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冲突与协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长江经济带视角出发,首先阐述了绿色会计和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其次从实施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后根据问题现状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包括完善审计机制和设立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绿色会计指标,以期为更好的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会计与审计实务工作的展开提供有效的建议,帮助“长江经济带”战略稳步推进。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会计;环境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4;F239.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109-02
  引言
  国务院在2018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多地区协调发展和上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这说明国家决策层已经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要任务。在绿色会计方面,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我国绿色会计体系建设思路或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在环境审计方面,研究学者们大多是站在国家的层面对我国环境资源进行审计框架的构建。以往很少有文献将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共同研究,环境审计与绿色会计均由环境污染问题衍生,因此将二者相结合也是大势所趋。从服务对象来看,二者存在一定冲突和矛盾。本文将对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的东中西部企业集中构建绿色会计体系进行相应的研究,为国家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更加深入贯彻生态文明观,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发展绿色会计和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长江经济带贯穿我国11个省份,我国36.5%的水资源都来自于长江。但是,根据调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由企业造成的污水每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有将近12%(年均4亿吨),如此巨大的排污量如果能得到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的共同监督,必然将弥补我国生态环境的不足,因而发展绿色会计、环境审计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以往的研究较少共同讨论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发展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发展,如果将二者共讨论,将加快二者的体系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彼此协同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下倡导绿色会计
  传统会计下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绿色生态的确认、计量、报告。这些绿色要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经济带周边发展的企业对其排放的污染物不重视,信息披露不完整,上游地区环境遭到污染,会波及中下游地区。倡导绿色会计体系构建就是为了能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通过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会计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损益类科目的核算,可以更好的将绿色会计融入战略建设。
  (二)长江经济带提倡环境审计
  在绿色会计体系战略建设的基础上,环境审计伴随绿色会计油然而生。在当前循环经济体制背景下,企业的生产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绿色产品的制造和发展上。但是,只有绿色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并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对其自然成本的衡量进行环境的监督和评估。环境审计能够强化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能够加强对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等经济活动有关的监督、鉴证、评价,有助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周边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冲突与协调
  (一)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冲突
  1.二者实施层面不同。一般而言,会计和审计是相互辅助的。受到共同的内部环境、外部市场影响,审计随着会计的存在而营运发展。会计的职能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处理,审计则是需要对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进行监督审核。因此,想要真正实现绿色会计的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环境审计。然而,在我国,由于绿色会计比环境审计领先一步进入大家的观念并且被使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环境审计并没有什么概念,而政府相关部门也鲜有出台正式的环境审计相关政策及文件。虽然审计任务是由政府在担当,但是审计的范围仍然停留在传统区域,对于环境审计涉及较少,同时,对企业审计负有重任的注册会计师,尚未对环境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即使实施了绿色会计,也无法确保相应的环境审计工作得以实施,这便使得会计与审计在理论或理念上都无法同步。
  2.二者技术层面不同。从工作职能层面来讲,审计监督会计。首先,公司设立会计核算部门,利用会计核算对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活动进行核算、监督,来为本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根据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实施审计工作,对经济活动存在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效益效果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再出具审计报告。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亦是如此。绿色会计在核算中,直接受制于管理层,处于从属地位,在这种关系下很难使得提供的绿色会计信息保持公正性、合法性和权威性。而环境审计是对绿色会计整个核算过程、结果进行监督和纠正,二者在地位及服务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业务操作中,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和冲突。
  (二)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协调发展
  1.针对上游地区建立完善审计机制。目前对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排放污染治理机制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因为其造成的污染等可能波及到中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上游成渝经济区周边企业对排放的要求应更为严格。在建立上游成渝经济区污染排放审计机制时,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进行来进行环境审计的操作,了解长江经济带流域水污染可能涉及的原因。根据环境审计的开展实际情况,结合治理项目、水体污染源头,找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的现实与目标存在的差距。此外,对工农业、生活废水以及船舶码头污染防控进行环境审计,进一步甄别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对于水污染可实行的审计实施机会,进一步分析、评价治理效果。第一,创新审计技术。第二,全面开展专项审计工作。第三,开展合规性环境审计。   2.建立长江经济带特色绿色会计核算指标。在长江经济带的特殊环境下提倡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既要满足保护环境意识又要符合沿江省份实际情况。首先,法律方面需要结合环境,指定适合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强制要求长江经济带周边企业按照绿色会计准则核算,对上、中、下游工业、农业按照不同企业类別,对废气废水排放量、船舶码头污染排放物征收相应税费。其次建立权威机构,用以统筹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对于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工业、农业建立合理的绿色评价指标,例如,能源资源利用率、工业废气排放率、资源产出率,鼓励企业提高废料的回收利用率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绿色资产市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衡量绿色资产的价值。根据上、中、下游经济发展地方不同,分别确立不同标准的绿色跨级核算指标。最后,专设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损益等报表。对长江经济带周边临江企业,应当进行重点核查,将重污染企业迁移出临江地带,详细规定并确立绿色会计要素科目。比如,自然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就需要作为企业的绿色资产确认。
  3.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保持一致标准,共同协调发展。环境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推行。而保持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的统一标准,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在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首先,对于理念的树立要正确,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在审计主体与被审计主体之间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明确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分清两者职权,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其次,确立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的绿色监管部门,用于对长江经济带周边的工农业企业确立统一标准,发布长江经济带特殊地理位置的绿色会计核算法规与制度、审计制度。设立第三方机构,以防监管部门与企业相互勾结串通,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最后,培养更加专业的绿色会计人员,加强其综合素质,在理论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并将二者融会贯通。适应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转变会计人员的观念;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绿色会计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工作来提升在职人员对于绿色会计模式的了解。
  结语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其作用已经较为明显。环境审计发展在绿色会计之后,其时间较短,在二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通过利用大数据完善审计机制、开展专项审计工作、开展合规性环境审计工作,使得审计工作贴合经济带战略,符合沿江省份地区发展情况及特色,通过对上中下游企业进行不同类别比对,制定合理合规性环境评价披露指标,以及针对性的会计核算科目。最后,树立正确一致的绿色会计与环境审计理念,设立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的绿色共同监管部门,加强绿色会计人员的人才建设。
  参考文献:
  [1]  谢孝如.新常态下长江航道绿色疏浚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水运,2019,(6):15-17.
  [2]  王莹.农业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9,(7):139-143.
  [3]  朱远东,唐运舒.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综述——基于环境会计信息编报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9,(3):10-16.
  [4]  王广立,戴晓红.企业绿色竞争力构建研究——基于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协调发展视角[J].财会通讯,2017,(16):118-121.
  [5]  孙德鹏.基于SBM模型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分析[J].会计之友,2019,(11):131-137.
  [6]  郑石桥,盛文详,周敏李.企业审计与审计环境的关系:一个理论框架[J].会计之友,2019,(11):145-148.
  [7]  王爱国.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与体系重构——兼论生态文明审计的本质内涵[J].理论学刊,2019,(3):49-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4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