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以其高速便捷的优点快速吸引了大批用户。其中消费支付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业务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有逐渐改变原有模式,颠覆商业银行在这些领域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出发,解释第三方支付如何以破坏性创新技术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以及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破坏性创新,商业银行
  一、破坏性创新理论
  (一)破坏性创新理论的概念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于1997年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指出概念,他将技术创新分为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其中,延续性技术指的是沿着维持或者加强产品性能所改进的轨道进行的技术上的变化,破坏性技术一般以一种独特的结构重新组合现有的技术,并使这些产品在其他相似的领域得以使用并最终占领现有市场。一般情况下,在延续性技术中,成熟企业基于其基础和经验处于有利地位,而破坏性技术则通常由新兴企业发起。成熟企业之所以在推出破环型技术方面比较薄弱是因为使用普遍大众看来完美的管理原则,但这些原则在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或特殊市场环境下并不适用。因此,虽然成熟公司在技术层面上可以推出破坏性技术,但过度关注于产品的销售往往使成熟公司延迟甚至搁置破坏性技术创新。
  (二)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
  克里斯坦森对于成熟企业如何应对破坏性技术变革给了三点建议,第一,建立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的机构。一是将企业的全部资源和精力都用于研究破坏性技术,在创新浪潮中拔得头筹,另一种方案则是建立一个不同于企业价值理念的独立机构,全力开发破坏性技术。第二,使机构与市场规模相匹配。由于破坏性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往往比较小,其增长率与成熟企业不可同日而语。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改变新兴市场增长率,扩大规模,在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进入市场,或是把对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化的推广交给规模较小的机构,并使这些机构与主流机构相分离。第三,新市场的发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若要提高发现的几率,企业应该多方向、多角度探索潜在市场。
  二、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以移动支付为例其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呈增长趋势由2014年的80101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9年的2482743亿元人民币。用户分布规模也逐年扩大截止至2018年联网商户数量达2650万户,手机网民78800万人。
  (一)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三方支付通过其平台完成交易、储蓄、贷款以及金融业务等,形成了新的业务形式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由于其快便捷、便宜高效的特点,在我国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在消费转账功能对银行结算业务以及财务管理对银行存款和金融业务上造成了很大冲击。
  在消费转账方面,人们消费时使用的支付工具由现金支付和银行卡支付逐渐转为以第三方支付软件为主。目前线下大部分实体店使用消费账户侧扫码支付、NFC支付等方式,消费者支付习惯也随之改变。这些业务虽然数额小但业务量大,由第三支付完成后储存在支付平台内部将直接挤压银行卡结算、代理收付等业务。同时与传统的银行支付转账相比,第三平台支付成本更低,好友转账和红包补贴等经营方式更增加了其社交性,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增速远高于银行卡转账。
  在财务管理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提现设置了限额,对超过限额的体现金额收取手续费,以提高体现成本的方式刺激使用者形成将资金储蓄于平台内部,优先考虑使用第三支付平台内部相互转账的习惯。同时针对于大量的沉淀资金,第三方支付工具推出了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理财公司合作,实现了在平台内部可以购买基金等产品。这一方式对用户而言方便高效,一方面交易过程简单无需开户、确认等环节且每天可查看收益,另一方面资金可随时用于购物、缴费且对金额限制少。
  (二)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破坏性创新的模式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破坏模式是基于破坏性技术的,通过占领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如交易额较小日常支付,为零售商和消费者即“新兴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价值体验。随着技术积累,破坏性创新逐渐深入,向主流市场延伸,沿着“破坏—延续—破坏”的路径得到发展。
  第三方支付对目标市场的破坏。从改变市场结构的着力点来看,第三方支付从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进入市场,随着新产品性能的提高逐渐侵蚀原有市场,这也是破坏性技术创新成长和赶超原技术的一条新路。成长中的第三方支付更容易对产品和市场策略进行调整修改,抓住商业银行不屑关注的市场机会,逐渐形成竞争中不对称优势,即由于资源配置不同或市场认知的差异产生一个被在位者忽视而新进入企业想追求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矛盾空間给第三方支付带来许多机会,提供商业银行不屑或不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三方支付的破坏性创新通过提供与主流市场差别较大的性能实现方式和产品性能组合破坏了已有的价值网络从而创造了全新的市场。破坏性创新在较低的价格基础上,为新的用户群体或者现有用户的新需求,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市场。
  三、商业银行的解决策略
  面对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借助自身优势实现良性互动发展。首先,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透明度。商业银行以往的垄断优势已经被削弱,要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学习,在更适合用户市场需求的便捷性方面创新,其次是构建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型银行利用雄厚的资金优势,构建自身的电商平台,凭借大数据等分析技术牢牢抓住客户,小型商银行应该积极寻找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合作,以此实现自身的盈利竞争力,最后,业务变革适应互联网电子商务新规则,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率先审视自己的市场和商业定位,结合自身的业务,建立以客户为需求导向的业务重构以及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商业银行也要重视自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完善自身人才素质,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参考文献:
  [1]CHRISTENSEN C M.创新的窘境[M].胡建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胡坚,毕秀红,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合作博弈[J].特区经济,2015(8).
  [3]孙勇军,肖培连.互联网视角下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