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凯 朱元嘉
摘要:“双一流”是近年来我国新提出的高校建设意见,文章利用CSSCI有关“双一流”建设研究的46篇文献,从论文发表时间、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学术热点的分布、论文引用量和下载量、期刊类别等五个指标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论文发表时间不均衡;论文地区分布较为狭窄,目前存在着较强的地区差异;“双一流建设”是各位学者关心的主要话题,与此同时将我国现状与国际形式作比较;论文的引用量并不是特别大,但相对来说,大家对“双一流”建设的出台还是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国高教研究》是我国学者交流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双一流”; CSSCI;数据分析
一、导言
2015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小组审批了新一轮关于“双一流”(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意见。2015年11月,国务院对外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双一流”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总体思路。“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颁布,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由中央政府直接主导并统筹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作为一个新出炉的研究主题,近几年来研究状况发展得如何?不同时期中的发展趋势与变化特征是什么?本文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系统回顾近几年来我国“双一流”主题研究的状况,定量地分析和总结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为相关研究与实践人员提供借鉴。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双一流”主题进行了文献梳理与总结工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对已有的“双一流”研究论文进行综述性分析与评论。如李明轩所著的《“双一流”建设研究述评》通过对部分论文的深入阅读与分析,分析总结当下“双一流”研究各个领域的基本观点。凌冬华所著的《1985-2015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述评》则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论述了1985~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进行了探索。第二种研究采用了文献计量法,针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引文、关键词等方面对“双一流”研究主题的整体情况进行客观地统计分析,进行量化研究。如余广源,范子英于2017年所著的《“海归”教师与中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但这类文献数量稀少,且研究人群较为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是专门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的文献研究数据库,是我国学术界内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和文献研究的重要工具。鉴于当前对“双一流”的文献计量分析寥寥无几,本文使用科学引文索引,在CSSCI中查找与“双一流”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46条搜索结果。通过对46篇文献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分析“双一流”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在CSSCI数据库中对“双一流”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了搜索,最终得到46条相关记录。选中目标文献后,将论文的相关数据输入EXCEL表格,对搜索得到的46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方法
目前,利用CSSCI数据库来评价学术期刊的相关指标较多。本文主要采用论文发表时间、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学术热点的分布、论文引用量和下载量、期刊类别等5个指标对所有文献来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论文发表时间
根据在CSSCI上各篇论文发表时间的观察,所有论文都是在2016年发表的。其中,7月份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1月和2月份的发表数量为零。随着对“双一流”建设研究的不断推进,发表论文量出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趋于稳定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
(二)载文作者地区分布
刊载论文的作者地区分布可以反映出“双一流”建设的影响范围,同时也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的智力资源的区域水平。笔者利用CSSCI中有关“双一流”的所有数据,对数据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的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的影响在以上10个地区影响较为深刻,但总体来看,影响的范围较为狭窄。在10个地区中,北京的发文量最多,几乎占总发文量43%。上海次之,但与北京仍有很大的差距。湖南、云南等地的发文量则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地区发文量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北京、上海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比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优势,有着大量的科研基金投入科研项目中,促进了发文量的增加。经济优势带来的高校建设等教育優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发文量的提升,高校的数量众多,人才引进大大增加。而湖南、云南省相比于北京、上海,高校数量明显处于劣势,经济发展也不如这两个城市,因此发文量较为落后。
(三)学术热点的分布
笔者通过对带有关键词的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77个关键词。由于大多数的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比较低,所以本文着重选取了排名前十个关键词。具体的分布见图3所示。
从图3中看出,“双一流”建设和“双一流”是被引用最多繁荣关键词,其次“一流学科”的次数要略多于“一流大学”。在关键词分析中笔者发现很多的文献不仅是从本国的角度探讨“双一流”建设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而是将“双一流”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相结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进“双一流”建设,这说明“双一流”建设既要坚持学科逻辑,通过指标建构达到国际一流;又要按照社会需求逻辑,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道路。“双一流”建设的资源配置、体制保障对大学办学的自主权和基层学术组织自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我国的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对于“双一流”的制度变迁、政策方略和体制建设等也有不少学者关注。从长远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构建,关乎着未来我国高校发展、教育方式的质量和水平。
(四)论文引用量和下载量
1. 论文引用量
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频次相对较高,被引用的周期相对较长的学术论文。论文文献的被引次数是评价该文献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可以反映出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对这一文献学术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可反映出学者们的学术关注点。表1选取了46篇中排名前十的文献的引用情况,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结合前十名,2016年3月份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最为频繁。单篇中5月份的《“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被引用的最多。5月前后文献被引用量引用均呈递减趋势,“双一流”研究的主题也紧紧围绕着高校教育越来越细化。总体来说,引用量并不是很大,这也与本文与各位学者发文的时间较为密切有着一定的关系。
2. 论文下载量
论文的下载量同样在一个程度上体现了论文的价值,也可以看出大家所关心的“双一流”的学术研究发展方向。表2呈现的是不同论文的下载量。
论文的下载量与论文的引用量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从表2中发现,5月份《“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下载量和引用量都是最多的。3月份和9月份下载的频率都是比较高。除5月份外,总体来说,下载量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因此看出,大家对于“双一流”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各位学者对“双一流”建设有着持续的关注,并且越来越注重“双一流”的体制创新。
(五)期刊类别
不同期刊对文献的质量、格式要求都不同,因此有着有自己独特的影响力。笔者通过分析CSSCI中有关“双一流”的所有文献,发现文献共归属于18类不同的期刊,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文量占了最大的比重,共有10篇。其次是《中国高等研究》,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剩下16类期刊的发文量逐渐递减,且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中国高等教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创办并主管的期刊,注重权威解读和方向引领,素有“高教第一刊”的美誉。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倡导“明学理、正视听”,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台。因此在“双一流”建设提出时,就对此话题进行了研究,时刻走在学术的前端。而《中国高教研究》杂志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理论性会刊,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一级高等教育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两类期刊是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四、讨论
根据对CSSCI中对有关“双一流”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这些文献有如下特点。
1. 总体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并且总体增加速度也不断加快。从研究内容看,文献紧紧围绕着“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并扩展到了大学办学自主权、学术组织自治等主题,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可见学术界对该领域的总体研究框架不断完善。從文献的来源看,大多出自高质量的期刊,此外,文献的下载量十分庞大,学术界对“双一流”的关注度较高,总体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 目前对于“双一流”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研究上,很少出现量化研究的文献。笔者所搜索到的文献全都是基于已出台的政策制度,通过国际现状相比较,或是提出目前需要创新教育机制来发表见解。这表明学者们都十分关注“双一流”建设的发展,但是所发表的文章都处在定性研究的范畴,而实证量化研究的文章却是寥寥无几。然而很多现状只有通过数字、模型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以及其运行的规律。
3. 文献研究的主体过于广泛。文献大多是根据目前我国推行的“双一流”政策的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其研究对象多为宽泛的高校整体或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很少有文章立足于某一个具体高校或具体学科的研究。考虑到各个大学之间的发展有差异,体制有不同,这样以一概全地从宏观角度统筹研究有失偏颇。
4. 同时,“双一流”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需要集合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不应从单一视角出发分析。“双一流”的评选标准首先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双一流”存在的本身就是引导高校重新思考自己的优势与特色,重新塑性,走自己特色发展的道路。因此,对“双一流”建设的研究不应只局限在某一个学科视角,综合性的剖析有利于更加全面具体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结语
根据CSSCI收录有关“双一流”的46篇文献,笔者从论文发表时间、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学术热点的分布、论文引用量和下载量、期刊类别等5个指标对所有文献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从论文发表时间看,7月份的论文发表数量最多;从载文作者地区分布来看,地区分布较为狭窄,存在着较强的地区差异,核心地区存在集聚效应,越重要的研究机构或地区越能吸引主要研究者,而这些研究者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的学术实力;从学术热点的分布观察,发现“双一流建设”是各位学者关心的主要话题,与此同时各位学者还善于将我国现状与国际形式作比较,取长补短,更好地建设“双一流”;从论文引用量和下载量分析,由于所有的文献都是2016年发表的,于现在时间相距较短,因此引用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相对来说,研究者对“双一流”建设的出台还是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从期刊类别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国高教研究》作为我国学术界的重要期刊,为我国学者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提供了高端平台,是我国学者交流的主要阵地。
推进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将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为此,加强“双一流”建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蓉,陈志刚.“双一流”创建背景下的高校大部制改革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6(06).
[2]李明轩.“双一流”建设研究述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林冬华.1985~2015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4]余广源,范子英.“海归”教师与中国经济学科的“双一流”建设[J].财经研究,2017(06).
[5]张敏.“双一流”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方略[J].江苏高教,2016(06).
[6]MoedHenkF.TheimpactfactorsDeba
tc:theISI,Sus-esandLimits[J].Nature,2002(415).
[7]刘晋飞.《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0~2010年)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
[8]杜玉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
*项目基金: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教育治理视阈下的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C215013)。
(作者单位:钟凯,南京邮电大学组织部;朱元嘉,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9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