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史料实证增添高中历史课堂的“历史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并通过课程标准建立课程目标的层级体系。我国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后,各个学科随即制定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课要想体现本学科特色,史料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有的课程体制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有时一堂历史课上得很像政治课,那么要想让历史课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使历史课有“历史味”。什么是“历史味”?赵枝刚在《让历史课“有血有肉”有“历史味”》一文中是这样定义的:“通过历史细节感知、品味历史,模拟历史现实,作为历史事件的体验者、同情者,让我们看到立体的历史,‘有血有肉的历史’,是历史学科的语言表述与历史内涵的合理呈现,这就是‘历史味’。”要想让历史课有“历史味”,史料实证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增味剂”。下面结合我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实践,阐述如何使历史课有“历史味”。
一、以史料支撑历史细节,体现课堂中的历史味
“历史细节指的是组成历史事实的一系列具体环节或情节,它与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社会变迁等密切相关,是构成历史事件的最小单位。”叶小兵教授指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历史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知识比较零散,是表象的,不能展现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细节,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补充相关的史料,使课本的知识更加丰满、立体。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关于宪法制定的过程,课本仅用一句话带过:“1789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在这节新授课中,我给学生介绍了这部宪法制定过程的艰辛。1787年5月25日,费城十二个州的55位代表聚集在一起,初衷是拟订可使《邦联条例》足以应对联邦紧急事务所必需的进一步条款,但是会中“弗吉尼亚代表伦道夫提议建立一个国家级最高政府”,使会议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直到6月25日才初步达成了国家政府形态,也就是三权分立的初步状态。在介绍三权之间的权力分配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介绍了会议过程中各州代表的意见。例如给学生展示了“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历史的细节感受到当时会议中各方代表的矛盾与利益冲突,最后通过“康涅狄格方案”达成了一致。通过给学生补充知识细节,使历史更加饱满、真实,体现出历史课堂原有的本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二、以史料为依托,体现课堂中的历史智慧
“所谓的历史智慧,是指历史上的人们对事物能够认识、辨析、判断和处理、发明创造的能力,是指他们关于对待社会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才智、智谋。换言之,所谓历史智慧,是历史上的人们所创造、所积累的智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总是希望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能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历史智慧。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中,关于美国成立之初采用邦联制的原因,我增加了部分相关史料,即“吾等在上帝面前共立誓约,自愿联合为民众自治团体。”(《五月花号公约》)“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天赋之权。”(《独立宣言》)“为确保共同安全和自由,各州一致同意成立友谊联盟。”(《邦联条例》)“政府的强大会暴虐地侵犯自由。”(汉密尔顿)通过所展示的史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国在其建国过程中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契约精神的注重。在教学1787年宪法制定的过程时,给学生展示相关史料花了较长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美国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交织,例如,关于大州与小州矛盾的解决,就历经了很长时间,从6月6日到7月16日,主要是“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之间的激烈辩论,如果双方之间互不相让的话,新生的美国就要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最后康涅狄格州代表提出了方案,即参院各州议席相等;众院各州议席按人口比例选出,国家所有法案均需获两院多数人的支持才可通过”,这个也被称为“大妥协方案”。又如,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过程中,参与宪法制定过程的十二个州当初就非常注重地方的自由与权力,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自由就有可能失去了国家,最终各州也与中央政府相互让步,即让联邦政府拥有高于各邦的权力,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等,同时各州仍然保留有一定的自治性。从这两对矛盾的解决,学生可以感受到是这部宪法是妥协的产物,更能够反映出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的妥协精神。本节课宪法制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自由的追求,注重契约精神”以及“妥协精神”就是历史课堂中给学生留下的历史智慧。当今的美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在国际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与它注重“对自由的追求”注重“契约精神”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课堂课上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智慧还是很重要的。正如瞿林东教授所说“正如人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一样,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历史智慧同现代科学知识、认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三、以史料为载体,体现课堂的历史情境
历史课堂所学的大多知识距离我们久远,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有些学生会觉得历史课不真实,也就从中体会不到历史的味道与生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味”呢?正如杨志才老师所说:“历史之所以是生动的,也是因为历史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常常带给人们以惊喜,也常常给人们以痛苦。”所以历史课堂上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带给学生的惊喜或痛苦。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以史料为载体还原出历史情境。首先以一张图片导入(漆黑的夜晚一艘船漂泊在茫茫的海洋之上),然后给学生介绍这艘船的名称叫“五月花号”,同时介绍《五月花号公约》,让学生跟着这些英国移民一起进入北美殖民地。同时在本课中一直贯穿着美国国父华盛顿,让学生追寻他的脚步去了解美国《1787年憲法》制定的过程。例如,独立战争之后,华盛顿是带着忧虑解甲归田的,他说:“大陆会议这个机构拥有较少的权力是战争如此艰难的原因,我在指挥作战过程中所感到的大部分的困难、以及军队所遭到的几乎所有的困难和苦难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以此可以折射出美国建国初所面临的问题。在宪法制定的过程中,给学生介绍“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这样把学生带入宪法制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最终矛盾的解决也反映出当时各州之间的妥协退让。高中历史课堂是离不开史料这样的“增味剂”的,有了史料历史课才会有“味道”,历史课才会更加饱满与真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