另一个是各种商品的价格;(2)居民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两部分,用于维持最基本生活的需求称为基本需求,这部分需求同居民的收入无关;当居民满足了基本需求后,才有可能将剩余的收入用于满足其额外需求;(3)所有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具有一致性。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根据研究需要,数据截取“八五”时期的1994年和“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分别以两年的山西城镇居民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对应的各项消费支出数据为样本,并按照山西省统计局的分类方法,将城镇居民收入层级按照收入水平不同分为5个小组(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各项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居住和其他杂项八大类消费资料(劳务)上的支出。整理相关数据,利用Stata15进行估计,得到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的参数估计值。
三、模型估计结果
(一)基本需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1994年山西省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为1177.63元,截止2017年,城镇居民基本需求支出为10532.83元,是1994年的8.94倍,可见,从“八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近二十多年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较快。此外,伴随着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最终引起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态势。“八五”时期的1994年,山西城镇居民对食品的需求约占总基本需求的61.52%,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为0.62,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此时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处于贫困阶段,还未达到基本的温饱; 2017年,山西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为26.93%,比1994年下降了0.36个百分点,处于国际标准的富足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十多年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贫困状态发展到富裕水平。
从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额来看, “八五”时期的1994年山西省城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额最大,排在第二位的是衣着消费,第三位是娱乐文教及服务,后面依次是居住、医疗保健、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其他消费。2017年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食品、居住、娱乐文教服务、交通通信、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其他。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类别中居住和交通通信的消费支出额度增幅较快,成为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原因在于城镇居民由于子女教育问题而选择购买学区房或在学区附近租房,一定程度上使得花费在居民上的费用增加,居住支出也自然成为排在食品消费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
通过比较收入分组中的最低收入户和ELES模型中城镇居民对各项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见表2),可以发现:(1)“八五”时期的1994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年基本需求支出额为1177.63元,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支出额为1198.89元,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支出额比基本需求支出额多21.26元,说明1994年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全部满足了其基本需求,不存在饿肚子、“吃不饱”的问题;“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年基本需求支出数额为10532.63元,而此时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支出总额为9922.19元,人均年基本消费需求支出高于最低收入户消费支出610.63元,表明城镇居民的最低收入群体此时还达不到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这也说明了山西城镇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导致了不同收入群体在消费支出上表现出较大差距,最低收入户的城镇居民相对高收入群体,还未解决温饱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断定山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了;(2)比较“八五”时期的1994年和“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最低收入户在食品、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四个方面都没有达到基本需求支出水平,说明约占调查户数20%的最低收入户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二十多年来,他们生活状况没有因收入的增加而摆脱相对贫困的状态。此外,“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山西省城镇最低收入户的医疗保健商品的支出超出基本消费需求高达341.30元,这说明导致最低收入户陷于相对贫困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因病致贫。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从表1对比山西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发现,从“八五”时期1994年到“十三五”时期的2017年,山西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由0.6231下降到了0.459,也就是说,1994年城镇居民新增收入的62.3%用于消费支出,而2017年,具有用于消费支出的金额只占新增收入的45.9%,二十多年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明显下降; 1994年,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0.1825),其次是衣着(0.126)和设备用品(0.1157),说明在1994年,山西城镇居民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解决吃饱的问题,以及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而2017年则是居住的最高(0.104),说明新增收入中有10.4%用于增加住房支出。可能的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首先考虑的是住房的改善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子女教育问题,近几年“学区房”的热卖正是这一现象的很好说明。其次是食品(0.085)和医疗保健(0.081),说明新增收入中有8.5%和8.1%分别用于增加食品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食品和医疗保健食品仍是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方面,而且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城镇居民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品质和营养健康属性,而不再像以前只停留在追求“吃饱”,更多的强调要“吃好”。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和通讯(0.067),说明新增收入中有6.7%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这也符合实际情况,现代社会交通和通訊高度发达,城镇居民最为最早的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也是最早的消费者。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当收入每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从表3可以看出,1994年山西城镇居民在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城镇居民对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与当时城镇居民的实际消费情况也是相符的,在“八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对家用电器、家具以及住房装饰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需求都有较快的增长;2017年医疗保健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商品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城镇居民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基本消费支出后,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与之相对应的,医疗保健商品的费用也开始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尤其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这部分费用更是呈逐年增加之势。
四、结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八五”时期的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的消费模式转变为“十三五”时期以追求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现代型消费模式。在城镇居民消费的八个大类的消费品中,衣、食和其他类物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居、行、教育、医疗的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八大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得到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总消费倾向下降以及居住类商品边际消费倾向上升的结论。一方面说明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过程中,研究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结构变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推动山西省整体经济实力继续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婉男,李晓峰,尹金辉.北京市农民工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12).
[2]Liuch C, Williams R. Consumer Demand Systems 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 in the U.S.A.An Application of the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5(01).
[3]Klein R, Rubin H. A Constant Utility Index of Cost of Liv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50(18).
[4]王俊,庄天慧,陈雪.新疆居民畜产品消费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06).
[5] 黄志建,李传志.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在山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05).
[6]刘子兰,姚健.基于ELES模型的大中城市消费升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8(09).
*基金项目:校级项目名称“生态文明引领山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编号:2010031);山西软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18041003-1)。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艳萍为通信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