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问题与提升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南林

  摘 要: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是指高职大学生在个人学业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高职院校如何吸引并支持学生学习。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整体学习投入度偏低、生师互动水平不高、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关注学生质量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着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投入
  1 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定义界定
  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是指高职大学生在个人学业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高职院校如何吸引并支持学生学习。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高职大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投入度;二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投入的支持度。主要包括学业投入、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五方面的投入程度。
  2 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问题
  2.1 整体学习投入度偏低
  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较而言,高职大学生整体学习投入水平较低,有待提升。分析个中缘由,一是生源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本科高校,虽然分数高低与学生学习勤奋度并不一定构成正比关系,但一般来说,学生分数越高往往意味着学习投入越多;再者,许多高职院校实行单招入学考试,通过单招录取的学生分数线更低,生源质量比正常高考考取的学生差些。第二,相比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的课业压力相对轻松,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课程考试要求不是很高,难度也不算大,大多学生只要考前稍微花时间突击下,及格是不成问题的。许多大学生脱离了高中的被动看管式教育,进入大学后不适应或者说不能够做到自主式学习,学业上也就松懈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2.2 生师互动水平不高
  生师互动一则表现为课堂里的师生互动配合,二则体现在课后师生接触的频率。高职院校生师互动水平整体偏低,有待改善。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激增,课堂多呈现为大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多是教师讲台主讲、学生被动听课,师生互动从而受限。二是当下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科研压力大,加之家庭琐事等原因,教师除去课堂上课,课外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最后,学生自身主动与教师沟通联系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课堂参与的意识;加之有些教师上课理论知识偏多,枯燥乏味,学生听课兴致不高,进而导致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多。
  2.3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有待加强。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大学与高中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表现为主动与被动,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松懈,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习投入度偏低;加上还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目标就是瞄准高考这一“指挥棒”,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全然不知,大学专业选择多数是家长包办,进入大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另外,有些高职院校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导致许多大学生不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学习目标也不明。
  3 高职大学生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3.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关注学生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只关注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质量控制与管理办公室要成立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组,每年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摸查并注重数据整理,形成专门的数据库,实行追踪调查,若干年后进行横向与纵向分析比较,进而达到理论上的提炼,形成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报告与研究报告,助力学校决策层做出提高人才培養质量的决策。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人人爱学”的校园文化。
  3.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
  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善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突出师生互动环节,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也表现在课外。要给教师适当减压,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事务和科研中解脱出来,加强与学生的课后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其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开设师生网上交流会,定期安排教师网上解惑答疑;鼓励教师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利用公选课平台和空间学堂增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等。
  再者,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将学科知识前沿融入课堂,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善于提问,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供学生自行选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不断修订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培养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强化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增进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所在,激发职业意向萌芽。邀请优秀校友、职场人士或是学者专家到校做有关职业规划的讲座或报告,启迪学生萌发思考未来就业方向的意识,尽可能早地明确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
  3.4 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着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并向生产一线提供其继续的管理、技术、生产、服务人才。这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育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此,高职院校要善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及课内外资源,优化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一要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技能节比赛、“525”心理健康教育日主题展示活动、“挑战杯”比赛及“互联网+”大赛校内预选赛。二要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三要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及工业园区的联系,为学生寻找合适的校外实习单位和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真正锻炼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襄河,孔江红.高职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2]王学坚,张秀丽.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策略和方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1,(3) .
  [3]宋彩萍,吴素梅等.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评估工具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3).
  [4]徐波.高校学生投入:从理论到实践[J].教育研究,2013,(7).
  [5]陆春萍,赵明仁.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投入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6001.htm